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治肺结核耐药性与用药史关系研究

缪梓萍;郑锦雷;Liu Zhengwei;何海波;何铁牛;刘北斗

关键词:结核, 肺/药物疗法, 复治, 药物耐受性
摘要:目的 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用药史和耐药情况,为评价复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IUATLD 《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 ,在浙江省随机抽取30个监测县,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详细询问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用药史并填写临床资料调查表,对药敏结果 和用药史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治肺结核病人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52.9% 和29.7%,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H(38.1%)、R(34.8%)、S(29.7%)、E(13.5%);其中复治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分别为77.3%和52.3%,首次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5.1%和23.2%;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随用药时间和种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 不同用药史的肺结核病例耐药率差异悬殊,现行标准复治化疗方案对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提示复治病人化疗方案应多元化.
中国防痨杂志相关文献
  • 复治肺结核耐药性与用药史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用药史和耐药情况,为评价复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IUATLD 《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 ,在浙江省随机抽取30个监测县,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详细询问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用药史并填写临床资料调查表,对药敏结果 和用药史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治肺结核病人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52.9% 和29.7%,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H(38.1%)、R(34.8%)、S(29.7%)、E(13.5%);其中复治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分别为77.3%和52.3%,首次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5.1%和23.2%;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随用药时间和种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 不同用药史的肺结核病例耐药率差异悬殊,现行标准复治化疗方案对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提示复治病人化疗方案应多元化.

    作者:缪梓萍;郑锦雷;Liu Zhengwei;何海波;何铁牛;刘北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HIV/AIDS人群中肺结核(HIV(+)TB(+))患者的免疫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方法 横断面收集12例现症HIV(+)TB(+)患者、24例HIV/TB双重感染者(HIV(+)PPD(+))、74例单纯HIV/AIDS患者(HIV(+)PPD(-))、56例单纯肺结核病患者(HIV(-)TB(+))(初治涂阳)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2ml,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同时前瞻性收集12例HIV(+)TB(+)患者及56例HIV(-)TB(+)患者的血常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 (1)与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或结核感染均可导致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2)在HIV与结核双重感染人群的细胞免疫中,与HIV相关的免疫改变起主要作用:不管其是否结核发病,其淋巴细胞计数都存在同等程度的下降.(3)HIV(+)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与HIV(-)TB(+)患者相比,药物不良反应、痰菌阴转及肺部病变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主要与HIV感染有关,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HIV(+)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使其肺结核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刘凤仁;Tang Heng;殷继国;周沛林;叶建君;熊昌富;刘焰东;赵焕虎;叶临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下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起唐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6~57岁,平均35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 1例,L4~L5 4例,L5~S1 1例,L3~L5 1例,L4~S1 1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并配合规范抗结核治疗.对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植骨融合及角度丢失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植骨融合依照Bridwell等评价标准:Ⅰ级2例,Ⅱ级2例.结论 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下腰椎治疗结核具有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损伤相对较小的优点.

    作者:孟朝中;Dang Li;任凤强;刘全祥;任延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6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96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化疗效果的诸多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2个月末痰涂片、咯血或血痰、化疗方案、病人分类、X线病变范围等五个因素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化疗效果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并据此5项因素构建化疗效果预测模型.结论 通过预测模型及时发现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失败高风险病例,为控制耐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Yin Jianjun;钟球;Jiang Li;李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12周.6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2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 诺和锐30治疗组3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为诺和灵30R组的55.5%;2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诺和锐30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0.4%,诺和灵30组痰菌转阴率为7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改善例数分别为19、18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对痰菌转阴更为有效.可应用于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广大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

    作者:金周德;Yu Guancheng;张智勇;孙集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利福平致严重不良反应3例

    利福平是抗结核治疗的一线药物,1971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因其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和偶尔繁殖的结核菌群均有杀菌作用,临床效果明显,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皮疹、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轻度减少等,经停药、对症处理等大多可恢复正常,但少数重度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我科近年出现几例严重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作者:黄丹青;王浩楠;陈晓光;周尧;王乃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98例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调查及营养支持治疗

    目的 评价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9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营养支持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一般治疗组自由饮食,营养支持治疗组加用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结果 20d后营养支持治疗组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上升,高于一般治疗组,痰菌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合膳食营养摄入不足,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作者:许颖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湖北省30个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就诊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方法 .方法 在湖北省30个县,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推荐到县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或设有查痰点的乡镇、综合医院进行免费检查.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提高就诊率的作用.结果 30个项目单位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项目期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46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就诊率为1.2‰.2003年30个单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4‰,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2‰,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2‰.项目实施前后比较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提高了28.5%.8个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9‰,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0.8‰.22个非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3‰.17个平原县、7个山区县、6个丘陵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均为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分别为0.5‰、1.0‰和0.6‰,病人自己求诊率分别为1.3‰、0.9‰和1.1‰.结论 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有效方法 .特别是对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不容易获得医疗信息的经济贫困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山区,村医集中推荐可疑症状者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周丽平;Xiong Changfu;张险峰;叶建君;李国明;刘勋;肖爱清;王小靖;李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首次复治住院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本文总结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98例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例,对其中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81例(142人次)不良反应特点、治疗、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作者:梁莉;许家琏;肖和平;孙华;范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密市用50项指标规范结核病控制工作

    河南省新密市2002年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为规范结核病控制工作,结合《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及规定,从中汲取现代结核病控制理念,利用县级结防机构这个平台,在13项工作领域共量化50项硬指标来规范防治行为,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从而增强控制效果.实施5年多来,随着一些指标可操作性的不断完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体绩效考评自测结果已达90分以上(满分100分),现总结如下.

    作者:靳鸿建;靳晓伟;段海霞;魏晓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宜昌市2002-2006年间住院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及趋势分析

    结核病是当今具威胁传染病之一,耐药结核病增加是疫情上升重要因素之一.对本院2002-2006年期间住院结核病患者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姜君;杜德兵;向启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春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分析

    目的 评价长春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方法 收集2003-2006年全市10个县区常规监测相关资料,汇总分析.结果 4年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11533例,涂阳登记率30.80/10万上升至48.64/10万,提高了57.9%;新涂阳病人8491例,登记率由16.68/10万上升至41.57/10万,提高了149.2%;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1.5%,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84.0%;复治涂阳病例数及比例逐年下降;病人丢失比例较项目前明显下降,初、复治涂阳病人丢失率分别由项目前3年的5.6%、30.1%降至2006年的0.6%、0.9%.结论 项目实施4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控制结核病疫情任务仍艰巨,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晓坤;Yang Guangxu;袁理;杨家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16例临床分析

    在诸多肠道炎症性病变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是两大重要的疾病.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表现均十分相似.虽然肺结核的存在有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的概率仍很高.有文献报道肠结核误诊率高达20~50%[1-2].为提高肠结核的诊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例曾被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国防;孙丽珍;吴于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70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22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02例(57.4%),共25种.287例合并多种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为1097例次.其中332例(332/1222,27.17%)因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尿酸增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7.28%(409/1097).9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60d之内.结论 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宣教,对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需进一步完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呈报系统.

    作者:谢莉;Gao Weiwei;卜建玲;马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评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以医院为基础的涂阴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9例作为病例组,其他肺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选择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相关的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临床诊断评分模型.结果 根据此诊断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病例组平均(21.3±3.0)分,对照组平均(15.3±3.4)分,二者比较P<0.01.选取评分>19分作为鉴别涂阴活动性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的临界值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理想,分别为 84.9%(101/119),81.0%(64/79).结论 新建立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简便易行,有助于涂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尤其适合于无分枝杆菌培养条件的基层单位,具有进一步扩大论证的价值.

    作者:张青;Xiao Hep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执行抗结核药品管理标准手册试点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分析试点区县执行《抗结核药品管理标准操作手册》(《SOP手册》)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7个试点区县执行《SOP手册》前(2007年1季度)与执行半年后(2007年4季度)药品缺货时间百分比、库存可使用时间(月)、有库存百分比情况.结果执行前后药品缺货时间百分比、有库存百分比相同.HRZE、HR、注射用水、注射器可使用时间在1~5个月合理使用时间范围内的区县数分别由执行前的19(67.9%)、18(64.3%)、16(57.1%)、17(60.7%)提高到执行后的23(85.2%)、21(77.8%)、21(77.8%)、20(74.1%).结论经过半年试点,试点区县药品库存可使用时间控制更趋合理;但仍有少数区县的库存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建议今后在推广《SOP手册》时,加强培训和督导,以全面提高药品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秦玉宝;Fang Hongxia;房宏霞;谢艳光;杨忠喜;闫兴录;宋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数量研究

    目的 探索结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研究的方法 和技术,掌握我国结防资源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和分析3个全国性调查数据,即2006年进行的6省(直辖市)专题调查,2005年全国结防规划中期评估和2005年全国结防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2001-2005年全国结防机构专职结防人员从19375人持续缓慢增加到2405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6%;按照国家推荐的人员配备低标准,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比例分别是64.5%、70.6%和40.1%;按照机构自身提出的要求,省级、市级和县级机构的现有人员满足需要程度分别为76%、67%和63%;近5年,全国结防系统的人员流出率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流入率不断增高,结防人员以竞争方式流入机构的占44.0%,非竞争流入占43.3%,主动流出机构的人员占45.5%,被动流出的占36.5%.结论 应掌握我国结防人力资源数量变化规律,从长远出发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作者:徐缓;Liu Yi;刘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研究现状

    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以血脑屏障紊乱、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为特征,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严重的类型.未经治疗死亡率达100%,治疗后死亡率约为10%,生存者中约80%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牟君;Hou Kang;谢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藏那曲地区基层工作人员结核病特定知识调查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以上,面积占西藏自治区三分之一,2006年,全地区总人口为41.79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8.28%.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那曲成为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贸流通中心[1],但是也正因为这一优势,那曲地区人口流动性大也成为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的隐患.

    作者:尼玛曲措;周羿生;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浙江常山县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肺结核病例发现和转诊管理的效果分析

    肺结核病例发现和彻底化疗是当代结核病控制对策中有效的措施[1].当治愈率达较高水平时,病例发现,即成为能否实现全国《规划》以及影响结核病控制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常山县卫生局自2000年起在全县实施卫生行政干预,落实归口管理,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及加强病例发现的组织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谦信;傅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防痨杂志

中国防痨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