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酮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李璐;李雷;杨荣礼

关键词:睾酮, 型糖尿病, 心血管并发症, 发病率, 独立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和控制, 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疾病, 人口老龄化, 慢性并发症, 质量下降, 血脂异常, 生活水平, 人群, 人类健康, 发病年龄, 男性, 可靠指标, 非糖尿病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在T2DM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CVD)是其致死、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病风险是T2DM防治的主要目标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CVD发生发展的基础,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AS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快[1]。目前研究认为AS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性别等。与女性相比,男性AS患者显示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等特点。因此推测,睾酮降低可能是中老年男性CV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示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可靠指标[2]。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率减速率和连续心率减速率在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 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作者:杨丽;张囡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 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高体温(38.85±0.68)℃,其中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 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 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高体温≥39.0℃、白蛋白<40 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丽文;丁敬美;付菊芳;刘冰;孙惠英;史皆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15μmol/L,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为Hhcy组(n=83),其中男性48例;B组为异常AASI组(n=84),男性54例;C组为Hhcy组+异常AASI组(n=80),其中男性56例及D组单纯高血压组(n=72),男性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①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与D组比较,C组、A组、B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eGFR有关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ASI、Hhcy 与 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hcy 及 AASI仍与 eGFR 独立相关。结论 AASI异常、Hhcy分别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且异常AASI合并 Hhcy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作者:刘群威;韩丽敏;杜秋帆;常凤;夏立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徐州民政医院放射科82例因头晕或肢体抽动行头颈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低剂量组采用5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70 ml对比剂,对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技术重建,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联合阅片后给出终CT头颈血管成像结果,比较两组的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CT值,并对两组图像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53±11.46)岁和(49.74±11.92)岁,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7/14、28/13,体质指数分别为(22.62±2.54)kg/m2和(22.44±2.63)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及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静脉显示情况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439,P<0.01);低剂量组横断位图、容积再现(VR)图和大密度投影(MIP)图均可清晰显示血管,成像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患者的动脉大强化、脑动脉分支评分、脑静脉干扰评分和动静脉大强化差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129、0.384、-1.221和-1.228,P>0.05);低剂量组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和左颈总动脉分叉的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右大脑中动脉和左大脑中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祥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环生物标志物与卒中相关

    一项新研究发现,循环中四种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增高可增加缺血性卒中事件(ISS)的发生风险;将上述标志物引入至现有评估模型中可增加卒中预测能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究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并发症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共81例(对照组),随后选取同一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1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原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观察组采用预防对策。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8例(59.3%)发生并发症,观察组为12例(1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有助于降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值得参考使用。

    作者:李军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合贝爽对ACS患者PCI中无复流、心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合贝爽对患者心功能、无复流现象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建始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2015年2月实施PCI手术治疗出现无复流现象的150例ACS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合贝爽组75例给予合贝爽,常规组75例给予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的无复流现象、心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前合贝爽组和常规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0 min、20 min后,合贝爽组的TIMI分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合贝爽组的CTFC帧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合贝爽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合贝爽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合贝爽组和常规组的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在PCI术中应用合贝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无复流现象。

    作者:宋先贤;张旭涛;颜昌浩;刘爱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莫雷西嗪控制心率,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分级和心电图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450.6±100.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52.5±120.5)pg/m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HR)、左室舒张期内压(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流速比值(E/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存活率,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巧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检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术(PCI)与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情况,找到发现冠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实行PCI术的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资料,以PWV、ABI、IMT作为评估方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GAS积分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三种无创检测方式对于冠脉病变的诊断作用。结果在研究的四组对象中[正常组(n=52)、单支病变组(n=24)、双支病变组(n=23)及三支病变组(n=19)],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四组的ABI、IMT及PWV值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GAS积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BI、IMT和PWV三项检测指标中,仅IMT对GAS积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颈动脉ABI、IMT、PWV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21、0.626、0.378,提示颈动脉IMT 有预测价值,而ABI和PWV 则意义不大。结论研究发现,IMT联合多种无创检测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早期诊断冠心病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匡寒琴;汤宇;许嘉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应用Empower Stats软件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

    Empower Stats软件是一款基于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该软件具有快速实现分析思路、全面的分析功能、直观的数据、强大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快速分享分析结果等特点。无需编程,就能运用R程序进行数据管理、处理和分析,功能强大而操作简便,所以该软件广为科研统计者所青睐。但其缺陷在于对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不能直接得出敏感度、特异度的似然比,本文将以实例的形式系统展示Empower Stats软件用于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的两项模块:随机(混合)效应模型Meta分析和根据敏感度特异度生成SROC曲线。

    作者:陶圆;刘俊华;何倩;喻亚宇;许杨鹏;张超;田国祥;牛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作者:陈新东;朱志军;黄彦真;陈永辉;杨育生;林韩逊;许建丰;方敬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及黄色素瘤伴冠心病1例

    1病例患者男性,31岁,主因“间断胸闷、发憋、气短10余年,加重10 d”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活动后胸闷、发憋、气短伴头晕,休息后可缓解。近年症状渐加重,活动耐量减低,步行约20 m即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入院10 d前出现发作性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既往“多发性黄色素瘤”史20余年,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四肢掌指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多发皮下肿物。吸烟史多年,20支/日。口服辛伐他汀降脂治疗,疗效欠佳,诊断为“黄色素瘤高脂血症”,为求明确诊断入252医院。心脏超声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主动脉瓣钙化伴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口狭窄,升主动脉起始处狭窄;主动脉降部狭窄不除外;二尖瓣环钙化伴关闭不全(轻—中度),前叶脱垂不除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图1)。颈部血管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双侧颈内、颈外动脉狭窄(70%~99%);双侧颈总动脉狭窄(50%~69%);右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并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可能性大;双侧椎动脉狭窄(左侧生理性)。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伴节段性混合型斑块(非钙化斑块为主);右冠状动脉及旋支近段中度狭窄伴节段性非钙化斑块;前降支中段肌桥(部分包埋型);升主动脉部缩窄。头颅核磁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额颞枕顶叶多发新鲜腔梗;脑内散在缺血灶、慢性期腔梗;磁共振脑血管(动脉)成像符合颅内动脉硬化。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C)13.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35 mmol/L、三酰甘油(TG)2.69 mmol/L。

    作者:张晓丽;张招;孙卫卫;崔英凯;曹雪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CI女性及男性患者接受长期及短期DAPT的结局相似

    一项有关PRODIGY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接受为期6个月及24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PCI后女性及男性患者2年时的缺血及出血结局相似。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收治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38例,年龄53~82岁,平均(67.32±2.11)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测量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血压值。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方式依从性(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144.8±6.4)mmHgvs.(135.3±5.7)mmHg]、(1 mmHg=0.133kPa)[(139.6±5.7)mmHgvs.(133.8±6.0)mmHg]、[(92.1±6.2)mmHg vs.(83.3±5.9)mmHg]、[(85.6±6.1)mmHg vs.(81.8±5.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高于常规组(67.33%vs.50.67%),用药依从性佳比例也高于常规组(72.67%vs.5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依从性。

    作者:朱祥苓;于琛;袁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随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206例患心肌梗死或需行PCI的患者,手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循证护理组(n=105)和常规护理组(n=101),对比指标有患者满意度、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局部血肿、上肢静脉栓塞、心律失常等。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35~69岁,平均(50.7±6.1)岁,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34~68岁,平均(50.2±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心梗类型、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分别为5.71%和97.14%,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循证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作者:姬晓艳;朱文霞;史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睾酮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在T2DM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CVD)是其致死、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病风险是T2DM防治的主要目标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CVD发生发展的基础,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AS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快[1]。目前研究认为AS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性别等。与女性相比,男性AS患者显示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等特点。因此推测,睾酮降低可能是中老年男性CV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示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可靠指标[2]。

    作者:李璐;李雷;杨荣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TWEAK及其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WEAK)及其受体可溶性CD1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血管分院收治的1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病例组)、男性98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4.8±10.2岁;另选取50例为正常研究对象(正常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3±11.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正常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显著的高于UAP、SAP患者和正常组(P<0.05),UAP、SAP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显著的高于正常组(P<0.05);AMI、UAP、SAP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TWEAK、可溶性CD163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后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PCI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HD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手术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CHD患者PCI后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希玲;张毅;康嵘;赵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度肥胖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项针对13000例患者的研究发表,即使解释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病态肥胖仍显示是心力衰竭而非其他重要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发表于7月28日的《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存资料的二次研究系列之八:使用R软件netmeta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

    近年来基于直接与间接证据合并的网状Meta分析越来越流行。R语言netmeta程序包是基于频率学图论模型的网状Meta分析软件,可应用于二分类、连续性以及生存资料等多种数据类型的Meta分析,并提供相应异质性与一致性检测方法及将干预措施进行优劣排序的方法。本文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R软件netmeta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

    作者:刘小平;黄静宇;李胜;翁鸿;孟详喻;曾宪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