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萍安;秦明照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们在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中,一直认为女性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故很少患冠心病,所以一直强调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从而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所入选的研究人群也常常只包括男性,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用于指导男、女两性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而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女性,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因此,充分认识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加强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全面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经日益受到心血管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在中国,年龄为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女性冠心病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PCI的效果在男、女性患者中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我们亦应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作者:陈韵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择21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BI<0.9定义为外周动脉疾病(PAD),并分为PAD组51例和非PAD组164例,2组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血肌酐、AB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压等,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根据肌酐计算eGFR.分析LVH与eGFR及ABI的关系.结果 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收缩压明显增高,eGFR明显减少(P<0.05);收缩压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3,95%CI:1.001~1.046,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与eGFR、LDLC呈负相关(r=-0.237、P<0.01,r=-0.157、P<0.05).eGFR(OR=3.016,95%CI:-0.428~-0.090,P<0.01)、LDL-C和收缩压为LVH的危险因素,ABI降低对LVH无明显影响.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PAD时,血压升高、eGFR下降,eGFR与LVH有关,可能是LVH的危险因素之一,LVH时大动脉硬化较无高血压患者严重.
作者:王鹏;王青;赵清华;刘和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IO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IR+ PIO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GSK-3β位点中Ser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IO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通过抑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 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重要原因;PIO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作者:董泗芹;董传芳;孙志坚;游丽;罗鼎真;刘雪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气候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脑血管病.河北省满城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部,为半山区农业县,其中山区面积占45%,总人口37.5万.满城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干旱类型区,四季分明,低气温为-16.9℃.满城县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地区,满城县医院神经内科每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几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2,除高血压、饮酒等危险因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原因.我们收集了近10年的住院脑出血病例,并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进行比照分析,旨在探讨天气气候变化与脑出血的发病规律,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脑出血发病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赵伟;王紫辉;李时庆;田彦彩;朱春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与左心室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191例,分为MS合并高血压组(HMS组)70例,MS组65例,非MS组56例.测定各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非MS组比较,HMS组和MS组患者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参数均明显下降,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P<0.05,P<0.01),HMS组较MS组下降更明显(P<0.05).HMS组和MS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478,P<0.01;r=0.412,P<0.01),与标准差平均值指数呈负相关(r=-0.363,P<0.01;r=0.296,P<0.01).结论 老年男性代谢因素对自主神经功能有影响.高血压合并MS患者代谢因素与血流动力学因素一样也可导致左心室重构.胰岛素抵抗是影响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梁伟;赵雅洁;沈琳辉;张凤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住院的老年患者644例,将46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79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非高血压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总胆红素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B型钠尿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间接胆红素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心室缩短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作者:陈天萌;曹剑;刘霖;李健;朱冰坡;丁宇;王浩;张亚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1198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316例、超重组524例和肥胖组358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24 h血压水平、24 h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24 h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h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显著相关.结论 随着体重指数升高,24 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血压变化标准差均明显增加.
作者:李曦;胡荣;芦燕玲;于利群;周生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基础疾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类型和剂量、影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查结果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为老年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改进和指导.方法 选择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定期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老年患者1404例,归类分析基础疾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类型和剂量、同时联用可能影响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查结果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较,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以及两药联用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明显下降(P<0.01);服用氯吡格雷同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或)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下降幅度均低于仅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P<0.01);服用氯吡格雷同时联用PPI和(或)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以及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PPI和(或)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下降幅度均低于仅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患者(P<0.01).结论 老年患者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同时服用PPI和(或)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有潜在不利影响;合理的药物联用原则,高度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以及更加精确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需要尽快左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高;李玉茹;司全金;朱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心身医学科进行会诊的老年患者157例,对会诊科室、会诊原因、会诊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伴发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入院为常见;伴发睡眠障碍为常见的申请会诊原因;焦虑抑郁共病为常见的会诊诊断;老年患者出现谵妄的概率较高.结论 院内心身医学科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精神科相关诊治,精神科专科会诊仍十分必要,心身医学科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作者:裴音;张捷;陈杰;范竹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 h和13~24 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 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作者:赵智江;张微微;赵秀欣;范慧敏;刘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NBO)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O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h和24 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O组大鼠2h和24 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h和24 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显示NBO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作者:芦洁;邱立军;郑莎莎;王晓怡;赵澄;张营;罗玉敏;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7例,男181例,女126例,统计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男性血运重建史明显多于女性(18.8% vs 5.6%,P=0.001);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多于男性(74.6% vs 61.3%,P=0.015),血脂异常明显多于男性(62.7% vs 46.4%.P=0.005).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 vs 70.6%,P=0.160),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9.3% vs 17.5%,P=0.018).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病变血管部位(左前降支)、年龄、血糖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多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均以3支病变为主,男性双支病变多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类型和PCI的近期疗效无性别差异.
作者:郭倩玉;卢成志;夏大胜;陈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与血浆中特定的磷脂(AP)的相关性,以评价AP是否可以作为诊断CCCI的标准之一.方法 选择CCCI患者1212例为CCCI组,同期选择无CCCI症状者202例为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AP.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估测定AP的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血浆AP水平显著升高[(6.27±0.69)Uvs(4.37±0.79)U,P<0.01].CCCI组血浆AP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0.001,P=0.902).用血浆AP作为CCCI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46~0.976,P<0.01).AP正常界值=5.39 U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9.1%.结论 CCCI患者具有血浆AP水平升高的生化特性.AP可能是诊断CCCI的一个较好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姚存姗;舒刚明;高连生;许红霞;常立国;刘峰;孟晓落;宋来春;伍期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中无复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稳定性心绞痛、且行PCI术中出现TIMI血流<3级及术中ST段抬高或下移的患者共44例,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对照组(硝酸甘油200 μg).2组在给药前后记录心电图,比较相关导联ST段的变化;观察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ST段回落≥50%为92.5%,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0.0%(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改善PCI术中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支继新;孙丽秀;李学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对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监测,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英锐抗凝监测仪及中心实验室2种方法分别对因心房颤动、心脏瓣膜手术住院治疗并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的120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对2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Kappa检验对2种方法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为0.796;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所测平均偏差为(0.41±0.04),一致性界限为0.328~0.499,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现场即时检测血凝仪可以在临床上与中心实验室检测互相替代使用,尤其适用于行动不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进行家庭自测.
作者:金冬霞;李曦铭;毛丽君;赵茹;丛洪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h内LDH含量持续升高,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低(P<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PLTaRP可刺激EA.hy926细胞株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刺激12h可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丹酚酸B可减少PLTaRP造成的LDH释放.高剂量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徐士欣;张军平;李伟;仲爱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诊断分为高血压非MS组(266例)和高血压合并MS组(247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A),计算E/A值和LVEF.结果 与高血压非MS组比较,高血压合并MS组LVMI和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高血压比较,合并2项组分和合并3项组分患者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增加(17.1% vs 30.9% vs 37.5%,P<0.05);分别以LVMI、E/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MS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MS与LVMI相关(R2=0.306,P<0.05);以MS各个组分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时,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与LVMI相关(R2=0.419,P<0.05),收缩压、体重指数与E/A相关(R2=0.303,P<0.05).结论 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增加有关,合并MS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量损.
作者:宝辉;苗懿德;康丽萍;孙宁玲;李卫;张庆文;苏琳;郭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归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而生物学标记物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心衰的生物学标记物可分为3大类:实验室或分子学标记物、影像及功能检测相关标记物、遗传学标记物[2].由于实验室相关的标记物操作简单,经济快捷,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们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对心衰的实验室标记物做以下综述,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陈亚南;王岚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复发率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0例,根据2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6例)和无复发组(754例).并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61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6例、心源性栓塞型(CES)191例、其他明确病因或不明原因型(UND)222例,随访2年,观察不同病因分型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P<0.01);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脑卒中106例,其中LAA 29例,SAO 22例,CES 36例,UND 19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TOAST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 不同病因型脑卒中2年复发率存在差异;纤维蛋白原、TOAST病因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文婷;陈茂刚;张敏;王启章;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Bβ-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构建的单体型与血浆Fib功能表达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859例(对照组),填写临床调查量表,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浆Fib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FMPV/大吸光度(Amax)等指标,同时检测FibBβ链7个位点的基因型,并筛选其常见单体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FibBβ链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中仅Bβ-1420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1、H2、H3、H4、H5、H6、H7常见单体型在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7,P<0.01).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筛选出FMPV、FMPV/Amax、FibHinfI、H2、H4、H6;以FMPV为因变量,筛选出收缩压、血糖、I6I/D位点;以Amax为因变量,筛选出H5单体型;以FMPV/Amax为因变量,筛选出脑梗死、饮酒史、Fib-1420G/A(P<0.05).结论 FMPV和Bβ-1420变异纯合子及HinfI变异基因型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FibBβ链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各种单体型在脑梗死发病中并非仅通过影响血浆Fib功能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元小冬;除建辉;张楠楠;王淑娟;邓红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