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玉;王振华;朱荔;谭晓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两者共存则被称为重叠综合征,普通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1%[1-2].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或是单纯OSA患者相比通常会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他们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高,更易继发心血管疾病.近来有证据表明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于我们所预测的发病率.睡眠本身对COPD患者具有负面影响.
作者:李明娴;白晓月;刑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机械通气作为危重疾病抢救过程中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往往会引发呼吸道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1-2].环丙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多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3-4].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剂量环丙沙星在治疗因机械通气所致感染时患者的肺组织渗透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防治因机械通气导致的感染提供参考.
作者:黄辉传;张建军;吕伟权;陈玉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吸烟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学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病例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对比分析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痰培养菌种和药敏结果的特点.结果 在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结果中,吸烟者细菌检出率较不吸烟者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且所检出病原菌耐药性亦有所增加.结论 吸烟可导致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微生态失调,使得呼吸道致病菌增加.
作者:梁培强;张向荣;姜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网状内皮系统受损,补体、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缺陷,免疫球蛋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等宿主因素[1-3],而导致肝硬化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病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尤为常见.肝硬化是一种内科严重的疾病,当并发病原菌感染时,常常提示预后不佳.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 0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9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文君;郑媛钰;叶秋;刘唯佳;黄其密;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已近3千万,居全世界之首,其中重症哮喘约占病死率20%[1-2].重症哮喘主要是由呼吸肌疲劳、气道痉挛、严重缺氧等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发生重症哮喘,增加了心脏负担,处理不及时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安全.在近年的研讨观察中,发现无创呼吸机面罩通气治疗能短时间内缓解重症哮喘状态,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哮喘改善程度,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脏手术后重症哮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鹏;朱学敏;魏海燕;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气管镜检查术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气管镜经过声门时局部刺激作用使受检者多因咳嗽恶心等不适导致检查失败[1-2].因此良好的上气道及声门局部麻醉效果可以减轻咳嗽恶心等不适,不仅使患者乐于接受检查,也可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3].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气管镜局部麻醉方法较多,对不同方法的效果评价亦不同,我科对行气管镜检查术的152例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均达到了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春鸽;王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坠积性肺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1-3].患者长期卧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咳嗽反射减弱,痰多不易咳出;腹部术后患者担心咳嗽引起伤口疼痛而不敢咳痰等均为引发坠积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肺炎是老年患者患病率排在第一位的疾病,因此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救治尤为重要[1].有研究报道,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高居腹部外科并发症的首位[2].痰液随重力流向中小气管,淤积在肺底,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引发坠积性肺炎[3].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4].
作者:谢黎;张瑜;王莉;向家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多效蛋白(PTN)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5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IN水平,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NSCLC病理分期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PTN水平明显低于SCLC组(P<0.001)和NSCLC组(P=0.003),并且SCLC组PTN水平显著高于NSCLC组(P=0.010).ROC曲线分析PTN对肺癌诊断的AUC为0.821 (95%CI 0.730~0.913)(P<0.001);对NSCLC诊断的AUC为0.794(95%CI 0.684~ 0.904)(P=0.001);对SCLC诊断的AUC为0.900(95%CI 0.783~ 1.000)(P<0.001).NSCLC患者PTN水平与病理分期(P<0.001)和肿瘤远处转移(P=0.019)密切相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患者手术后PTN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血清PTN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指标,PTN还可用于NSCLC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
作者:张韶岩;曾小莉;区颂雷;马旭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肺癌这两种肺部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及家庭负担.研究发现COPD患者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提示这两种疾病存在相互联系[1].明确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找到共同点终控制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赵明;辛晓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对象为本科室病房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入院经治疗达到COPD稳定期且合并肺动脉高压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 >40 mmHg.136例患者中男1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3±11.3)岁,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氧合指数、PCO2、sPAP、BNP指标的差异,并进行sPAP与氧合指数、PCO2、BNP、FEV1/预计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NPPV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与常规组治疗后在氧合指数、PCO2、BNP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预计值、sPAP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sPAP值分为A组(40 mmHg<sPAP≤60 mmHg)以及B组(sPAP>60 mmHg)进行分层研究显示:常规组治疗前后对应A、B亚组在FEV1/预计值、氧合指数、PCO2、BNP、sP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PPV治疗组A组治疗后患者氧合指数、PCO2、BNP、sPAP较治疗前及常规组A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B组治疗后在氧合指数、PCO2、BNP较治疗前及常规组B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预计值、sPAP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sPAP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与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减低肺动脉高压.
作者:沈奕播;聂洪玉;孙楷;徐东兰;肖亮;缪娟;胡明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是常见的肺部炎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针对其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恢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防御反应[1],急性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自限性的程序性过程[1].由内源性脂质调控介质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及时消退是防止炎症反应过度的关键环节.过度失控性炎症反应可造成自身组织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成为众多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炎症是否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并非由炎症发生的频率和时间决定,而是取决于炎症是否可以有效、快速地消退[3].
作者:李冰洁;吴升华;陈筱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索药物治疗慢性肺炎的新途径.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诊断慢性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NAC 0.6 g/d组(n=11例)、NAC 1.2 g/d组(n=13例)、NAC 1.8g/d组(n=15例)和对照组(n=15例),每4周随访一次,疗程24周.按时间点检测四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SpO2和胸部CT.结果 NAC 1.2 g/d组和NAC 1.8 g/d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肺炎患者的胸部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 1.8 g/d组和NAC 1.2 g/d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NAC治疗慢性肺炎有效.NAC的推荐剂量为1 200 mg/d或1 800 mg/d,疗程24周.
作者:黄华萍;刘峰;陈明净;王杰;刘美花;陈家亮;李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普通人群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它们都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为特点.二者又有明显差别,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具有发作性和可逆性,而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很大程度上为不可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此二种疾病表现可能在患者身上共存,这种病况称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ping syndrome,ACOS).
作者:颜文杰;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在我国,VAP发病率为4.7%~ 55.8%,病死率为19.4%~51.6%[1].机械通气时间每增加5.4~ 14.5 d,ICU留治时间延长6.1~17.6 d,住院总时间延长11~12.5 d[2].故探讨其相关发病机制对控制VAP流行、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近期所做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丽;赵扬;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igh reactivity,AHR)疾病[1-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估计约有3 000万哮喘患者,且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5].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噻托溴铵(tiotropium bromide)有益于治疗难治性哮喘,在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中也有潜在功效.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重新产生了兴趣.
作者:李喆;莫琳芳;任成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高危及肺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肺癌高危因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住院患者230例;依据纳入标准进入高危因素组随访观察;对照人群为70例良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及铁蛋白的水平.结果 纳入高危因素的患者230例,其中经气管镜或胸腔镜即确诊肺癌160例,6 ~ 22个月期间随访病例70例,后期确诊肺癌12例;因肺部结节病变入院,确诊肺癌88例,占位病变中有8例随访观察中确诊肺癌;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铁蛋白增高,能有效判定肺部结节的良恶性(P<0.05).胸部结节合并铁蛋白增高对诊断肺癌具有显著意义(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和铁蛋白增高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铁蛋白增高对判定肺部占位的良恶性并无意义,如联合肺部占位结节检测肿瘤良恶性,其诊断意义可大为提高.
作者:李艳萍;殷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进行预测和鉴定,寻找诱导机体特异性杀伤肺癌肿瘤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MAS、SYFPEITHI对hTERT蛋白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抗原表位预测,筛选优势表位;应用肽亲和力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及人干扰素γ(IFN-γ)ELISPOT实验验证表位,筛选出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位.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优势表位为:ILAKFLHWL、ELLRSFFYV及ILSTLLCSL;肽亲和力实验得到优势表位荧光系数(FI)为:ILAKFLHWL0.67、ELLRSFFYV0.66及ILSTLLCSL0.90;LDH释放实验显示ILAKFLHWL所诱导CTLs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其它各表位,也明显高于阴性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IFN-γ ELISPOT实验证明ILAKFLHWL所诱导的CTLs产生的IFN-γ斑点数多于其他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AKFLHWL的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后续制备肺癌多肽疫苗.
作者:袁竞妍;王宇;刘博轩;孟夏;孙瑞瑛;吕欣;李维;石婕;明宗娟;史红阳;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治疗预后、肺功能下降程度、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体现[1-2].虽然目前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在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FEV1本身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特征,且FEV1是一种变化相对缓慢的生理参数,不能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其中Eos增多型的COPD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预测疾病的预后以及急性加重的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1s,Eos)一直被认为是哮喘有别于COPD的特征性标志.然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严格排除具有哮喘特征患者的前提下,仍有10%~40%的COPD患者伴有痰Eos百分比>3%[3-5].
作者:李佐霖;洪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些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胸外科的手术方式也由原来的剖胸向微创-胸腹腔镜手术转化.手术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术后的快速康复和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微创的胸部手术也会破坏胸廓的完整性,损伤到胸膜和肋骨骨膜[2],严重的疼痛可影响患者深呼吸咳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3].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采用循证医学证据对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恢复[4].依照这一理念我们自2016年3月~2016年12月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别采用FTS与传统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金慧玉;王振华;朱荔;谭晓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癌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是中国恶性肿瘤常见死亡因素之一,临床以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多发,发病率表现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2].肺癌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或化疗,尚未找到根治性治疗的方法.临床大量研究报道,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3-5].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心理状态改变,诊断初期无法有效缓解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受影响后降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癌患者术后进行分组护理,采取5E康复护理联合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循环护理对62例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并与另外62例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新型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甜甜;刘平;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