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晨;张锡朋
直肠脱垂治疗有很多种术式,主要为经会阴手术和经腹部手术,但临床效果均有诸多不足。 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脱垂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能够改善便秘和失禁,是直肠脱垂手术的较好的选择。
作者:李会晨;张锡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模型组,另外10只为对照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后,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8在模型组与对照组的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模型组TNF-α、IL-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8的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范玉晶;裴凤华;宋吉涛;刘冰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离肛缘8 cm的直肠癌,其中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称为超低位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通常临床发现时多数已经不是早期病变,即使能够达到R0切除,往往由于失去肛门而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是建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基础上的极限直肠癌保肛手术,能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肛门内括约肌以获取足够的远端切缘,因而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可以称作是直肠癌治疗历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各研究中心关于ISR手术的许多指标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对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涛;陈硕;洪洙;付文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进程加快,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受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2012年天津地区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社区自然人群为基础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天津市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市辖区13个,市辖县3个,全市常住人口为1293.87万,50~60岁人口为20.57727万。2012年,天津市卫生局决定按年龄段以三年为一周期对全市40~74岁居民开展大肠癌筛查。2012年筛查对象为60~74岁居民,2013年筛查对象为50~60岁居民,2014年筛查对象为40~50岁居民。2012年和2013年工作已按计划完成,现将2013年筛查效果做初步分析。
作者:马东旺;赵丽中;张锡朋;张庆怀;俞林;王贺桐;周毅;孟令祥;赵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的多模式优化方案,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费用,及早回到工作岗位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其可行性,快速康复外科因其显著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有待于进一步推行。
作者:王锡山;WANG Xi-shan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作兴,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中国肛肠病杂志》副主编,九三学社天津分社会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肛肠分会顾问,天津市肛肠病研究所副所长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3年的新统计[1],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82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约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仍然居于全球首位。糖尿病不仅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而且被认为是多种肿瘤的高危因素。就结直肠癌而言,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要高出30%[2],另一方面如何控制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3-4]。
作者:赵禹博;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推动NOTES及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加强同国际NOTES及内镜下治疗领域顶尖专家的切磋交流,展示中国NOTES及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成果,推进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提高。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哈尔滨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拟于2014年07月18至20日在哈尔滨召开。届时,将有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国际知名专家及国内著名消化和内镜专家进行NOTES及内镜下治疗技术的讲座和临床及动物实验操作演示。大会还设有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手把手训练。将对参会人员颁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天津市人民医院是由原天津第二中心医院、滨江医院、红十字会医院三所医院合并建立。该院占地160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600张,59个临床医技科室,固定资产近10亿元。年门诊、急诊患者总量达140余万人次,出院患者近5万人次,手术达2.5万例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现状和思考-初探战场(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病现状与特点-难以攻克的“碉堡”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 CRC )仍然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0年全球新发病例约为120万例,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而同年死亡60.8万例,仍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1];初次接诊时大约有20%~25%的新病例为已经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LMs),而那些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将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终会出现疾病转移、复发而成为晚期[2],即在所有CRC中大约50%的患者终属于 CLMs;可见CLMs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转移复发的程度、范围和累及的器官不同, CLMs的预后、治疗目的和手段也表现各异。面对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病魔,人类发起了一场全球性攻克CLMs的持久战役。
作者:常文举;许剑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许剑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主要学术兼职:卫生计生委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卫生计生委《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和《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JG》、《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等8本杂志编委。参与了外科学第6版等10余部教材和书稿的编写。主编国内外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专著。2008年4月主笔起草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2010年制定正式稿已向全国发布,该指南于2011年4月已在国外正式发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2011年被纳入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12年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称号。“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和综合治疗”的系列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欧洲肿瘤年会和世界机器人外科年会等国际大会上发言或进行壁报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辑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委员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肠癌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预防治疗中心、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黑龙江省民族医药学会、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哈尔滨国际结直肠疾病高峰论坛暨2014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将于2014年8月15日至17日在哈尔滨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规范治疗、科学施治”。届时还将举办“结直肠癌外科微创与C-HALS专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委员会巡讲会场(哈尔滨站)”、“结直肠癌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专场”、“结直肠癌青年学者专场”、“结直肠癌多学科MDT病例研讨会”、“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会场”、“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会场”、“肿瘤转移治疗进展会场”和“黑龙江省民族医药学会消化道疾病治疗会场”等专场研讨,届时将邀请到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国内著名专家。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次充分交流的机会,以期推动国内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本次会议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示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和学术动态,就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微创外科技术进展、结直肠癌放化疗进展、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结直肠肿瘤转移治疗、重症感染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综合药物治疗等领域作专题报告及深入探讨。欢迎国内各位同仁踊跃报名参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直肠癌肝转移(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MLs)手术策略的选择是结直肠癌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同期肝切除手术因其具有避免多次手术打击、不会中断连续的系统化疗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1]。对于一般状况较好,原发灶可切除,肝转移灶小且多位于周边或局限于半肝,肝切除范围较小,同时肝外转移可切除的患者,可考虑同期肝切除手术[2-3]。如何通过术前评估,严格筛选合适病例,并加强围术期管理,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相关的防治经验。
作者:常文举;韦烨;任黎;叶青海;余一祎;刘天舒;钟芸诗;樊嘉;牛伟新;秦新裕;许剑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5%。欧洲每年约有140000直肠癌新发病例,2014年美国预计有40000直肠癌新发病例并有51370人死于结直肠癌。全球发病率增加快的是东欧和日本。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处于上升趋势,估计每年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不少于10万,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消化道肿瘤第1位。在我国,青年人(小于30岁)结直肠癌发病率比例较高,占12%~15%,直肠癌的发病率比结肠癌高,而且中低位直肠癌所占直肠癌比例高,约为70%。
作者:许平平;韦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61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住院费用、随访状况等,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中,同期切除肠道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与分期切除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5693元、34129元( P<0.05),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4.5%、20.5%)和总生存期方面(分别为48.5月、47.0月)无显著差异。肝转移灶不可切除且原发灶无症状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分别为19.0月、9.3月,P<0.001)。肠道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大肝转移灶直径≥5 cm、肝外转移、肠道原发灶未手术切除和肝转移灶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各设定为1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6分),5年存活率分别为51%、16%和0%( P<0.001)。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可予以同期切除,原发灶可切除且无出血梗阻症状的不可切除的肝转移仍建议在合适时机切除肠道原发灶。根据上述6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朱德祥;林奇;钟芸诗;韦烨;任黎;许剑民;秦新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不仅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术者的手术技术,手术理念和手术操作以及是否采用综合治疗有直接的关系。局部复发要力求早期发现,根据复发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进而使患者获得大收益。
作者:杨春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BRAF突变发生于5%~11%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该研究分析了BRAF突变患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因素、PIK3CA突变频率以及预后情况。研究通过回顾性的对2009年至2012年单中心194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行KRAS/BRAF突变检测,共检出92例患者含BRAF突变。2011年423例BRAF野生型转移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在转移性大肠癌中,与BRAF野生型组相比,BRAF突变型与确诊时高龄、女性、肿瘤位于右侧以及低分化、粘液组织形态更加相关。 BRAF突变更多出现于肠癌分期III期、T4期患者。 PIK3C与5%的BRAF突变共存,与17%的KRAS突变共存,与4%的BRAF/KRAS共突变共存。 BRAF突变的患者一般不只局限于肝转移,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合并BRAF突变的转移性肠癌患者转移灶相对不容易切除,即使切除后总生存期也较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中国医科大学李春雨教授担任主编、广西医科大学高枫教授和中山大学医学院任东林教授担任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肛肠病学》一书,已于2013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在肛肠病领域的第一部正规本科教材。该书由18所全国著名高等院校的22名资深专家精诚合作,共同撰写。详尽地介绍了与肛肠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内容。本教材在内容、形式上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上不仅体现了“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贴近临床,与临床实践并重;(2)形式上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并举;(3)本书均由经验丰富、造诣深厚并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的资深教授、学者共同编写;(4)书后附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对重点内容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本教材主要用于全日制高等医药院校的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也可用于各级医院肛肠外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肿瘤外科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学习和参考。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研究中,参加试验的患者(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治疗中心)年龄均在18岁以上,均为化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ECOG评分在2分或以下,KRAS外显子2的状态为野生型。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研究人员以1:1分配患者(按地理区域和ECOG评分进行分层)接受帕尼单抗(6 mg/kg,每2周一次)或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之后250 mg/m2,每周一次)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势。注重利用腹腔镜的扩大视觉效果这一功能,既能完全保护好骨盆内自主神经,又能创造更加良好的手术视野,为我们实施超低位前切除术、经内括约肌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腹骶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等一系列保肛术提供了完美的设备支持。本文收集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800例,并将手术配合体会进行系统总结如下。
作者:穆丽;许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