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妇女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周平明;罗刚;孙国巨

关键词:麻醉药, 联用, 麻醉, 脊椎, 硬膜外, 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切除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给予罗哌卡因10 mg联合利多卡因,高剂量组给予罗哌卡因15 mg联合利多卡因,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 高剂量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159±21)s和(225±23)s,t=3.412,P<0.05],高平面出现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7.3±1.3)min和(9.2±1.5)min,t=2.877,P<0.05],高平面维持时间也显著长于低剂量组[(57.3±8.1)min和(45.3±7.2)min,t=2.623,P<0.05];高剂量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低剂量组[(4.3±1.2)min和(6.9±1.3)min,t=3.109,P<0.05],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低剂量组[(161±16)min和(133±14)min,t=2.793,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低剂量组为80%(x2=4.33,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15 mg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妇女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实践参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知识和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OP)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研究其相关因素. 方法 对1199例杭州市4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OP知识问卷调查. 结果 OP知识得分45~岁、60~岁及75岁以上组分别为(6.38±2.64)分、(5.69±2.83)分、(4.43±2.54)分;初中以下、中学及大学以上得分分别为(4.56±2.01)分、(6.07±2.45)分、(8.25±2.69)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5.89±3.21)分、(4.57±2.36)分;城市(6.12±3.32)分、乡村(4.34±2.25)分(F/t=14.59、26.94、6.29、8.35,均P<0.01).③不运动或极少运动、轻负担运动、负重运动乡村分别为30.4%、64.4%和5.2%;城市分别为32.9% 、53.5%和13.6%(x2=22.13,P<0.01).牛奶、海产品、豆制品、水果、摄入及喝咖啡乡村分别为30.2%、28.2%、48.3%、52.6%及3.2%;城市分别为38.3%、35.7% 、56.1%、62.5%及7.4%(x2=8.55、7.77、7.21、19.37、10.14,均P<0.01). 结论 健康教育应根据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关注高龄及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同时把宣教重点转移至乡村,增强OP预防意识,指导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周叶;洪鸣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体检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探讨老年人BPH合并MS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老年男性490例,分为BPH合并MS组246例,单纯MS组55例,单纯BPH组44例,对照组为无BPH且无MS组145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内转氨酶(ALT)、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 结果 BPH及MS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x2=810.71、732.18,均P<0.05),BPH合并MS老年人年龄、BMI、血压、FBG、TG、TC、LDL-C、血尿酸、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人,HDL-C低于对照组老年人(均P<0.05);BPH合并MS的老年人年龄明显高于单纯MS的老年人(P<0.05);BPH合并MS的老年人年龄、BMI、血压、FBG、TG明显高于单纯BPH老年人,HDL-C低于单纯BPH老年人(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以上、肥胖、高血压、高FBG、高TG、低HDL-C是BPH合并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7、4.470、4.790、11.589、27.850、0.391,均P<0.05). 结论 BPH及MS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年龄70岁以上、肥胖、高血压、高FBG、高TG及低HDL-C是BPH合并MS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蕾蕾;王建龙;朱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咽部黏膜微生物种群检测分析

    目的 对618例老年人口咽部微生物种群定植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咽拭子培养法分组调查了618例老年人和96例中青年人口咽部黏膜细菌和真菌定植情况. 结果 中青年组85.4%(82例)以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2种细菌组合为主,构成模式简单.老年组每份标本分离细菌多为3~5种,仅25.7%(159例)共生菌构成模式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式球菌,表现出生物多样性.老年组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53.1%(328/618)和6.3%(6/96),老年组革兰阳性菌定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老年组假丝酵母真菌的定植率为9.1%(56/618). 结论 共生菌减少特别是草绿色链球菌减少可能是老年人口咽部黏膜菌群模式改变和机会致病菌定植的病理基础;老年人口咽部黏膜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率增加,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菌.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敏感.

    作者:梁冰;鲁青;姜美娟;王华强;王丹丹;李世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输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外周静脉置管方式对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36例行静脉给药治疗的老年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中线导管置入组(168例)和末梢静脉置管组(168例).记录静脉穿刺时程、置管次数、导管保留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中线导管置入组静脉穿刺时程[(25.3±1.8)min比(0.8±0.1)min]和保留导管时间[(27.5±1.0)d比(2.9±0.4)d]长于末梢静脉置管组,在置管次数方面,中线导管置入组少于末梢静脉置管组(1.1±0.3比12.2±0.4)(P<0.05).中线导管置入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末梢静脉置管组[8例(4.8%)比51例(30.4%)](P<0.05).在导管阻塞、移位和拔出困难方面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导管置入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末梢静脉置管组(89.0%比63.0%,P<0.05). 结论 对于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通过置入外周静脉的中线导管给药是适宜的给药方式,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少穿刺损伤,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霍晓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狭窄旋磨术一例

    患者男性,82岁,因活动时胸闷、胸痛1年,加重3个月于2011年3月15日入院.主诉活动、情绪激动、排便时常诱发胸闷、胸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胸闷、胸痛位于前胸部,近3个月来发作加重.高血压史20余年(药物控制).查体血压130/84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减低,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界正常,心率8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附加音,颈静脉不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化验空腹血糖7.8 mmol/L,余未见异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小Q波,胸导V3~6T波低平.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径46 mm,左心室收缩末径31 mm,室间隔厚1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9%,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A<1.

    作者:余茂生;盛国太;张繁之;吴志勇;唐昱;李华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血糖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多时相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血糖的关系,为治疗极度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组)93例,另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07例和非糖尿病者(非糖尿病组)80例进行比较.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血糖平稳后停用降糖药物10 h,第2天空腹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采血后即口服葡萄糖75 g,30 min、120 min后检测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结果 (1)胰岛素抵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空腹血糖、早时相血糖、晚时相血糖均降低,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早时相胰岛素、晚时相胰岛素与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低,120 min高,而非糖尿组在30 min高,120 min胰岛素分泌下降;(3)三组空腹胰高血糖素、早时相胰高血糖素、晚时相胰高血糖素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胰高血糖素低,糖负荷120min高;而非糖尿病组胰高血糖素的在空腹高,而在30 min低;(4)胰岛素抵抗组空腹、早时相和晚时相胰高血糖素与血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63、0.67,P<0.05). 结论 B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多时相胰高血糖素与血糖密切相关,改善胰高血糖素可有助于控制血糖.

    作者:胡睿;张洁;谢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方法 将100例老年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麻醉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功能得分等.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为68.0%,小于观察组的92.0%(x2=9.03,P=0.011);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麻醉后对照组分别为(86.3±3.0) mmHg、(83.2±4.5)次/min、(94.4±5.5)%,观察组分别为(83.1±2.5) mm Hg、(81.1±4.0)次/min、(92.0±6.0)%(t=5.79、2.47、2.09,均P<0.05);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分别为(26.6±6.6、4.6±2.1、4.9±2.3、205.5±121.1)min,观察组分别为(5.1±1.3、2.3±1.2、2.8±1.1、121.3±89.3) min(t=22.60,6.72,5.82,3.96,均P<0.01);生活质量得分麻醉后观察组(131±7)分,优于对照组(109±6)分(t=16.87,P=0.000);麻醉后UCLA功能观察组得分(32±4)分,高于对照组(26+3)分(t=8.49,P=0.000). 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尤佳,麻醉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盛绚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外周无创及有创肱动脉血压、桡动脉血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探讨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31例,测量其有创中心动脉压及有创、无创肱动脉压和桡动脉压,记录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比较有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以及无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差异. 结果 有创与无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收缩压均高于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而四个外周动脉压舒张压均低于中心动脉舒张压,无创肱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数值更为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有创中心动脉压收缩压也越高,舒张压反而降低,单支病变、2支病变和3支病变患者的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18.2±19.5)mm Hg、(124.9±19.7)mm Hg和(137.7±20.6)mmHg,舒张压分别为(86.8±8.4)mm Hg、(85.3±10.3)mm Hg和(83.1±9.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4.31,均P<0.05). 结论 无创肱动脉血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数值为接近,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变程度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有明显相关性,无创肱动脉血压临床上可用于对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检测.

    作者:吴琪;徐聪聪;刘江;陈琦;吴延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部放疗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放疗口腔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97例老年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放疗患者病历资料做研究对象.分析老年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放疗与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25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25.77%;通过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职业、病期、口腔自洁、口腔环境、是否化疗是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重要因素(x2=8.634、6.863、9.237、11.870、7.563、8.012,均P<0.01),性别比较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恶性淋巴瘤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口腔自洁习惯差、齿龈病变史、化疗是导致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高留节;丁纪元;张珍;黄建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腔镜技术在老年肺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VATS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各50例.VATS组实行微创三切口式的电视胸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组实行传统的开胸手术.行左上肺叶切除23例,左下肺叶切除24例,右上肺叶切除24例,右中肺叶切除14例,右下肺叶切除6例,右全肺切除3例,左全肺切除6例. 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中总引流量、手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VATS组分别为(109±15)min、(105.0±21.8)ml、(225.0±50.4)ml、(3.1±0.8)d和(5.8±1.8)d;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25±22)min、(121.0±28.2)ml、(281.0±61.3)ml、(3.8±1.1)d和(8.7±2.4) d;VATS组的患者相比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总出血量更少,术中总引流量显著减少,手术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缩短(t=4.25、3.17、4.99、3.64、6.84,均P<0.05);VATS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0%)低于开放手术组(28%)(x2=5.26,P<0.05).结论 VATS切除肺叶治疗肺部肿瘤有效安全,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

    作者:魏德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药物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17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运用PCR-RFLP方法进行CYP2C19*2,*3两种突变等位基因检测,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分析CYP2C19不同代谢基因型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CYP2C19*2和*3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8%和5.97%,慢代谢基因型(*2/*2,*2/*3,*3/*3)占14.20%.随访中11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1例出现脑梗死,4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9.09%.慢代谢基因型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6.00%,与非慢代谢基因型组(7.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3,P=0.195).结论 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频率高于高加索人种,但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

    作者:朱琴;陈新宇;王国付;吕远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硫氧还蛋白通过Smad3/AP-1通路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蛋白的表达

    目的 研究硫氧还蛋白(Trx)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腺病毒感染的方法在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建立过表达硫氧还蛋白及其对照的细胞模型.以致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危险因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为刺激剂.应用免疫印迹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rx,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mad3,AP-1)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应用胰岛素还原法检测Trx的活性,应用荧光探针DCFHDA进行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x组Trx表达量明显提高,活性检测显示Ad-Trx的活性上调率为(26.2±3.3)%,细胞内活性氧(ROS)检测提示过表达Trx显著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和对照组相比在基础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过表达Trx组明显下调了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了内皮细胞中Smad3的磷酸化(P<0.05).而应用Smad3磷酸化特异性的抑制剂SIS3预处理细胞反转了Trx对黏附蛋白的抑制作用.SIS3预处理细胞进一步上调了oxLDL刺激下AP-1亚基c-Fos的核蛋白表达. 结论 Trx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mad3蛋白的磷酸化及抑制核转录因子AP-1亚基c-Fos的核表达来调节的.

    作者:陈北冬;王文东;赵革新;马丽娜;刘雪青;齐若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去氢表雄酮对老年大鼠脑内胆碱能活性及记忆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去氢表雄酮干预对老年大鼠记忆相关脑区(额叶、颞叶、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活性以及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方法 2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小剂量去氢表雄酮(1.0 mg/kg)组、大剂量去氢表雄酮(5.0 mg/kg)组,隔日腹腔注射干预1个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的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活性变化,并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AT活性:额叶118.5±1.3,颞叶120.6±1.5,海马130.8±1.5;AchE活性:额叶0.5±0.0,颞叶0.4±0.0,海马0.5±0.0;Ach活性:额叶26.0±0.8,颞叶24.5±1.4,海马30.1±0.8),小剂量去氢表雄酮干预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ChAT活性均明显增加、AchE活性明显下降、Ach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去氢表雄酮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ChAT活性增加、AchE活性下降、Ach含量升高(P<0.05).而溶剂组大鼠额叶、颞叶、海马区的ChAT、AchE、Ach无明显变化(P>0.05).去氢表雄酮处理组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P<0.05、P<0.01),去氢表雄酮大剂量干预组较小剂量干预组每日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 结论 去氢表雄酮干预可以提高老年大鼠脑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

    作者:杨晓波;卜吉梅;王子高;邬军锋;张建峰;姚恺;祖衡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沐舒坦对长时间气管插管全麻上腹部手术老年人呼吸道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沐舒坦(盐酸氨溴素)对气管插管全麻>3 h的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呼吸道的保护作用. 方法 88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剔除气管导管留置≤3h的病例,治疗组(41例)应用抗生素+沐舒坦(9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7 d);对照组(39例)应用相同抗生素,不用沐舒坦.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肺部情况的变化. 结果 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血气分析与同期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起,两组1s用力呼气容积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肺部感染2例(4.9%),肺不张0例;对照组肺部感染者9例(23.1%),肺不张4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沐舒坦在老年患者接受上腹部手术后对呼吸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与抗生素合用可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作者:邓武坚;林景泰;吴伟京;禤文海;梁显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与糖类抗原125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糖类抗原125(CA125)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及相关性,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 124例老年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随机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各组的BNP及CA125值进行比较,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并对60例经治疗好转的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随访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血浆BNP与CA125水平在CHF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CA12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0.73,均P<0.01),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63,均P<0.01),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2,均P<0.05).CA125、BNP水平在慢性心衰患者合并心房颤动与无房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BNP与CA125升高与NYHA分级有相关,可作为诊断CHF的筛查指标并用于指导治疗、观察预后.

    作者:张勇;唐海沁;李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治疗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 对2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和管理6个月,观察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高血压病控制情况. 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治疗和管理前后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58.4±11.3)mm Hg(1 mm Hg=0.133 kPa)和(131.3±5.9)mm Hg,舒张压水平分别为(99.6±8.9)mm Hg和(81.5±5.6)mm Hg,治疗和管理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控制率由38.5%(110/286)上升至96.9%(27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87,P<0.01);诊断标准知晓率由66.4%(190/286)上升至100.0%(286/286),x2=115.36,P<0.01;药物依从性由49.0% (140/286)上升至91.3%(261/286),高于治疗和管理前(x2=122.13,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治疗和管理,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作者:赵宇;杨莉莉;吕英慧;康晓新;李春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一例

    患者女性,69岁,以口干、多饮、多尿8年,心慌、胸闷1d于2012年6月7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后体检发现血糖高,经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服用药物治疗控制血糖.2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开始使用胰岛素降糖,一直使用门冬30笔芯皮下注射降糖,测空腹血糖7.3~10.0 mmol/L,餐后血糖11 mmol/L左右.2012年6月6日夜间睡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持续约几分钟,否认明显胸痛、放射痛,自服丹参滴丸10粒,10 min后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作者:王燕;韩莉;玛依努;王新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42例,根据食道心脏彩色超声检查(TEE)分为血栓形成前状态组(PTS组)90例和无血栓形成前状态组(非PTS组)5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B型利钠肽(BNP),P选择素(PS),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相关因素. 结果 PTS组患者心房颤动时间、二尖瓣反流例数、hs-CRP、D-D、β-TG、BNP、PS,vW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9±1.8)年、39例(43.3%)、(7.8±1.0)mg/L、(706.6±38.1)μg/L、(147.2±21.3)μg/L、(1075.4±31.2)ng/L、(88.5±13.9)μg/L、(36.1±11.2)×10-3U/L和(27.4±12.6)%,均明显高于非PTS组患者(4.7±1.3)年、11例(21.2%)、(2.7±0.4) mg/L、(270.4±28.5)μg/L、(117.7±17.1)μg/L、(222.6±26.0)ng/L、(37.4±11.2)μg/L、(26.4±9.9)×10-3 U/L和(19.7±5.7)%,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11.18、15.31、31.20、4.89、166.46、22.59、14.06、5.45,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时间、二尖瓣反流、hs-CRP、PS、vWF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2.19、2.91、3.28、2.37、1.98,均P<0.05). 结论 心房颤动时间、二尖瓣反流、血浆中hs-CRP、PS含量、vWF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并发血栓前状态的预测因素.

    作者:王会玖;可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磁共振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20 μg/L患者中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像分级研究

    目的 探讨T2加权像(T2WI)和弥散加权像(DWI)的影像分级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的患者中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PSA<20μg/L、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33例患者.将核磁共振(MRI)上前列腺外周带分为6个分区,评估T2WI和DWI上外周带每个区域的影像级别,以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扫描方式中的分级系统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结果 60例(45.1%)诊断为前列腺癌.T2WI影像分级中0~5级对应的前列腺癌诊断率分别为2.8%、13.5%、20.4%、34.6%、52.6%和88.9%;T2WI+DWI中1~5级对应的前列腺癌诊断率分别为11.1%、16.1%、48.5%、71.0%和86.1%.随着预先制定的T2WI和T2WI+ DWI影像分级的递增,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增加(Z=-9.8552、-13.4148,均P<0.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T2WI联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优于T2WI独立诊断(AUC=0.743与0.715,P=0.0072). 结论 T2WI影像分级标准可以预测PSA<20 μg/L的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DWI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于前列腺癌预测的能力.

    作者:王萱;刘明;陈敏;李春媚;万奔;魏东;王建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鼠衰老过程中脊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

    目的 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脊髓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以及与血小板膜PBRs的相关性. 方法 实验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24月龄老龄组.动物断头处死后,迅速取脊髓.采用梯度离心技术制备脊髓突触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结合活力. 结果 各组动物雄性、雌性间比较,脊髓突触体、外周血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3月龄和24月龄脊髓突触体[3H]PK11195结合活性分别为(213.94±10.65)和(50.65±2.74) fmol/mg pro.(t=51.418,P<0.001),外周血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分别为(104.97±2.24)和(56.20±5.36) fmol/mg pro.(t=29.041,P<0.001).与青年组比较,老龄组大脊髓突触体及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分别下降了76.33%、46.46%.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与脊髓突触体[3H]PK11195结合活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85,P<0.001). 结论 脊髓突触体PBRs水平呈增龄下降改变,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能够反映脊髓组织该指标的变化.

    作者:程超;陈春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