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鸿建;靳晓伟;段海霞;魏晓惠
目的 为了评价台州市各县(市、区)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质量和镜检能力,提高结核病痰涂片镜检质量.方法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EQA)的要求,对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价和盲法复检.结果 复检符合率98.6%、阳性符合率96.1%、阴性符合率99.1%、综合医院符合率98.9%、结防机构符合率98.1%.痰涂片质量指标: 痰细胞、大小、厚薄、染色、脱落合格率分别为89.5%、69.5%、72.9%、91.5%、97.4%.结论 EQA盲法复检和实验室现场评价,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纠正错误.
作者:包文君;Liu Zhengwe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以上,面积占西藏自治区三分之一,2006年,全地区总人口为41.79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8.28%.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那曲成为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贸流通中心[1],但是也正因为这一优势,那曲地区人口流动性大也成为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的隐患.
作者:尼玛曲措;周羿生;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总结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98例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例,对其中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81例(142人次)不良反应特点、治疗、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作者:梁莉;许家琏;肖和平;孙华;范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核病的化学疗法是目前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抗结核药物与其他药物一样,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构成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在解除结核病人痛苦,切断结核菌传播的同时有可能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给患者带来另外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有的是难以预测的.
作者:屠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病人数居全球第二[1],且80%的病人在农村[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通过对我国河南、福建、辽宁和新疆的调查显示,结核病人诊断延迟现象非常严重[3].诊断延迟包括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
作者:张文龙;李朝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长春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方法 收集2003-2006年全市10个县区常规监测相关资料,汇总分析.结果 4年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11533例,涂阳登记率30.80/10万上升至48.64/10万,提高了57.9%;新涂阳病人8491例,登记率由16.68/10万上升至41.57/10万,提高了149.2%;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1.5%,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84.0%;复治涂阳病例数及比例逐年下降;病人丢失比例较项目前明显下降,初、复治涂阳病人丢失率分别由项目前3年的5.6%、30.1%降至2006年的0.6%、0.9%.结论 项目实施4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控制结核病疫情任务仍艰巨,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晓坤;Yang Guangxu;袁理;杨家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 方法 对1999-2004年收治确诊的62例成人脊髓型结脑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脊髓型结脑占同期住院结脑13.9%,除具有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外,以截瘫、尿便障碍和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存在不同程度梗阻,脑脊液常规生化并非完全符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DA活性明显升高,虽然细胞学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但是嗜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平均仅为17.7%,尿便障碍较截瘫恢复早,治愈率为61.3%,病死率为3.2%,后遗症发生率为35.5%,复发率为1.6%. 结论 脊髓型结脑治愈率低,后遗症发生率高.结脑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有效预防一部分脊髓型结脑的发生,以H、R、S(E)、Z为主的四联18~24个月抗结核治疗方案适用于脊髓型结脑,适宜剂量地塞米松和长疗程的放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可以提高脊髓型结脑的治愈率.
作者:韩利军;Yan Shiming;郭子源;李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核病是当今具威胁传染病之一,耐药结核病增加是疫情上升重要因素之一.对本院2002-2006年期间住院结核病患者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姜君;杜德兵;向启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结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研究的方法 和技术,掌握我国结防资源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和分析3个全国性调查数据,即2006年进行的6省(直辖市)专题调查,2005年全国结防规划中期评估和2005年全国结防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2001-2005年全国结防机构专职结防人员从19375人持续缓慢增加到2405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6%;按照国家推荐的人员配备低标准,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比例分别是64.5%、70.6%和40.1%;按照机构自身提出的要求,省级、市级和县级机构的现有人员满足需要程度分别为76%、67%和63%;近5年,全国结防系统的人员流出率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流入率不断增高,结防人员以竞争方式流入机构的占44.0%,非竞争流入占43.3%,主动流出机构的人员占45.5%,被动流出的占36.5%.结论 应掌握我国结防人力资源数量变化规律,从长远出发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作者:徐缓;Liu Yi;刘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就诊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方法 .方法 在湖北省30个县,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推荐到县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或设有查痰点的乡镇、综合医院进行免费检查.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提高就诊率的作用.结果 30个项目单位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项目期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46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就诊率为1.2‰.2003年30个单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4‰,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2‰,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2‰.项目实施前后比较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提高了28.5%.8个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9‰,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0.8‰.22个非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3‰.17个平原县、7个山区县、6个丘陵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均为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分别为0.5‰、1.0‰和0.6‰,病人自己求诊率分别为1.3‰、0.9‰和1.1‰.结论 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有效方法 .特别是对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不容易获得医疗信息的经济贫困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村医集中推荐可疑症状者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丽平;Xiong Changfu;张险峰;叶建君;李国明;刘勋;肖爱清;王小靖;李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医院为基础的涂阴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9例作为病例组,其他肺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选择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相关的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临床诊断评分模型.结果 根据此诊断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病例组平均(21.3±3.0)分,对照组平均(15.3±3.4)分,二者比较P<0.01.选取评分>19分作为鉴别涂阴活动性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的临界值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理想,分别为 84.9%(101/119),81.0%(64/79).结论 新建立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简便易行,有助于涂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尤其适合于无分枝杆菌培养条件的基层单位,具有进一步扩大论证的价值.
作者:张青;Xiao Hep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病变仍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经过6个月以上化疗,结核菌可能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何把握住此次机会,提高治愈率是降低耐多药结核发生率的关键.而标准的肺结核复治方案仅在初治方案上加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这一方案是否能有效治疗各种复治肺结核患者尚有众多争议.通过对我院既往肺结核病患者的观察,探讨静脉联合治疗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
作者:顾瑾;肖和平;唐神结;胡家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小三阳)、糖尿病病史.发热、纳差2月余,加重伴黄疸2周入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及腹部CT均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查血常规正常,血细菌学培养阴性.使用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逐渐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后因血结核抗体阳性诊断为肝、脾结核,未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转我院.
作者:王涛;王仲元;潘燕玉;朱玲;苏琼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方法 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初治涂阳)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2ml,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同时前瞻性收集12例HIV(+)TB(+)患者及56例HIV(-)TB(+)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 (1)与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或结核感染均可导致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2)在HIV与结核双重感染人群的细胞免疫中,与HIV相关的免疫改变起主要作用:不管其是否结核发病,其淋巴细胞计数都存在同等程度的下降.(3)HIV(+)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与HIV(-)TB(+)患者相比,药物不良反应、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主要与HIV感染有关,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其肺结核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刘凤仁;Tang Heng;殷继国;周沛林;叶建君;熊昌富;刘焰东;赵焕虎;叶临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12周.6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2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 诺和锐30治疗组3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为诺和灵30R组的55.5%;2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诺和锐30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0.4%,诺和灵30组痰菌转阴率为7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改善例数分别为19、18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对痰菌转阴更为有效.可应用于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广大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
作者:金周德;Yu Guancheng;张智勇;孙集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综合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不到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26家综合医院2006年1月-2007年3月传染病网络报告需追踪的380例肺结核病人中,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不到位的99例病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80例肺结核病人中,追踪到位的281例,到位率74.0%;不到位的99例,不到位率26.0%.影响追踪不到位的因素有返乡30例,占7.9%,查无此人24例,占6.3%,地址不详17例,占4.5%,其他15例,占3.9%,死亡5例,占1.3%,拆迁和拒绝各4例,各占1.1%.结论 影响综合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不到位有多个因素,其中以返乡、查无此人和地址不详为主要因素,其占追踪不到位病人总数的72%.
作者:高翠南;Xu Zuowei;李笑颜;谭青云;吴金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1月,本市某中学1年级某班发现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学生.在对该生采取隔离治疗后1个半月,我们对该校进行了1次流行病学调查.在处理意见中我们要求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者接受预防性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为防止续发病例成为新传染源,我们对首例患者所在年级的424名学生进行了3年追踪观察.
作者:刘仁国;任群慧;杨劲松;张华军;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可并发支气管阻塞、肺叶或肺段不张.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很难达到支气管黏膜,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低,有时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纤支镜局部给药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提高疗效.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纤支镜局部给药治疗的34例EBTB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核病免费政策在居民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知晓情况.方法 将目标人群分为居民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组.采取非概率目的 抽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居民637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20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了解免费政策的不到一半,居民更少不到30%.20岁以下年龄组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高,不同性别的可疑者和居民对免费政策的知晓没有差别,居民中经济水平好的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结论 加强对免费政策在大面积宣传力度;医务人员在接诊肺结核病人时,要认真地进行门诊健康教育;结核病控制政策的宣传应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作者:蒋建国;Zhang Yanqi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成年住院结核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成年住院结核病人585例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测.男357例,女228例,单一类型结核387例,合并两个类型以上198例.同期31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测定并计算理想体质量百分比(IBW%)、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核病人和对照组比较,结核病各型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分析.采用t及F检验.结果 结核病人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并且在IBW%、BMI、TSF、ALB、TF、PA、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型与Ⅲ型比较各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并且在IBW%、BMI、TSF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各指标降低明显,并且在IBW%、BMI、TSF、AMC、ALB、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比较,18~44岁、45~59岁、≥60岁3组间比较营养状况差别不大.结论 结核病是营养相关性疾病.结核病人各营养指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多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2型较Ⅲ型结核、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营养状况更差.
作者:吕菁;Sui Xiangqian;徐颖;卜亚利;邓旻;朱敏;李凫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