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VR大瓣膜易诱发血栓,华法林对此有助益

关键词:瓣膜, 血栓形成, 主动脉瓣置换术, 保护作用, 经导管, 华法林, 治疗, 年会
摘要:2016 ESC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采用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容易诱发血栓形成,而华法林治疗对其有保护作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例

    患者男性,19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5 d”入院。患者入院前自觉“感冒”1月,5 d前胸闷、气短,胸痛及背部不适,咳嗽、咳灰痰,头晕,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恶心、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心悸。查体:血压:125/65 mmHg(1 mmHg=0.133kPa),胸骨压痛(+),心率69次/min,律不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剑突下压痛,余未见异常。吸烟史5年,5~6支/d。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的异质性来源

    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越来越流行,即使在全基因组时代,由于遗传关联性研究的特殊性,其Meta分析仍起到重要的作用。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的异质性来源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人群特征、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面介绍其异质性来源。

    作者:阮晓岚;翁鸿;田国祥;李胜;曾宪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131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活心丸(浓缩丸)或安慰剂进行治疗8周,其中48例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总运动时间、运动诱发ST段下降0.1 mV或出现心绞痛的时间、诱发心电图ST段大下移程度、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下移超过0.1 mV的导联数、运动代谢当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总评分、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炎性因子以及血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试验组的ST段下降≥0.1 mV导联数较治疗前的减少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V4、V5、V6导联ST段大下移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与血脂指标组间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结论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段文慧;徐浩;王翠萍;高洪春;李运伦;陈玉善;彭广操;关怀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门诊体检的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167例。按血脂水平分为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归入辛伐他汀40 mg组(57例,辛伐他汀40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12个月);2.6 mmol/L≤LDL-C<3.4 mmol/L归入辛伐他汀20 mg组(65例,辛伐他汀20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12个月);LDL-C<2.6 mmol/L归入对照组(45例,未服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片)。于用药前及用药12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入选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颈动脉、腹主动脉、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IMT值均降低,而对照组IMT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LDL-C和T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FM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辛伐他汀40 mg组和辛伐他汀20 mg组FM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逆转早期动脉硬化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作用机制与降低TC、TG和LDL-C有一定关系,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考虑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

    作者:武云涛;姚璐;田国祥;张薇;夏常泉;刘辉;王晓兵;高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制定有氧运动强度的意义及常用方法比较

    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以有氧代谢作为机体供能主要方式的机体活动,如慢跑、快走、游泳、踏车等。有氧运动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肺耐力的提高,改善血液中脂蛋白构成,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改善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有确切的获益证据[1]。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强调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处方制定的FITT原则中(Frequency,F,频率;Intensity,I,强度;Type,T,形式;Time,T,持续时间),运动强度是核心内容,其与冠心病患者的获益情况,运动安全性以及运动依从性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当前冠心病患者有氧运动强度常用的制定方法及其优劣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便于相关专业人士更加全面的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

    作者:姚轶超;王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内源性硫化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究内源性硫化氢(H2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及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男性98例,女性12例,年龄38~71岁。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主动脉夹层为对照组(58例)。同时,选择无高血压的健康人为健康组(50例)。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Hcy的浓度和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EDTA抗凝血浆中的H2S浓度。ELISA法检测各组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含量。提取EDTA抗凝全血DNA,CR-RFLP法检测MTHFRC677T及CBS844ins68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观察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18.1±3.5)μmol/Lvs.(12.4±4.7)μmol/L]、[(18.1±3.5)μmol/L vs.(10.3±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维生素B12和H2S在健康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和对照组叶酸较健康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80.0%,而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44.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CBS844ins68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THFR含量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降低,Hcy浓度显著升高,进而引起Hcy和H2S的失衡,推测遗传方面的原因是该类患者存在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携带T等位基因。

    作者:曹春辉;黄军;陈小亮;朱丹;刘佳;李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他汀类药物在CVD高危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率较低

    众所周知,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MI)、卒中及死亡风险会更高。因此,2013年ACC/AHA胆固醇治疗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发风险指南推荐,若无禁忌证,所有LDL≥70 mg/dl的40~75岁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他汀治疗。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无论基线LDL及CVD状态如何,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他汀治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金坛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CHF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4.28±8.31)岁。并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33例)和Ⅳ级(24例)。依据出院时BNP水平分为正常组(BNP≤100 pg/mL,21例)和升高组(BNP>100 pg/mL,59例)。采用ELISA法对80例C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进行测定,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于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2年,主要随访内容包括病死率、年平均住院次数及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外周血BNP水平及LVEDD逐渐升高,LVEF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年,升高组死亡率、年平均住院次数较正常组升高,年平均住院时间较正常组延长,(15.3%vs.4.8%),[(3.1±0.7)次vs.(1.5±0.5)次],[(51.9±12.9)dvs.(30.1±8.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杨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心护理干预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择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择期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双心护理干预;分析其心理特征变化及对护理满意度、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入院时基本资料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P=0.012),抑郁评分(P=0.010),护理满意度(P=0.029)和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0.011)。结论双心护理干预可降低择期冠脉介入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何芳;赵艳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焦虑治疗对高龄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焦虑治疗对高龄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治疗的75岁以上伴焦虑的高血压患者65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80.3±4.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治疗,观察组加用抗焦虑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RHI值升高[(2.27±0.54)vs.(1.5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RHI值升高[(1.56±0.33)vs.(2.2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焦虑治疗能够改善高龄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作者:夏常泉;刘辉;田国祥;张薇;武云涛;姚璐;张峰;张晓冬;宋慧敏;孙艳明;李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促血管生成素-1在心肌梗死大鼠脐血干细胞移植促进血管新生中作用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于心肌梗死大鼠后是否通过促血管生成素-1(Ang-1)介导血管再生。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经手术干预后死亡10只,假手术组(9只)、对照组(11只)及移植组(10只)。假手术组仅开胸,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挂线不结扎;对照组结扎LAD造成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移植组结扎LAD造成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注射等量干细胞悬液,术后4周处死大鼠,留取心脏左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人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T(cTnT)、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MHC)、VIII因子、Ang-1蛋白,RT-PCR检测心肌组织An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移植组可见胞浆呈褐色的cTnT和hMHC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Ang-1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光密度(IOD)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Ang-1免疫组化染色IOD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Ang-1 mRNA的相对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Ang-1 mRNA相对表达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Ⅷ因子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指标,移植组梗死周边区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干细胞能在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存活并表达心肌特异性收缩蛋白,同时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为Ang-1表达增加进而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赵瑞平;韩炜;李洪宇;孙凯;胡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CI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定、比较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前的EDV、ES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的EDV、ESV值明显降低,LVEF值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EDV、ESV、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研究组心尖帽、前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DV)、局部收缩末期容积(rESV)值均明显降低,局部射血分数(rLVEF)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应用RT-3DE能够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作者:靳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大气污染备受关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国内外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1,2]。大气污染不仅与呼吸道疾病直接相关,与心血管疾病也有较为明确的相关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科学声明,提出细颗粒物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细颗粒物暴露应被视为心血管疾病一种可控的危险因素。本文拟综述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3]。

    作者:聂倩;郝志华;王忠丽;郜玉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与血压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血压及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市东四社区于2012年5月~2013年8月常规查体人群576例临床资料进行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测定身高、体质指数(BMI)、血糖、血压、SUA等指标,将SUA水平按四分位分组,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间各因素差异,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SUA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相关指标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人群中血压异常发病率在不同SUA水平中分别为:37%(50/135),47.2%(68/144),47.6%(72/151)和56.8%(83/146);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SBP均随着SUA浓度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DBP与SU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SUA水平与SBP明显正相关,而与DBP未见明显相关,提示SUA水平与T2DM患者血压中的收缩压密切相关。

    作者:李枫;傅晓敏;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生长分化因子15、hs-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生长分化因子15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比较血糖控制效果及生长分化因子15、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8.56±1.20)mmol/L、餐后2 h血糖(8.97±1.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1.02)%相比于治疗前均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9.93±1.50)mmol/L、餐后2 h血糖(9.01±1.50)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7±1.54)%水平,(P均<0.05),治疗后两组生长分化因子15、hs-CRP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结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并改善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hs-CRP表达。

    作者:李道鸿;徐晓;杨旭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在判断冠心病病情和预后方面意义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在判断冠心病病情和预后方面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具有心气虚证和冠心病疾病分期将患者进行分组,另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测定cAM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各时期冠心病患者E、NE、cAMP含量及心气虚证冠心病与非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E、NE、cAMP含量及其预后效果。结果纤维化期患者E、NE、cAMP含量明显高于隐匿期、缺血期、坏死期(P<0.05),坏死期明显高于缺血期和隐匿期(P<0.05),缺血期明显高于隐匿期(P<0.05);随着疾病分期不断升级,患者E、NE、cAMP水平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患者E、NE、cAMP含量均明显高于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5.34±6.78),预后良好有37例(92.5%),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为(53.57±7.42),预后良好30例(75.0%),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治疗预后明显优于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P<0.05)。结论 cAMP、E、NE含量与患者病情有关,且可提示患者预后效果,对于临床诊断病情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其敬;张云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心脏手术后存在长期高血压风险

    美国每年会出生4万例心脏缺陷的儿童,其中约四分之一需要手术治疗。一项新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上述儿童手术治疗后结局及生存率会所有改善,但仍存在长期风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面临心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常规药物治疗、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均不能使心肌细胞再生,寻找能够弥补心肌缺失的方法显得极为迫切。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增殖、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等能力,已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焦点。1970年, Friedenstein等首次在骨髓中发现并提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1]。但从骨髓中提取BMMSCs的过程复杂,并对捐献者造成损伤。胚胎干细胞(ESCs)能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是多能性干细胞的典型代表。近年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与ESCs相似的多能性[2]。多能性是指这些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时可分化成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及内胚层)的任意细胞的能力。但是胚胎干细胞的应用会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题。而iPSCs可能存在如c-myc的融合致癌基因、插入突变、抑癌基因破坏等情况[3],其临床应用受到批评与限制。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田洪榛;柏翠芳;陈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探讨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使用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抑郁度、焦虑度)、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后心绞痛情况。统计1年内因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次入院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得分、焦虑量表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得分、焦虑得分、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心绞痛发作、病情稳定、疾病认知、对正常生活影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年内因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次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67%vs.36.0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因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

    作者:顾爱芹;王立春;徐红;倪晓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00 ms将选取的159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QRS时限<100 ms)81例和观察组(QRS≥100 ms)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2018.06±536.45)pg/mL]、肌酸激酶(CK)[(1523±9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61±15)U/L]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61.05±338.64)pg/mL,(861±53)U/L,(91±13)U/L],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1.93±4.19)%]显著低于对照组[(53.56±5.42)%](P<0.05)。观察组Killip心功能分级中Ⅰ级显著低于对照组,Ⅱ级及Ⅲ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Killip心功能分级中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能够有效反应AMI患者心肌细胞电生理状况,与心肌细胞损伤有直接相关性,QRS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作者:王月文;孙更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