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现状

石宇杰;杨士伟;周玉杰

关键词:冠心病, 药物疗法,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支架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老年(年龄>80岁)冠心病患者也逐年增加.国外研究表明,因冠心病致死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老年人占80%,而年龄>85岁的老年人,50%死于冠心病[1].冠心病已成为老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对于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也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Lev氏病的研究

    目的 分析Lev氏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11例Lev氏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1~10年的随访.结果 11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双侧束支(包括分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和(或)瓣环钙化,2例临床表现为劳累后出现胸闷、头晕、黑矇、偶发晕厥,3例活动后头晕、胸闷,其余6例临床症状均不明显.结论 有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发病年龄≥60岁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和(或)瓣环钙化,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可考虑Lev氏病.

    作者:孙剑萍;周兢;吴春阳;许文芳;缪满;周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作用机制.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TC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TC组(继续饲以高TC饲料4周)和阿托伐他汀组(在饲以高TC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 4周),每组8只.另选8只普通饲料饲养12周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前、8和12周兔血脂和AFABP水平的变化;12周末处死兔,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RT-PCR测定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高TC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兔12周时血清TC、LDL-C、AFABP水平和AFABP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高TC组、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75.80±8.21)%和(46.11±3.56)%,差异显著(P<0.01);内膜厚度分别为(4.12±0.29)μm、(74.18±10.25)μm和(39.45±5.68)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0.01、0.85±0.31和0.48±0.23,差异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兔血清AFABP水平及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洁;周灵芝;杜克炜;谷祥任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王新德教授逝世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踝臂指数与老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7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老老年患者(年龄≥80岁)进行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病变者(8例)、单支病变患者(10例)、2支病变患者(14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ABI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ABI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AB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患者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I对3支或左主干病变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04,95% CI:0.69~0.85,P<0.001);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9.5%)和敏感性(53.6%).结论 老老年冠心病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ABI≤0.9对预测冠状动脉3支和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马军力;杨士伟;周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作者:袁红;张振文;梁立武;郑春秀;焦淑军;李爱玲;王向党;任素梅;刘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信号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天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阻断剂组、营养素组和助溶剂组.后4组进行缺氧3 h,加不同药物处理后,复氧3 h,MTS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四氟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ROS明显增加,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eNO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营养素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明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更高,磷酸化PI3K蛋白水平增加,eNOS mRNA表达上调.与营养素组比较,阻断剂组抑制上述指标表达.结论 CT-1能减轻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部分依赖PI3K/蛋白激酶B/eNOS信号通路的激活.

    作者:李菊香;万磊;洪葵;夏子荣;苏海;颜素娟;吴延庆;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血小板大聚集率(PAgT)、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CHD患者12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4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68例(UAP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又根据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57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65例).测定各组血GP、PAgT及血脂水平.结果 UAP组患者GP、PA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组GP、PAgT也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SAP组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GP-140、PA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回归分析发现,CHD患者PAgT水平与GP、LDL-C、脂蛋白(a)呈正相关.结论 PAgT水平升高是CHD患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高脂血症可以促进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硬化过程中的活化.

    作者:马建林;林劲;张敬文;王圣;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赵昕;于宏颖;全南虎;郑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反应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临床分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1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2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MMP-2、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增高幅度在OCSP不同临床分型中表现不同.血清MMP-2和CRP与脑梗死体积、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清MMP-2与CRP呈直线正相关(r=0.829,P<0.05).logistie回归显示,发病48 h内的血清MMP-2、CRP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血清MMP-2和CRP可能参与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而且两者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刘丹;刘国荣;张茂林;杨志甫;席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息与负荷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识别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负荷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SE)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评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首先在静息状态下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E),MCE心肌灌注结果采用半定量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5、10、20 μg·kg-1·min-1,每期3 min观察心率、血压变化于达到负荷剂量后再次行MCE,并以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作为金标准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CE总共评价360个梗死节段,静息MCE评价1、0.5、0分为264、22、74个节段.多巴酚丁胺负荷MCSE评价1、0.5、0分为286、30、44个节段,评价MCE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10%、88.89%,kappa=0.285(P<0.01).评价MCSE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1%、88.89%,kappa=0.746(P>0. 05).结论 MCE及MCSE安全性良好.MCE及MCSE均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部位有较好的相关性,以PET作为金标准,MCS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价梗死节段内存活心肌的较好方法.

    作者:郭绪昆;张玉兰;邢喜玲;李宇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痴呆组和阻断剂组,每组8只.大鼠脑室注射凝聚肽Aβ25-35建立痴呆大鼠模型,阻断剂组1周后行阻断剂脑室注射,另2组等量注射人工脑脊液4周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1周后取材行病理观察,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痴呆组大鼠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象限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痴呆组比较,阻断剂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提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的凋亡锥体细胞,阳性锥体细胞数、总面积、平均吸光度(A)值明显升高(P<0.05);与痴呆组比较,阻断剂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明显的阳性细胞和核固缩,但其阳性染色锥体细胞数、总面积、平均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可明显抑制痴呆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参与痴呆的发病过程.

    作者:冯荣芳;刘凌云;王建华;吕佩源;石卫东;陈景红;冯亚青;王天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庚醇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庚醇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组(HT组)以及庚醇预处理加5-HD干预组(5-HD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线粒体结构正常.与IR组和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凋亡指数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浓度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庚醇可改善心肌凋亡以及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作者:何燕;钟国强;曾志羽;李金轶;李薇;李伟科;柯红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其中无痴呆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47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28例;对照组65例,其中VCIND患者41例,VaD患者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不同阶段的VCI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画钟试验分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VCIND和VaD患者治疗后TC、TG、LDL-C、MMSE、画钟试验的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VCIND患者治疗后MMSE、画钟试验评分差值明显高于VaD组(P<0.01),血脂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优于VaD患者.

    作者:顾萍;杜宏;邵加庆;蒋卫民;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和类型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69例)、辛伐他汀组(110例)、普伐他汀组(137例)和氟伐他汀组(40例);又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中危(41例)、高危(232例)和极高危(183例).观察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4组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变化率与普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高危患者服用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率均在80%以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为44.1%~55.7%.结论 多数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小剂量和(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且治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范琰;陈亚红;刘梅林;黄樱硕;田清平;冯雪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认知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IND)的关系.方法 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5例,根据脑卒中后3个月认知功能测定将患者分为CIND组(42例)和对照组(143例).PCR法测定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结果 CIND组与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理论频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ACE基因DD基因型人群CIND发病风险是Ⅰ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460倍(95% CI:1.084~5.5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共显性模式中,DD基因型人群CIND发病风险是Ⅱ基因型的3.185倍(95% CI:1.148~8.842,P<0.05);在隐性遗传模式中,DD基因型人群CIND发病风险是Ⅰ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852倍(95% CI:1.058~7.687,P<0.05).结论 ACE DD基因型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ACE DD基因型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CIND.

    作者:柳华;刘鸣;王文敏;隆昱洲;任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现状

    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老年(年龄>80岁)冠心病患者也逐年增加.国外研究表明,因冠心病致死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老年人占80%,而年龄>85岁的老年人,50%死于冠心病[1].冠心病已成为老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对于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也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石宇杰;杨士伟;周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18届欧洲卒中会议荟萃

    2009年5月27~29日第18届欧洲卒中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参会代表3千余人,有近百位中国专家学者到会.现将会议精华整理荟萃,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微微;李莹;赵秀欣;魏微;贡京京;朱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走运动对老年人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的影响

    通过对健走与血清脂蛋白(a)[Lp(a)]、血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观察长期健走是否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作者:李古强;王召友;张绍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844例头痛的疗效观察

    头痛一般是指头上部区域的疼痛,即从眼眶至枕下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1].约4/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偏头痛的经历,多发生在35岁之前[2].中医辨证施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独特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头痛宁胶囊对原发性头痛的患者进行短期的治疗观察,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常莉莎;李文娟;高旭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兔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兔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12只,在兔右侧肾动脉上1 cm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治疗组(12只,从术后第1天起口服美托洛尔25 mg,2次/d)和假手术组(6只,只穿线不结扎).术后观察兔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与手术组比较,治疗组兔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室壁肥厚和心腔扩大得到抑制,左心室舒张末压和等容舒张期松弛时间指数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运动速度(E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m比值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 美托洛尔可有效减轻舒张性心力衰竭兔的心室肥厚、心腔扩大和舒张功能损伤.

    作者:蔡毅;范利;何昆仑;闫丽辉;冷文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