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张方琪;杨学敏;李志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两者共存则被称为重叠综合征,普通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1%[1-2].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或是单纯OSA患者相比通常会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他们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高,更易继发心血管疾病.近来有证据表明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于我们所预测的发病率.睡眠本身对COPD患者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李明娴;白晓月;刑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进行预测和鉴定,寻找诱导机体特异性杀伤肺癌肿瘤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MAS、SYFPEITHI对hTERT蛋白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抗原表位预测,筛选优势表位;应用肽亲和力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及人干扰素γ(IFN-γ)ELISPOT实验验证表位,筛选出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位.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优势表位为:ILAKFLHWL、ELLRSFFYV及ILSTLLCSL;肽亲和力实验得到优势表位荧光系数(FI)为:ILAKFLHWL0.67、ELLRSFFYV0.66及ILSTLLCSL0.90;LDH释放实验显示ILAKFLHWL所诱导CTLs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其它各表位,也明显高于阴性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IFN-γ ELISPOT实验证明ILAKFLHWL所诱导的CTLs产生的IFN-γ斑点数多于其他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AKFLHWL的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后续制备肺癌多肽疫苗.
作者:袁竞妍;王宇;刘博轩;孟夏;孙瑞瑛;吕欣;李维;石婕;明宗娟;史红阳;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是常见的肺部炎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针对其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恢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防御反应[1],急性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自限性的程序性过程[1].由内源性脂质调控介质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及时消退是防止炎症反应过度的关键环节.过度失控性炎症反应可造成自身组织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成为众多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炎症是否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并非由炎症发生的频率和时间决定,而是取决于炎症是否可以有效、快速地消退[3].
作者:李冰洁;吴升华;陈筱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吸烟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学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病例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对比分析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痰培养菌种和药敏结果的特点.结果 在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中,吸烟者细菌检出率较不吸烟者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且所检出病原菌耐药性亦有所增加.结论 吸烟可导致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微生态失调,使得呼吸道致病菌增加.
作者:梁培强;张向荣;姜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肺脏的NF-κB表达情况及NF-κB的表达增强对肺脏损伤的程度.方法 30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雌雄各5只)、糖尿病模型组(B组,雌雄各10只),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建立12周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12周后,全部大鼠采用20%的乌拉坦1.35 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处死,并取左肺下叶固定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表达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 ①肺部炎症观察:大多数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未见炎症细胞.糖尿病模型组可见片状炎症细胞聚集,局部肺泡结构消失;②NF-κB的表达:NF-κB主要表达于气管、肺泡的上皮细胞内.正常对照组肺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弱于糖尿病模型组.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肺脏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壁上皮细胞的NF-κB的表达做秩和检验(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肺组织内时炎症的改变程度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加重,NF-κB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时肺脏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韩雪;姜晓艳;刘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治疗预后、肺功能下降程度、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体现[1-2].虽然目前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在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FEV1本身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特征,且FEV1是一种变化相对缓慢的生理参数,不能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其中Eos增多型的COPD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以及急性加重的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1s,Eos)一直被认为是哮喘有别于COPD的特征性标志.然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严格排除具有哮喘特征患者的前提下,仍有10%~40%的COPD患者伴有痰Eos百分比>3%[3-5].
作者:李佐霖;洪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h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pH值,治疗前后两组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动脉血pH值各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h,治疗后12 h,两组呼吸频率、心率、PaO2、PCO2均持续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pH值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卫平;王怡进;秦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IOS)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传统肺功能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组,A组(轻度)17例,B组(中度)21例,C组(重度)33例,D组(极重度)29例,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进行IOS肺功能测定(Zrs、Fres、R5、R20、X5)和传统肺功能测定(FEV1、FEV1/FVC),COPD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复诊.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各组与健康组比较,FEV1、FEV1/FVC、X5显著降低,Zrs、Fres、R5、R5-R20、R20显著升高;并且COPD越严重Zn、Fres、R5、R5-R20、R20越高,FEV 1、FEV1/FVC、X5越低(P<0.05);经过治疗后,四个实验组FEV1、FEV1/FVC显著升高,Zrs、Fres、R5、R5-R20显著降低(P<0.05),X5、R20无明显改变.FEV1、FEV1/FVC与Zrs、Fres、R5、R5-R20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X5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中FEV1与Fres的相关性强(r=-0.765).结论 IOS肺功能检测指标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力,并且与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COPD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孟丹;张晓燕;朱健武;周波;杨蓉;陈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igh reactivity,AHR)疾病[1-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估计约有3 000万哮喘患者,且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5].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有益于治疗难治性哮喘,在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中也有潜在功效.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重新产生了兴趣.
作者:李喆;莫琳芳;任成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我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1-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85%左右[4].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虽然少数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提高生存,改善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患者只能采取化疗,总生存率依然非常低,许多肺癌患者在癌症确诊后数月去世.所以,肺癌早期诊断势在必行.研究发现miRNAs与肺癌的类型、进展、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评估等有密切联系[5].miRNAs可作为致癌因子,也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血管生成等.循环miRNA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治,尤其是对NSCLC的早期诊治中将起到重大作用.
作者:向东;张方琪;杨学敏;李志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高危及肺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肺癌高危因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者230例;依据纳入标准进入高危因素组随访观察;对照人群为70例良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铁蛋白的水平.结果 纳入高危因素的患者230例,其中经气管镜或胸腔镜即确诊肺癌160例,6 ~ 22个月期间随访病例70例,后期确诊肺癌12例;因肺部结节病变入院,确诊肺癌88例,占位病变中有8例随访观察中确诊肺癌;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铁蛋白增高,能有效判定肺部结节的良恶性(P<0.05).胸部结节合并铁蛋白增高对诊断肺癌具有显著意义(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和铁蛋白增高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铁蛋白增高对判定肺部占位的良恶性并无意义,如联合肺部占位结节检测肿瘤良恶性,其诊断意义可大为提高.
作者:李艳萍;殷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普通人群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它们都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为特点.二者又有明显差别,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具有发作性和可逆性,而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很大程度上为不可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此二种疾病表现可能在患者身上共存,这种病况称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ping syndrome,ACOS).
作者:颜文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肺癌这两种肺部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及家庭负担.研究发现COPD患者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提示这两种疾病存在相互联系[1].明确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找到共同点终控制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赵明;辛晓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自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均有禽流感疫情发生,病死率较高[1].2016年底再次出现第5波禽流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本次病例数增幅高于以往,影响地区较广泛,涉及国内17个省,已死亡100多例[2].我院今年3月连续接诊5例,第1例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总结经验教训,连续成功救治4例.这4例患者,入院病情较重,影像学肺部病灶范围较大,经积极救治后,临床症状缓解,连续二次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并已康复出院.现将4例患者的救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聂佳;徐静;傅小云;王万灵;沈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3].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预计有429.16万个新发癌症病例和281.42万个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新发病数为73.33万,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占全部新发病例的17.09%.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61.0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1.68%[4].尽管近年来在肺癌的基因组学和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5年总生存率仍然低至16%(美国),在过去30年几乎没有改善[5].
作者:李霞;吴小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阻抗心动描记图(ICG)在快速诊断ICU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急诊入ICU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法诊断试验.每例患者都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胸片、动脉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ICU医师根据检查结果采用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治;所有患者均采用ICG监测血流动力学,专人负责ICG监测和记录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收缩时间比率(STR)、速度指数(VⅥ)及胸腔液体水平(TFC),而ICU医师并不知晓监测数据结果;患者出院后,由没有参与治疗且不知道ICG结果的专家团队综合所有的医疗数据,作出每个患者终医院诊断: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比较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呼吸困难原因的时间和结果;根据专家团队终诊断,分别计算ICG诊断以及ICU医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两者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判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因无法获得ICG数据排除4例,24例患者终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52例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后诊断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正确20例,ICG诊断22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ICU医师组诊断40例,ICG诊断46例;诊断准确性ICU医师是79% (60/76)、ICG为89% (68/76),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存在低CI、SI和VI,高STR、SVRI和TFC,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参数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I(2.00±0.95 vs.3.00±0.72,P<0.001) STR(0.56±0.28 vs.0.40±0.11,P<0.001)、VI(31.8± 14.7 vs.42.2± 15.8,P=0.008)、TFC(40.6± 14.4 vs.32.4± 14.0,P=0.021);SI(27.8±11.4 vs.34.6±10.8,P=0.014)、SVRI(2 952±1 191 vs.2 124±801,P<0.001).诊断时间从入ICU开始计算,ICU医师在(1.57±1.14)h内完成诊断;ICG在(0.47±0.34)h内完成诊断,有显著差异(P<0.001).ICG诊断与ICU医师诊断比较,其有更高的敏感性(91.7%vs.83.3%)、特异性(88.5% vs.76.9%)、阳性预测值(78.6%vs.62.5%)和阴性预测值(95.8%vs.90.9%),对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结论 ICG在诊断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难原因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能帮助ICU医师有效、快速、准确诊断呼吸困难原因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尹智;李琦;王文虎;林和;黄华;王雅;胡明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与资料患者男性,63岁,轮胎厂退休工人,有长期大量吸烟史.2016年5月27日,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咳嗽、少量咯血1月余入院,无发热、胸痛、消瘦.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样改变,局部胸膜稍增厚,见图1.行纤支镜见右下叶后基底段活动性出血,肺泡灌洗液及刷检未见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诊断“肺部感染”,予左氧氟沙星及垂体后叶素等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仍间断小量咯血出院.
作者:林国娟;姚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些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胸外科的手术方式也由原来的剖胸向微创-胸腹腔镜手术转化.手术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术后的快速康复和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微创的胸部手术也会破坏胸廓的完整性,损伤到胸膜和肋骨骨膜[2],严重的疼痛可影响患者深呼吸咳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3].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采用循证医学证据对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恢复[4].依照这一理念我们自2016年3月~2016年12月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别采用FTS与传统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金慧玉;王振华;朱荔;谭晓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癌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是中国恶性肿瘤常见死亡因素之一,临床以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多发,发病率表现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2].肺癌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或化疗,尚未找到根治性治疗的方法.临床大量研究报道,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3-5].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心理状态改变,诊断初期无法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受影响后降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术后进行分组护理,采取5E康复护理联合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循环护理对62例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并与另外62例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新型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甜甜;刘平;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网状内皮系统受损,补体、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缺陷,免疫球蛋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等宿主因素[1-3],而导致肝硬化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病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尤为常见.肝硬化是一种内科严重的疾病,当并发病原菌感染时,常常提示预后不佳.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 0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9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文君;郑媛钰;叶秋;刘唯佳;黄其密;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