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晓峰;吴建鸿;方明娟
目的观察、评价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苗)对结核菌感染健康人群PPD皮试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8~45岁PPD皮试强阳性健康人群分为微卡苗注射组、口服INH组和未处理对照组,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PPD皮试反应变化及发病情况.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PPD反应:微卡苗组硬结平均直径显著减小(P<0.01),出现水泡、坏死者显著减少(P<0.01),INH预防组和未处理对照组二者变化较小(P>0.05).观察1年微卡苗预防组无1人发病,INH预防组发病1例,未处理对照组发病4例.结论微卡菌苗对结核菌感染者有较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作者:刘元东;靳晓红;李子建;程绪浩;孙波;庄玉辉;王国治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因发热、咳嗽、盗汗、乏力8个月于1995年7月4日入院.入院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血沉46mm/h,X线胸片示:左肺上、中野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斑片状影.支气管镜检查示:总气管粘膜充血,左主支气管狭窄,粘膜充血糜烂.支气管分泌物涂片发现抗酸杆菌,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以INH、RFP、EB、sm治疗,同时sm、km雾化吸入,2月后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X线胸片示:左肺病变吸收.血沉20mm/h,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续INH、RFP、EB、sm治疗5个月,1996年1月复查支气管镜示:总气管、右侧支气管内膜光滑未见异常,左主支气管隆突处高度狭窄.1996年2月8日因胸闷、气短一周再次入院,胸片示:左肺全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示:未见左主支气管开口,分泌物涂片未见抗酸杆菌,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血沉15mm/h,再以INH、RFP、PZA、丁胺卡那霉素治疗5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左肺全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示:总气管、右主支气管内膜及各叶段开口均未见异常,未见左主支气管开口.患者无症状遂出院.院外继续抗痨治疗7个月停药,随访两年,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血沉正常,X线胸片与出院时相比除左侧胸廓萎陷外无改变.
作者:郑曦;黑文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和管理措施.方法对高龄肺结核(Ⅰ组)从临床特征、治疗及疗效方面与老年肺结核(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Ⅰ组循环系统并发症、营养不良及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者均高于Ⅱ组,合并糖尿病和咯血者少于Ⅱ组(P<0.05).(2)Ⅰ组初治者空洞病变少,复治者病变范围广,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组痰菌阳性率低于Ⅱ组(P<0.05).(4)Ⅰ组中三药联合化疗与四药联合化疗近期X线好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四化毒副反应明显高于三化(P<0.05).结论 (1)对高龄肺结核应提高警惕并加强管理.(2)治疗高龄肺结核用药要适量,三化方案佳.(3)两组经合理规律治疗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戈启萍;孔忠顺;卜建玲;高薇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痰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PPD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而痰涂片查结核菌检出率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PCR、DNA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结核病的诊断研究拓宽了前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结核抗体检测应用以来,方法愈来愈多,相继证明对肺结核核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现将我们用DIGFA原理以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为抗原,检测各类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柴海青;董云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山东省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控制结核病的成效.方法 1992~1998年,各市(地)上报省项目办公室的季报资料.结果 1992~1998年,新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新登记率由3.2/10万上升到16.1/10万;治愈率由87.8%上升到96.7%;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由77.5%上升到94.6%;结核病的综合控制效果由10.8%上升到88.1%.结论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获得了可行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本省结核病的控制工作.
作者:王仕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结核分支杆菌数种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与纯化,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ELISA法或金标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结核抗体用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已在临床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在不断提高,但因所用的抗原及技术各不相同,各方法及试剂间仍有较大差异.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斑点吸附免疫金标法、斑点渗漏免疫金标法及新推广的双向层析免疫金标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对比观察.
作者:廖桂东;吴小珍;许叔祥;杨文如;陶义训;俞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用当今认为结核分支杆菌敏感、特异的38kDa等抗原制备醋酸纤维素膜基检测系统(简称ICT卡),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来源(一)研究组:158例结核病,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结核分别为4例、3例、119例、21例、11例(按新分类法).男104例,女54例;年龄10~83岁,平均45.5岁.按结核病诊断标准诊断.
作者:费晓峰;吴建鸿;方明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不同病情对呼吸阻抗的影响,评价脉冲振荡法(IOS)测定肺结核患者呼吸阻抗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比较肺结核轻度组60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40例和健康组30例的IOS各指标,148例肺结核患者IOS各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实测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肺结核各组随病情加重,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气道阻力(R5-R20)和周边弹性阻力(X5的负值)逐渐增大,但与健康组比较,肺结核轻度组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肺结核中度组除R20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重度组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48例肺结核患者IOS各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分析显示:Fres、Zrs、R5、R20和R5-R20分别与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01),X5与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01);Fres与MVV相关性强.结论肺结核不同病情对呼吸阻抗影响差异很大.IOS法测定呼吸阻抗在肺结核临床应用中前景宽广.
作者:孙卫红;严美贞;吴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致使免疫受损而患结核病,或患结核病因误诊而应用激素,使结核病灶迅速恶化,均列入类固醇相关结核病.本文对1986年5月至1997年5月间收治的54例此类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冉献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素蛋白多肽抗原和微波辐射技术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从结核菌标准株H37Rv培养物中提取结素蛋白多肽作抗原,进行微波辐射ELISA,检测活动性结核血清中结素蛋白多肽抗体水平.结果 126例活动性结核中114例呈阳性反应,76例健康人血清标本仅10例为阳性.其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4%和86.8%.另外,微波ELISA耗时较常规法明显减少,但结果一致.结论结素蛋白多肽抗原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ELISA的可靠抗原.微波ELISA可替代常规ELISA.
作者:肖彭年;莫榴琴;杨翼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报告一例从游泳池肉芽肿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海分支杆菌.方法标本的分离培养采用碱处理后接种酸L-J培基,置28℃和37℃两种条件下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绝对浓度法;菌种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基(PNB、TCH、5%NaCl、葡萄糖琼脂、麦康盖琼脂)的鉴别及细胞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在28℃中的生长明显优于37℃培养;并对INH、SM耐药,对RFP、EM敏感;经光照后可产生明显的黄色色素,耐热触酶(+),硝酸还原(-).结论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其为海分支杆菌.
作者:赵亭;张建中;丁北川;杨新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确认福建省南平市注射后偶然分支杆菌暴发感染的致病菌,并建立PCR结合DNA探针杂交快速鉴定偶然分支杆菌的方案.方法根据偶然分支杆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设计合成一段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扩增、RFLP和DNA斑点杂交技术,对29株偶然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29株偶然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被PCR扩增出一条约470bp的DNA条带,DNA探针杂交也出现特异的杂交斑点.结论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PCR扩增及DNA探针杂交在基因水平上确认引起此次注射后暴发感染的致病菌为偶然分支杆菌,该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的特点.
作者:张灵霞;庄玉辉;池英藩;邱志强;王玮;刘坦业;池细弟;高世华;林蓉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43例胸腔大量积液病人,观查X线上纵膈移位情况进行分析.43例中,结核性30例.X线上显示胸腔大量积液,气管与心脏均一致性被推向健侧.12例恶性肿瘤中,9例气管未移位,而心脏被推向健侧.另外3例,气管推向健侧,心脏未见移位.
作者:陈成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肺结核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97对疫情数据与登记治疗管理的病例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结果疫情报告病例数逐年提高,逐步接近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管理病人数量,但目前肺结核疫情漏报依然严重,肺结核报告中病人分类、报告渠道以及报告数量等尚存在问题.结论必须充分认识肺结核疫情报告的重要性,加强疫情报告和结核病归口管理,定期检查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王林;高三友;宋怀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1988~1998年间结核病人服用利福平(RFP)引起血细胞减少共2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1.4岁.白细胞减少11例(50.0%),血小板减少5例(22.7%),全血细胞减少6例(27.3%).全部患者结核病诊断明确,服RFP前血像检查均属正常.服常规量RFP,女性及体重50kg以下男性每日450mg,50kg以上男性每日600mg,晨起顿服.1例服RFP后一周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血尿、黄疸,住院后2天死于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2周后出现各类症状,其中发烧、无力2例,瘀斑、鼻出血、眼结合膜出血5例,头晕、心慌、胸闷、面色苍白5例,查血常规发现血细胞改变,对3例行骨髓穿刺,骨髓像正常.8例无自觉症状,服药一个月时复查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降低.血细胞减少情况见表1.
作者:赵晓哲;李志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肾上腺皮质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含量测定,并与无耐药肺结核、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皮质醇含量分别为842±168(8AM)、624±62(4PM),均明显高于非耐药肺结核组和正常组.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皮质醇分泌仍具有正常节律性.
作者:肖志坚;崔秀琴;郭悦鹏;王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力克肺疾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62例MDR-TB患者分为治疗组(M组,31例)和对照组(C组,31例).化疗方案:M组以力克肺疾为主,另依据药敏试验选用3种以上敏感药或既往未用过的新药.C组不用力克肺疾,其它药物同M组.结果治疗9个月后,M组涂阳阴转率61%,培阳阴转率65%;C组涂阳阴转率29%,培阳阴转率32%.痰菌阴转率M组显著高于C组(P<0.05).M组病灶吸收及空洞关闭、缩小速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2年复查,M组和C组痰菌复阳率分别为5%和20%.结论含力克肺疾方案治疗MDR-TB,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好转,疗程结束后复发率低,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德美;毛晓辉;张茜;赵琳;张全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既往多选择胸部后外侧切口,创伤大、失血多、疼痛剧烈、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近几年,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性能的提高,麻醉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内窥镜手术的启迪下,充分认识到微创外科的重要意义,国内已开展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1996~2000年作者采用腋下小切口肺切除治疗肺结核5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庆正;王书才;张智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煤尘肺病人预防性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以减少煤尘肺病人并发肺结核的情况.方法用双盲法将Ⅰ、Ⅱ期煤尘肺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安慰剂.结果通过5年观察显示服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组煤尘肺病人合并肺结核者明显低于服用安慰剂组(P<0.01).结论给予对煤尘肺患者实施预防性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可有效地减少肺结核的发生.
作者:刘素芹;任建军;杨怀;曲峰;胡念岭;陈伟;王纪祥;陈广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1年~1999年我院收治肺结核4386例,其中29例并存肺癌,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29例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3~85岁,平均62.4岁.胸内淋巴结结核5例,浸润型肺结核1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6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3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1例.
作者:孙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