彭承斌;董芊芊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疾病,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随着血管外科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医和西医疗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治疗方法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从中医的辨证论证、传统的抗凝和溶栓治疗以及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介入治疗等方面来阐述针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各种疗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和对比,总结出介入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介入技术的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杜鹏;王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安全作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而用药安全又是患者安全的核心,因此用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复杂又导致患者联合用药增加,进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包括药理(如药物拮抗)和物理化学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理化特性不同尽可能做到单一药物单一溶媒(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但由于浓度高、药物组间输液器冲洗不完全、时间长、温度、光等因素,液体出现颜色改变、混浊等[1],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又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临床实践表明,输液在临床的配制环节对输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改善临床药液配制,杜绝安全隐患,对提高临床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敏;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优质情感服务是指护理人员以一颗诚实、圣洁的爱心去关心、照料所从事的服务对象,优质情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对社区患者及居民的深切同情心和高度责任感,是以亲切、善良、美好、融洽、和谐的语言和行为,给社区患者温暖、信心和力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得以放松心里压力,振奋精神,增强抗病能力,使患者能处于一个支持配合和接受医疗护理、促进身心健康的佳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对社区优质护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萍;扬琼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不是随意和盲目,而是真正使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掌握,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达到自我监护,自我护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现通过对1例肺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杜小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反复头痛头晕数月,加重数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瞳孔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嘴角右偏,伸舌左偏。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MRI平扫及增强:右侧额颞叶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增强后上述病灶呈环形及结节状强化,囊变区及周围水肿无强化(图①、②、③)。术前诊断:胶质瘤?术后病检:间变性室管膜瘤( WHOⅢ级),免疫组化:GFAP (+), S-100(+),EMA(-)(图④)。
作者:兰姗;童成文;罗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及下腹部不适1月余伴肉眼无痛性血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门诊行胃肠超声检查及泌尿系超声检查,胃肠超声检查示:胃服助显剂充盈后扫查:于胃底部黏膜下可见一大小约2.5×2.3×2.7 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向胃腔内突起,内回声均匀;其肿块表面见大小约1.0×0.9×0.7cm溃疡凹陷形成,CDFI示实质部分可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此处胃壁蠕动中断,周围胃壁层次清晰,蠕动良好。余胃和十二指肠无殊。下腹部左结肠旁沟处可见一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椭圆形,大小约为4.8×2.3×3.5cm,内回声较均匀,CDFI示内可见散在点条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膀胱后壁可见一低回声团附着,向膀胱腔内呈乳头样突起,基底较宽,表面不光滑,大小约为2.2×2.0×1.2cm,内回声欠均匀,CDFI示内血流信号不明显。印象诊断:①胃底部黏膜下实质性肿块,考虑胃间质瘤或黏液腺癌可能性大,②结肠占位,性质待定,③膀胱肿物,性质待定,超声综上考虑为同时性三重癌可能。入院后行直肠指检:距肛门约5 cm可触及一环形肿物,质脆,无压痛,退指套染血。尿常规:尿蛋白3+,尿隐血3+,红细胞152.2/μL。行肠镜检查:进镜至直肠距肛门约4cm见溃疡型病变,被污秽苔,病变堵塞肠腔,内镜无法通过。病理回报:腺癌。行膀胱镜检:膀胱后壁可见浸润性菜花样肿物,大小2×2×1cm,表面有坏死出血、广基底。肿瘤标志物CA19-9阳性。心电图、肝功、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年3月28日全麻下行胃大切、结肠癌根治术( Dixon )、同时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石蜡病理(胃、大网膜及胃周脂肪)低分化腺癌,部分为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侵及胃壁外层,(距远切端3cm,溃疡型肿物大小约5.8×4.2×0.6cm)癌组织伴灶状坏死及钙化,间质纤维化明显,散在淋巴细胞侵入,局部脉管癌栓,可见神经受累,两侧切端未见癌,大网膜未见癌,淋巴结转移癌(23/33),其中小弯(18/21),大弯(5/12),大转移灶直径1.2cm;PTNM:T3N3Mx;免疫组化:CK(+),Vimen-tin(-),EGFR(-),VEGF(-),HER-2(-),K-ras(-), Ki67(20%+),P53(80%+)。左半结肠病理回报:中-低分化术腺癌,伴有大部分黏液腺癌,侵及浆膜面,癌组织表面溃疡,脉管内未见癌栓,神经未见癌侵及,两侧切端及分送“两切环”均未见癌,系膜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1);PTNM:T3N0Mx;免疫组化:EGFR(-),VEGF(-),Ki67(70%+), P53(5%+),HER-2(-),K-ras(+)。膀胱肿物电切组织病理回报: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后予奥沙利铂+口服希罗化化疗方案,术后规律化疗,随访1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状态良好。
作者:王学民;穆婷婷;于飞;张钰颖;杨新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我国食用菌的历史非常悠久,种类也非常多,食用菌对于预防因高脂、高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且食用菌在营养方面上可与牛奶、肉、蛋类似,常常被人称为“素中之荤”[1]。猴头菇又称猴头蘑是一种食用菌,是养生保健的食品之一。目前一些学者对猴头菇的药理作用研究如火如荼,笔者就当前猴头菇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是我国常见老年神经疾病之一,由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病变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并不根本有效,但近年来在免疫治疗方面显现出良好前景。目前了解到免疫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α-突触核蛋白抗体被动免疫治疗;依赖T淋巴细胞的疫苗免疫治疗;核酸疫苗主动免疫治疗。现以帕金森病的免疫治疗为主作以介绍,以供临床治疗参考。
作者:尤玥;李子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调,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补钾、适量补碱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在胰岛素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防治并发症方面,A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部分患者配合血液净化治疗;B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及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血糖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低血糖概率大于B组,但A组发生血糖反复概率较少,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差异显著( P<0.01)。结论在补液、补充电解质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配合血液净化、消除诱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使其趋于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悦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使用视觉沟通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需要沟通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选用视觉沟通卡作为与患者沟通的依据。对照组使用普通的人与人对话交流。对照组选用方式不同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医护沟通交流无效大大小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视觉沟通卡在临床护理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孟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左腿包块13年余”入院。患者13年前发现左侧大腿内侧直径约2.5cm大小包块,不伴肿胀及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溢液等,无慢性低热、盗汗,未行特殊治疗。病程中左大腿肿块逐渐增大,外形似乳房,直径约6.0 cm大小。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左腿肿块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T37.0℃, P78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专科检查:左侧大腿中上段内侧见一直径约6.0 cm大小肿块突起,外形似乳房,并见一类似乳头样结构,皮肤无红肿,质韧、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块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左下肢肿块)副乳腺(见图1)。
作者:张红;王学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倒班护士睡眠质量水平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睡眠质量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和自我评量表,对我院100名倒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倒班护士自我效能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倒班制降低了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应对。
作者:孙玲玲;倪伟慧;章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疗、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兰文正;杨昕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性做出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可控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保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方法对从湖北某三甲医院HIS系统收集的2010~2012年医保出院患者和自费出院患者住院数据进行比较,并对两者的各项费用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医保患者人均费用增长率高于自费患者人均费用增长率;医保患者人均药品费占人均住院费用比高于自费患者人均药品费占比。结论为医院医保管理找出医保费用增长的原因,并提出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建议。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有效的控制血糖、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胰岛素合剂外用;联合组给予胰岛素合剂外用,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静脉注射+特定电磁波治疗(共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胫、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溃疡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FPG、TG、Tch、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和胫、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t=2.652~2.836,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黏度明显下降(P<0.01);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联合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 t=2.103,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能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作者:黄俊华;陈红梅;苏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 SF )对老年高血压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各种生理学指数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06月在鞍山市长大医院接受择期腹部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55例,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组( SF组,33例)和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组( RF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各个时间点[插管前( T0期);插管即刻( T1期);插管后1分钟( T2期);插管后5分钟( T3期)和插管后10分钟( T4期)]的各种生理学指数[①平均动脉压( MAP);②心率( HR);③脑电双频指数( BIS)]。结果 SF组T2期、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T1期,而RF组仅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T1期(均P<0.05)。同时,SF组T2期、T3期、T4期MAP、HR和BIS检测值均明显低于RF组(均P<0.05)。结论 SF减轻老年高血压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作用更为明确。
作者:景东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老年患者子女健康素养进行干预,并分析评价其效果,以探索适应时代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某三甲医院2012年10月~12月入住该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新媒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利用新媒体对干预组老年患者子女进行健康素养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利用新媒体对干预组老年患者的子女开展健康素养的干预,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健康素养三个维度和五类健康问题的具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三个维度和五类健康问题具备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中91.2%老年患者子女阅读过每一条信息,特意阅读信息者为39.2%;对信息内容34.9%的人反映很有帮助,60.2%的反映较有帮助,且77.4%认为该方式应推广。结论新媒体在老年患者子女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年健康素养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同时其效果要不断巩固。
作者:黄淑芬;黄彬;曾瑶池;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的疗效。方法将35例(35眼) CRV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激光治疗,试验组在进行激光治疗的同时,加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随访1~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及眼底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视力提高12例,而对照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426)。但试验组有3例发生眼压升高,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CRVO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慧敏;马剑晴;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补充钙和维生素D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防治年龄相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然而,近的一项关于钙剂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的荟萃分析使得日常补钙的必要性受到质疑。本文就补钙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彭晋湘;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老年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建立全新的排班模式;公示并落实服务项目;实行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果病房管理有序,规范了护理执业行为,护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目标。
作者:付小红;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