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介入性手术中心脏压塞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后

曹克将;单其俊;陈明龙;邹建刚;杨志健;孔祥清

关键词:心脏压塞,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房间隔缺损
摘要:目的报道因心脏介入手术所致的12例心脏压塞病例,分析其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随访其预后.方法 5 040例心脏介入手术中共发生12例心脏压塞,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17)岁,其中8例与导管标测和射频消融术有关,2例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有关,2例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有关.结果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包括左心室穿孔、心脏静脉破裂、冠状动脉和左心耳穿孔.8例经立即心包穿刺抽液150~1 000 ml病情稳定,4例因出血量大进行了外科手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6±13.1)个月,全部病人情况良好.结论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十分重要.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介入性手术中心脏压塞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后

    目的报道因心脏介入手术所致的12例心脏压塞病例,分析其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随访其预后.方法 5 040例心脏介入手术中共发生12例心脏压塞,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17)岁,其中8例与导管标测和射频消融术有关,2例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有关,2例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有关.结果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包括左心室穿孔、心脏静脉破裂、冠状动脉和左心耳穿孔.8例经立即心包穿刺抽液150~1 000 ml病情稳定,4例因出血量大进行了外科手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6±13.1)个月,全部病人情况良好.结论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曹克将;单其俊;陈明龙;邹建刚;杨志健;孔祥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并发心脏压塞二例

    我院自1993年初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术以来,共治疗各类心动过速1 056例,并发心脏压塞2例.

    作者:许春萱;黄明方;陈林;吴卫;张祖杰;林亚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介入性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

    目的对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方法报告介入性操作相关的急性心脏压塞18例,约占同期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病例的0.36%。其中,部分与学习曲线有关,但各种操作都可能导致心脏压塞.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等,所以,介入性操作中需要高度警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有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本组死亡1例,继发于支架植入术后急性心脏压塞导致的低血压,诱发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17例,未遗留严重并发症.重点报告1例肺动脉瓣扩张术致右心室流出道破裂和1例ICD植入时右心室壁损伤的病例.结论在介入性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果断处理是成功救治病人的关键.

    作者:陶谦民;张芙荣;陈君柱;朱建华;郑良荣;邱原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15例的诊断与处理

    目的急性心脏压塞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总结分析此并发症的诊断、处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京医院自1992年2月至2003年5月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2 3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确诊为心脏压塞的患者15例占同期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病例的0.64%.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或术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心率减慢等提示心脏压塞的症状与体征,X线示心脏搏动减弱伴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包内液性暗区、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局部造影剂外渗漏入心包腔.除一般抢救与治疗措施外,尽快采用常规心包穿刺抽液或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引流心包积血.采用灌注球囊或带膜支架治疗制止冠状动脉出血,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5例心脏压塞患者中,8例在导管室行介入性治疗术中诊断,7例在术后延迟出现(30 min~8 h,平均4.5 h).8例患者仅行心包穿刺引流而解除心脏压塞;4例患者行灌注球囊/带膜支架治疗及心包穿刺引流后解除心脏压塞;3例病情严重者经外科处理.6例患者采用常规心包穿刺抽液方法,其中4例成功解除心脏压塞,2例经外科处理成功;9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其中8例成功解除心脏压塞,1例经外科处理.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对于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的急性心脏压塞有重要意义.心包穿刺引流是解除心脏压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引流法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灌注球囊、带膜支架治疗及外科手术是处理心脏压塞的重要措施.

    作者:程何祥;王海昌;贾国良;郭文怡;吕安林;李伟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马汉姆纤维的自律性以及对有效消融的反应

    目的报道马汉姆纤维的自律性以及对有效消融的反应.方法对13例马汉姆纤维患者(心房-心室型10例,心房-分支型3例),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观察术中窦性心律和消融放电时,马汉姆纤维自主心律的发生和特点.结果 2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出现反复短阵马汉姆纤维自主心律,频率65~72 次/min,QRS波形态相同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阻断13例患者的马汉姆纤维,18次有效消融中14次(敏感性78%)出现不规则的加速性马汉姆纤维自主心律,持续1.2~14 s;54次无效消融均无马汉姆纤维的自主心律(特异性100%).结论马汉姆纤维具有自律性,消融放电中出现的加速性马汉姆纤维自主心律可以作为判定有效消融的预测指标.

    作者:马坚;楚建民;方丕华;王方正;陈新;张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介入性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

    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处理心脏压塞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报道自1995年8月至2003年5月我院心脏介入性治疗的1 723例患者中发生的3例心脏压塞的原因及处理情况.

    作者:刘斌;李淑梅;张基昌;王莉;回长玲;马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起搏源性室房文氏传导伴心室回波

    患者男性,67岁,临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年前植入VVI起搏器,近日自觉心慌来院就诊.

    作者:王凤秀;贾邢倩;马伟;卢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或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总结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合称大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并发症.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大静脉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治疗,分析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89例病人共接受电隔离治疗103次,隔离大静脉230根,其中肺静脉207根,上腔静脉23根.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严重迷走神经反射导致的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引起的晕厥发作2例,脑卒中2例,肺静脉狭窄4例(狭窄程度>50%),术后少量心包积血2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结论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和/或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多数并发症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减少或避免,其中肺静脉狭窄和脑卒中为棘手的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3年全国起搏专家论坛会议纪要

    2003年12月6日,初冬的上海,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起搏领域的专家学者.由美敦力(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美敦力全国起搏专家论坛在美丽的黄浦江畔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作者:陈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侧隐匿性斜行旁路的标测及消融靶点定位方法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左侧隐匿性旁路(AP)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时,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CS)是极为重要的参照路标;但偶尔也会遇到二尖瓣环处消融部位CS的逆行心房波早但放电不能阻断AP,而成功消融部位的逆行心房波反而不是为领先的情况;有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斜行AP,即AP行走的方向与房室环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其心房、心室两个插入端分别以不同的角度与房、室心肌组织相连接,AP的行程较长,造成两个插入端在二尖瓣环投影上有一定的斜向距离.

    作者:张丰富;贾海波;罗骏;段宝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与焦痂形成有关的心脏压塞二例

    心脏压塞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与导管操作粗暴或带张力操作有关,其它原因少见.现报道2例与放电过程中消融导管电极反复焦痂形成有关的心脏压塞.

    作者:刘兴鹏;张建军;马长生;冉华中;方东平;聂绍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心脏压塞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各种心动过速是近年来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之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技术,心脏压塞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曲秀芬;杨巍;谷宏越;田野;李为民;黄永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特殊起搏程序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过早地进展为慢性房颤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

    作者:陈建明;沈法荣;黄抒伟;凌锋;俞蔚;王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压塞--心脏介入性治疗中一个重要并发症

    作为心脏介入性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心脏压塞,在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并且随着心脏介入性诊治工作不断深入和增加,发生心脏压塞的病例数也会相应增多[1,2].

    作者:许力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压塞

    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仅有20~50 ml的浆液,起润滑作用.心包炎症、创伤、肿瘤等因素均可造成心包的炎性渗出或出血,从而产生心包积液(或积血).当心包积液的量过多或积液速度过快时,心包腔内的压力就会急剧上升,从而引发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综合征,称为心脏压塞.

    作者:王斌;郭继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穿孔导致心脏积血四例

    回顾1999年3月~2002年9月在我院进行的68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手术,共出现4例心包积液病例.4例均为男性,年龄56~81(68±10)岁,2例发生了心脏压塞.心脏压塞的原因均为冠状动脉穿孔.

    作者:王志军;沈法荣;黄抒伟;凌锋;陈建明;俞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隔离治疗--目前的认识和建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上升[1- 4],目前房颤的介入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短阵的异位冲动所诱发[5,6],而起源于肺静脉和腔静脉(合称大静脉)肌袖快速电冲动的触发或驱动作用是房颤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7,8],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

    作者:杨延宗;马长生;张澍;黄从新;王方正;陈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介入性治疗与心脏压塞

    我院自1993年至2002年行心脏介入性诊疗术6 283例,共发生8例心脏压塞病例,总发生率为0.13%,其中4例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有关,3例与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有关,1例与永久起搏器的植入有关.

    作者:李占全;张薇薇;张明;袁龙;关汝明;李东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阻滞二例

    例1,患者男性,89岁.一度房室阻滞12年.近3年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阻滞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作者:章洪英;梁兆光;姜玉萍;黄永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的心脏压塞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2003年10年间行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病例.结果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PTCA+Stent)2 100例,发生心脏压塞3例,发生率为0.14%.PTCA+Stent术合并心脏压塞者均为慢性完全堵塞性病变.其中1例血管远端穿孔;另2例病人未找到穿孔部位.3例病人均为延迟出现的心脏压塞,术后4~6 h发生.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PMR)5例,发生心脏压塞1例.PMR 1例在手术后即刻出现心脏压塞.4例病人均有胸痛及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全部病例均通过床旁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并在其指导下迅速进行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极为少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昭屏;冯新恒;张福春;李卫虹;郭静萱;毛节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