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平;Xiong Changfu;张险峰;叶建君;李国明;刘勋;肖爱清;王小靖;李爱国
利福平是抗结核治疗的一线药物,1971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因其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和偶尔繁殖的结核菌群均有杀菌作用,临床效果明显,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皮疹、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轻度减少等,经停药、对症处理等大多可恢复正常,但少数重度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我科近年出现几例严重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作者:黄丹青;王浩楠;陈晓光;周尧;王乃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河南省新密市2002年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为规范结核病控制工作,结合《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及规定,从中汲取现代结核病控制理念,利用县级结防机构这个平台,在13项工作领域共量化50项硬指标来规范防治行为,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从而增强控制效果.实施5年多来,随着一些指标可操作性的不断完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体绩效考评自测结果已达90分以上(满分100分),现总结如下.
作者:靳鸿建;靳晓伟;段海霞;魏晓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12周.6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2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 诺和锐30治疗组3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为诺和灵30R组的55.5%;2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诺和锐30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0.4%,诺和灵30组痰菌转阴率为7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改善例数分别为19、18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对痰菌转阴更为有效.可应用于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广大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
作者:金周德;Yu Guancheng;张智勇;孙集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了解泰安市羁押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泰安市羁押人群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推动包括重点人群在内的泰安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于2007年1月中旬,在泰安市某监狱开展了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建之;李龙梅;刘庆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9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营养支持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一般治疗组自由饮食,营养支持治疗组加用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结果 20d后营养支持治疗组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上升,高于一般治疗组,痰菌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合膳食营养摄入不足,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许颖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小三阳)、糖尿病病史.发热、纳差2月余,加重伴黄疸2周入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及腹部CT均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查血常规正常,血细菌学培养阴性.使用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逐渐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后因血结核抗体阳性诊断为肝、脾结核,未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转我院.
作者:王涛;王仲元;潘燕玉;朱玲;苏琼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百年来全世界有过2次肺结核的大流行,为一战、二战期间,因世界战争引发肺结核肆虐.20世纪90年代初期,肺结核有卷土重来之势,1993年WHO宣告:结核病仍然是全球性的一个突出问题,处于紧急状态[1].又一次指出古老的结核病仍然是全世界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普通人群中肺结核的发病率、患病率上升,而且在精神病人中也出现了疫情的回升.
作者:陈文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 方法 对1999-2004年收治确诊的62例成人脊髓型结脑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脊髓型结脑占同期住院结脑13.9%,除具有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外,以截瘫、尿便障碍和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存在不同程度梗阻,脑脊液常规生化并非完全符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DA活性明显升高,虽然细胞学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但是嗜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平均仅为17.7%,尿便障碍较截瘫恢复早,治愈率为61.3%,病死率为3.2%,后遗症发生率为35.5%,复发率为1.6%. 结论 脊髓型结脑治愈率低,后遗症发生率高.结脑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有效预防一部分脊髓型结脑的发生,以H、R、S(E)、Z为主的四联18~24个月抗结核治疗方案适用于脊髓型结脑,适宜剂量地塞米松和长疗程的放脑脊液并鞘内注药治疗可以提高脊髓型结脑的治愈率.
作者:韩利军;Yan Shiming;郭子源;李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及时治疗不但可以控制病情、消除病人痛苦,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由于胸液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难以与其他类型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胸腔积液(特别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胸液中γ-干扰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良好特异性,本文通过测定胸液γ-干扰素浓度与其他指标比较,进一步阐明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洪云;杨妍;卞陆琴;乐军;吴福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ate Reducrase Assay,NRA)方法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应用NRA方法 和绝对浓度法同时检测了49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30株质控菌株对INH、RFP、SM、EMB的药物敏感性,以牛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做阴阳性对照.并随机选择62株菌株进行重复试验.结果 与绝对浓度法比较,NRA检测对INH、RFP、SM、EMB的耐药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6%、96.5%、92.2%、90.7%;特异性分别为96.0%、98.2%、97.3%、97.3%;一致率分别为95.0%、97.9%、96.2%、96.7%.重复试验符合率为100%.结论 NRA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与绝对浓度法有较高一致率的药敏试验方法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Gao Tiejie;张治国;Du Chunying;韩跃飞;赵福郡;周辉;刘忠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方法 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初治涂阳)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2ml,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同时前瞻性收集12例HIV(+)TB(+)患者及56例HIV(-)TB(+)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 (1)与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或结核感染均可导致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2)在HIV与结核双重感染人群的细胞免疫中,与HIV相关的免疫改变起主要作用:不管其是否结核发病,其淋巴细胞计数都存在同等程度的下降.(3)HIV(+)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与HIV(-)TB(+)患者相比,药物不良反应、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主要与HIV感染有关,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其肺结核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刘凤仁;Tang Heng;殷继国;周沛林;叶建君;熊昌富;刘焰东;赵焕虎;叶临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成年住院结核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成年住院结核病人585例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测.男357例,女228例,单一类型结核387例,合并两个类型以上198例.同期31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测定并计算理想体质量百分比(IBW%)、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核病人和对照组比较,结核病各型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分析.采用t及F检验.结果 结核病人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并且在IBW%、BMI、TSF、ALB、TF、PA、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型与Ⅲ型比较各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并且在IBW%、BMI、TSF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各指标降低明显,并且在IBW%、BMI、TSF、AMC、ALB、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比较,18~44岁、45~59岁、≥60岁3组间比较营养状况差别不大.结论 结核病是营养相关性疾病.结核病人各营养指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多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2型较Ⅲ型结核、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营养状况更差.
作者:吕菁;Sui Xiangqian;徐颖;卜亚利;邓旻;朱敏;李凫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核病免费政策在居民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知晓情况.方法 将目标人群分为居民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组.采取非概率目的 抽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居民637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20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了解免费政策的不到一半,居民更少不到30%.20岁以下年龄组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高,不同性别的可疑者和居民对免费政策的知晓没有差别,居民中经济水平好的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结论 加强对免费政策在大面积宣传力度;医务人员在接诊肺结核病人时,要认真地进行门诊健康教育;结核病控制政策的宣传应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作者:蒋建国;Zhang Yanqiu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结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研究的方法 和技术,掌握我国结防资源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和分析3个全国性调查数据,即2006年进行的6省(直辖市)专题调查,2005年全国结防规划中期评估和2005年全国结防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2001-2005年全国结防机构专职结防人员从19375人持续缓慢增加到2405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6%;按照国家推荐的人员配备低标准,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比例分别是64.5%、70.6%和40.1%;按照机构自身提出的要求,省级、市级和县级机构的现有人员满足需要程度分别为76%、67%和63%;近5年,全国结防系统的人员流出率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流入率不断增高,结防人员以竞争方式流入机构的占44.0%,非竞争流入占43.3%,主动流出机构的人员占45.5%,被动流出的占36.5%.结论 应掌握我国结防人力资源数量变化规律,从长远出发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作者:徐缓;Liu Yi;刘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以血脑屏障紊乱、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为特征,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严重的类型.未经治疗死亡率达100%,治疗后死亡率约为10%,生存者中约80%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牟君;Hou Kang;谢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用药史和耐药情况,为评价复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IUATLD 《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 ,在浙江省随机抽取30个监测县,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详细询问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用药史并填写临床资料调查表,对药敏结果 和用药史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治肺结核病人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52.9% 和29.7%,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H(38.1%)、R(34.8%)、S(29.7%)、E(13.5%);其中复治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分别为77.3%和52.3%,首次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5.1%和23.2%;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随用药时间和种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 不同用药史的肺结核病例耐药率差异悬殊,现行标准复治化疗方案对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提示复治病人化疗方案应多元化.
作者:缪梓萍;郑锦雷;Liu Zhengwei;何海波;何铁牛;刘北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评价台州市各县(市、区)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质量和镜检能力,提高结核病痰涂片镜检质量.方法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EQA)的要求,对结核病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价和盲法复检.结果 复检符合率98.6%、阳性符合率96.1%、阴性符合率99.1%、综合医院符合率98.9%、结防机构符合率98.1%.痰涂片质量指标: 痰细胞、大小、厚薄、染色、脱落合格率分别为89.5%、69.5%、72.9%、91.5%、97.4%.结论 EQA盲法复检和实验室现场评价,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纠正错误.
作者:包文君;Liu Zhengwe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综合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不到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26家综合医院2006年1月-2007年3月传染病网络报告需追踪的380例肺结核病人中,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不到位的99例病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80例肺结核病人中,追踪到位的281例,到位率74.0%;不到位的99例,不到位率26.0%.影响追踪不到位的因素有返乡30例,占7.9%,查无此人24例,占6.3%,地址不详17例,占4.5%,其他15例,占3.9%,死亡5例,占1.3%,拆迁和拒绝各4例,各占1.1%.结论 影响综合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不到位有多个因素,其中以返乡、查无此人和地址不详为主要因素,其占追踪不到位病人总数的72%.
作者:高翠南;Xu Zuowei;李笑颜;谭青云;吴金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以上,面积占西藏自治区三分之一,2006年,全地区总人口为41.79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8.28%.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那曲成为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贸流通中心[1],但是也正因为这一优势,那曲地区人口流动性大也成为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的隐患.
作者:尼玛曲措;周羿生;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卡介苗接种的预防效果及投入/产出的效益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在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地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卡介苗的接种质量直接影响着它的预防效果,低质量的卡介苗接种,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反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提高接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大庆市辖区于1976年逐步开展卡介苗接种工作,1980 年形成预防接种网络,1983年建立了卡介苗接种常规报告制度,1986年开始探索卡介苗接种的质量监测,1991年得以完善,1998年建立了卡介苗接种强反应监测体系.本文是对1991-2000年10年大庆市辖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监测分析.
作者:李国民;李延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