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陈艺钊;李霖;徐鸿远;陈伟梅;谭治双;林文培;何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评分, 治疗方案, 评估预后, 建立预测模型, 冠脉, 影响的因素, 心血管疾病, 判断预后, 临床意义, 量化关系, 急危重症, 基层医院, 功能参数, 发生发展, 血液学, 血清学, 甲状腺, 多因素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危重症,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评分)是用于量化AMI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1-3],但冠状动脉评分的定量依赖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一方面部分基层医院难以进行该项检查;另一方面,AMI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收集、遴选其影响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与冠脉评分的量化关系等对于评估AMI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1例AMI患者,对其一般资料、血液学、血清学及甲状腺功能参数与冠脉评分的关系进行评估,建立预测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CT评价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CTA)评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的特点。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以胸痛为症状接受64层冠状动脉CT检查且年龄大于60岁患者48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21例,非糖尿病者2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类型特点。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的预后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75.1%)及弥漫病变(43.9%)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7.8%、16.1%),且有更多的混合斑块发生率(82.4%vs.39.7%);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及75%发生率(61.5%、31.2%)高于非糖尿病组(36.0%、19.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中经过1年随访,糖尿病组患者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进行早期危险评估。

    作者:王秀杰;曾凡本;陈雯;马锦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疑似冠心病表现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主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为求明确诊断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家族史及吸烟史,少量饮酒。体检:体温36.2℃,心律70次/分,血压128/83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血脂、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联T波双向倒置。心脏超声: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异常交通--不除外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左房增大(46.3 mm),左冠状动脉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37 mm,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可见异常交通,内径4 mm,多普勒显示其内可见舒张期为主血流信号。左室射血分数75.6%。心肌核素显像: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56层冠脉CT造影(图1):冠脉走行区多发迂曲血管影,肺动脉主干内动脉期造影剂显影,考虑瘘形成可能。冠状动脉造影(图2):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扩张,前降支开口及近端迂曲血管影,左肺血管可见造影剂充盈,前降支至肺动脉瘘。入院终诊断: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因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心脏功能正常,暂不予手术治疗,嘱患者每隔3~6月心内科门诊复查。

    作者:李宏伟;葛庆锋;李海涛;赵丽娜;刘培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HF),并且射血分数正常的HF(HFpEF)患者可占到HF人群的50%[1]。HFpEF的总体死亡率可能高达射血分数减低HF(HFrEF)患者的死亡率[2],虽然HFpEF的大部分死亡是心血管性死亡;但与HFrEF相比,HFpEF的非心源性死亡较高。近十年类HFpEF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凸显长期缺乏对该重要综合征的有效治疗。该文重点综述HFpEF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35~78(53.91±7.20)岁。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比较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的得分。结果 EPQ量表中,研究组E评分、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8.12±10.45)分vs.(51.34±10.59)分]、[(63.84±11.03)分vs.(48.51±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医学应对问卷面对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屈服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为[(17.21±3.87)分vs.(20.23±4.51)分]、[(13.87±4.02)分vs.(10.87±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I-90量表中研究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患者GQOLI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为[(52.34±11.77)分vs.(65.89±13.89)分]、[(51.34±12.09)分vs.(66.76±12.87)分]、[(55.09±11.52)分vs.(65.87±1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体检者比较,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较差,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作者:韩振;闫杰;初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充氯化钠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3%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解放军266医院收治的CHF伴低钠血症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在常规吸氧、利尿、强心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3%氯化钠,滴速10~15 ml/h,每天补充3%氯化钠50~200 ml,使血钠浓度至正常低限(135 mmol/L)。观察入院2周内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血钠浓度及临床疗效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EF(33±7)%vs.(51±8)%明显增加;SV(45±6) ml vs.(71±6)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VSD(46±7)mmvs.(40±7)mm下降;LVDD(61±9)mmvs.(50±10)mm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钠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显效67例,有效35例,无效6例,其中死亡3例,总有效率94.5%。结论静脉补充3%氯化钠,能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低钠血症,改善心功能、提高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李东升;邵素玲;宋洋;王金环;马莉莉;秦兵兵;苏艳萍;王美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预行择期PCI的AMI患者7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48~76(60.84±6.89)岁。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 术前30min加服曲美他嗪负荷剂量60 mg,术后持续服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ST段下降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7.48±9.12) mm vs.(3.64±0.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组ST段下降超过70%比例增加(42.86%vs.8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曲美他嗪组CK-MB和cTnI的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为[(125.00±31.5)U/L vs.(166.56±22.13)U/L]、[(1.63±0.44)ng/Lvs.(2.155±0.50)n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功能和心肌损伤。

    作者:王婷;李结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和治疗的新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局部病变,另一种则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1]。既往将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理解、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局部靶向治疗。局部靶向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和死亡风险。随着多种观察斑块的侵入或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的兴起,对局部高风险斑块开始重新关注和深入。不仅可在尸检中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兴的影像学方法也可呈现在体斑块的生物学特征,同时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包括斑块生物学、影像学和新兴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慧;于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学体育系2014年9月入学男性新生136名,年龄17~20(18.2±1.4)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各68例。A组在接受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共两周;B组训练前不实施任何干预。然后按设计要求于晨起后空腹越野跑5 km,时间控制在25~3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次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两组BNP、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训练后次日较训练前血清CK、CK-MB、cTnI、BNP和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训练后次日CK[(226.30±70.10)U/Lvs.(199.40±32.80)U/L]、CK-MB[(31.50±10.90)U/Lvs.(21.20±6.20)U/L]、cTnI [(0.104±0.033)μg/Lvs.(0.076±0.042)μg/L]、BNP[(102.44±42.36)μg/Lvs.(88.15±27.28)μg/L]和CRP[(6.13±2.76)μg/Lvs.(3.33±1.57)μ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减轻强负荷训练的心肌损伤。

    作者:陈金良;刘征;于卫国;张晶;罗永起;贾保民;莫新刚;吴云;吴业宾;院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危重症,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评分)是用于量化AMI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1-3],但冠状动脉评分的定量依赖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一方面部分基层医院难以进行该项检查;另一方面,AMI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收集、遴选其影响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与冠脉评分的量化关系等对于评估AMI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1例AMI患者,对其一般资料、血液学、血清学及甲状腺功能参数与冠脉评分的关系进行评估,建立预测模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艺钊;李霖;徐鸿远;陈伟梅;谭治双;林文培;何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的可行性,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PSVT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拟行RFCA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三维电解剖组(45例)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常规透视组(41例)应用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即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透视组相比,三维电解剖组手术时间类似(P>0.05),X线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手术即时成功率及随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安全、高效,可尝试应用以大限度减少X线透视。

    作者:刘定坤;韦开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利湿降脂熏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利湿降脂熏蒸对湿浊痹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熏蒸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熏蒸组给予利湿降脂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晚)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和疗效。检测熏蒸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6.25%、15.6%、59.4%、18.7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12.1%、45.5%和42.4%。熏蒸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81.2%vs.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湿降脂法熏蒸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并缓解患者中医症状,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陈爱佳;肖璐;胡世蕊;冯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局灶型和非局灶型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局灶型和非局灶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结局。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DES-ISR)接受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254例,男性201例,女性53例。所有患者根据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造影类型分为局灶型组(87例)和非局灶组(16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分析术后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危险因素。结果非局灶型患者B2/C型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局灶型(69.5%vs.41.4%),病变长度和支架长度均高于局灶型患者,为[(25.46±3.38)mmvs.(8.13±2.21) mm]、[(28.59±11.25)mmvs.(19.47±7.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局灶组MACEs发生率明显高于局灶组(38.3%vs.24.1%),TLR明显高于局灶组(32.3%vs.1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发现,非局灶ISR是TL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34,95%CI:1.173~3.884)。Kap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局灶型患者接受第二代DES治疗术后2年内TLR生存率高于非局灶型患者(P=0.024)。结论第二代DES治疗DES-ISR时,局灶型ISR患者预后优于非局灶型ISR患者。

    作者:张惠芳;宋洪勇;赵林;周建军;郭成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08年6月~2014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0.3±14.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2±13.7)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4±14.9)岁。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及水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30min给予前列地尔10μg,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入,术后静脉注射3d,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肾功能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h 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BUN, Scr,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率,住院天数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预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液透析及住院天数。

    作者:孙小霞;王阿利;左红;秦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效能。方法通过PubMed、HighWire、CBMdisc、EMbas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SPECT-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数据。采用系统评价软件Meta-Disc1.4和S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加权合并效应量指标,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面积(AUC)、Q*指数;绘制漏斗图,并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本评价共纳入文献10篇,样本750例,病变冠脉855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6篇,患者360例,SPECT-MPI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8(0.83~0.92)、0.83(0.77~0.89),AUC和Q*指数分别为0.92、0.85;以冠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8篇,冠脉763支,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6(0.82~0.90)、0.89(0.86~0.92),AUC和Q*指数分别为0.94、0.88。结论 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效能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作者:刘征;陈金良;于卫国;任永梅;宋明辉;李安均;李小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甘油三脂脂肪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与体质指数、三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 r=-0.36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作者: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王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盐酸阿罗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初诊的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0.2±10.8)岁。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50)和氨氯地平组(n=50)。阿罗洛尔组每日晨起服用盐酸阿罗洛尔;氨氯地平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连续服药8周。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记录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率情况,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问卷评估抑郁、焦虑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下降,(77.8±11.0)次/minvs.(67.5±10.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焦虑水平下降,(37.9±10.2)分vs.(35.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罗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水平。

    作者:刘春萍;骆利;谈波;衣桂燕;李俊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

    1.1流行病学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和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IHD和卒中分别是全世界疾病死亡的首要和第三位原因,2013年导致每100000人中有247.9人死亡[1]。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精神障碍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2]。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及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二位导致残疾的原因。2015年Walker[3]对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较非精神障碍人群高2.22倍,占全球死亡的14.3%,每年约80万死于精神障碍。

    作者:魏万林;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眼复视、头晕、发热1月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d”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复视、头晕,经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为“脑血栓形成”,给予溶栓(尿激酶)、抗凝、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发病第12d患者无诱因突感双侧前臂痛痒,左手第一指间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7.5~39℃之间,无心前区不适,血培养示“玫瑰色库克菌”,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叶中等回声团,赘生物可能,二尖瓣脱垂,中至大量返流,主动脉无冠脉增厚,赘生物可能,左室射血分数>30%;腹部CT平扫示:脾大,脾脏可见楔形低密度影,脾梗死可能性大,脾脏下极低密度影,性质待查。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脑梗死,脾大,药物过敏(低分子肝素钙)。抗感染治疗40d后转至北京阜外医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切口愈合好,赘生物血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转回我院继续抗感染治疗。入科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左上肢120/60 mmHg(1 mmHg=0.133kpa),右上肢:125/68 mmHg,左下肢:138/76 mmHg,右下肢:140/75 mmHg,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音M1、P2、A2无亢进,A2>P2,无开瓣音,心率80次/分,胸骨左缘IV肋间可闻及舒张期Ⅱ级隆隆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脑梗死后遗症期。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杨彦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内脏脂肪素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1年12月煤炭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540例,其中男性295例,女性245例。按不同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42例、高TC组(103例,TC>5.18 mmol/L),高TG组(100例, TG>1.7 mmol/L)、混合组(100例,TC>5.18 mmol/L和TG>1.7 mmol/L)和低HDL-C组(95例,HDL-C<1.04 mmol/L)。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visfatin、Lp-PLA2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visfatin及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visfatin和Lp-PLA2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1)。高TC组、高TG组、混合组、低HDL组visfatin和Lp-PLA2水平呈负相关(r=-0.23,r=-0.33,r=-0.54,r=-0.58,P均<0.01)。结论血清内脏脂肪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参与脂代谢的调节,可能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刘鹏;刘后光;李娇;郭继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15年7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关于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遗传关联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NHI-NHGRI研究工作组推荐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评价所纳入的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累积冠心病2789例,对照组2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型RR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Rvs. QQ,OR=1.710,95%CI:1.109~2.637,P=0.015);同时基因型RQ较QQ患冠心病风险增加(RQvs. QQ,OR=1.692,95%CI:1.074~2.655,P=0.023);基因型RR与RQ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008,95%CI:0.886~1.146,P=0.908)。结论现有研究证据显示,中国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关联性,且等位基因R为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张黎缘;钱盾;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