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不全支架术一例

高海;颜红兵;朱小玲;李南;艾辉;李响;叶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 颈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不全, 言语功能障碍, 收缩期杂音, 肢体偏瘫, 胸闷, 动脉血压, 右上肢, 眩晕病, 高血压, 晕厥, 饮酒, 心悸, 突发, 体形, 苏醒, 颈部, 活动
摘要:患者男,65岁,因饮酒后突发晕厥5 min入院,自然苏醒后心悸、胸闷,无肢体偏瘫及言语功能障碍.有2年高血压、活动后胸闷、眩晕病史.查体:肥胖体形.服药后右上肢动脉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颈部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第8期幸运读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每月一次的定稿会上,从前一个月收到的数千份继续教育园地答题卡中抽取幸运读者共10名.现将2005年8月的结果公布如下.

    作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注意[1].广义上讲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是特指CHF引起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通常认为是CHF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2].

    作者:郭志福;郑兴;秦永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合并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LQTS)患者是心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1].LQTS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非常少见,而且死亡率高,半年死亡率在50%以上[2].本文报道1例LQTS合并阵发性三度AVB,在置入起搏器前后反复出现心原性晕厥.

    作者:刘金秋;关增彬;高连君;董颖雪;李世军;张树龙;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吉林省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TRI)216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66±1)岁,平均身高(160±9)cm.

    作者:金恩泽;李玉子;张丽君;关立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调查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6例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25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01);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 B水平则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Apo A1/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尹瑞兴;潘尚领;林伟雄;何凤屏;杨德寨;陈宇明;姚丽梅;邓家强;黎荣山;闭奇;刘唐威;李牡艳;沈菁;叶光青;黄建东;隆秀艳;农振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药物洗脱支架和再狭窄机制的再认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期杂志刊载了涉及特殊冠状动脉部位介入治疗、电子束CT血流评价再狭窄、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效果等相关文章.

    作者:葛均波;刘学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主动脉闭锁致继发性高血压并降主动脉夹层一例

    先天性主动脉畸形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罕见病因.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主动脉闭锁致继发性高血压合并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庆;杨宇;叶云;刘幼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发病率约为1.88%;好发因素有:高龄(61~70岁),未行再灌注治疗,无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史,伴随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易于发生室间隔破裂的常见梗死部位为同时累及前壁和下壁的大面积梗死;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片肺水肿者约30%,约半数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累及前壁梗死者其破裂部位多为前间隔远段,下壁+后壁/右心室梗死者破裂部位多为后间隔基底段.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室间隔破裂者多为前降支单支或三支病变,侧支循环少见.罪犯血管以前降支为多见,其中又以前降支中段居多.保守治疗的住院死亡率高达65%,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仅3.85%.结论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心脏超声是敏感且简便易行的确诊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外科手术(梗死后1个月左右)可行.

    作者:郭远林;姚民;陈纪林;吴元;邱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药物支架术后一年发生晚期血栓形成一例

    药物支架术后关于晚期血栓形成的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术后1年仍然服用阿司匹林,而中断氯吡格雷5天时血栓形成的病例.

    作者:盖鲁粤;金琴花;刘宏斌;任艺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28例.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IRA后数分钟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需电复律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 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对18个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MI发病时间≤6 h(P=0.014)、下壁梗死(P=0.006)和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 1级(P=0.028)是MI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多支血管病变(P=0.063)和肾功能不全(P=0.067)也是危险因子;而梗死前心绞痛是独立保护因子(P=0.005).结论 AMI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 1级、多支血管病变和肾功能不全增加直接PCI术MIRI发生的危险性,而梗死前心绞痛则可减少MIRI的发生.

    作者:罗义;吕磊;李广镰;皮耀球;曾冲;潘宜智;雷晓明;刘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ox-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Rrealtime RT-PCR测定LOX-1 mRNA的表达;RT-PCR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LOX-1、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蛋白的表达,观察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HUVECs预先用聚肌苷酸[poly(I)]和爱兰苔胶处理,再用ox-LDL培养,再分别测定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比较加入LOX-1阻断剂前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ox-LDL各剂量组皆可上调LOX-1、ICAM-1、E选择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在10~50 μg/ml剂量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但ox-LDL对VCAM-1的表达没影响. HUVECs预先与250 μg/ml 的poly(I)或爱兰苔胶作用2 h,然后加入50 μg/ml的ox-LDL作用24 h.poly(I)和爱兰苔胶都能抑制ox-LDL诱导的LOX-1、ICAM-1和E选择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未阻断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LDL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LOX-1受体阻断剂可以部分阻断ox-LDL的上调作用,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过是通过LOX-1介导的.

    作者:朱惠莲;夏敏;侯孟君;唐志红;郑佩英;凌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介入治疗后心肌坏死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现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对非急诊PCI手术后心肌坏死情况的影响.方法入选了256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7天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分为AR和阿司匹林敏感两组.PCI术前至少12 h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和75 mg/d维持量,术后24 h内再次测定心肌坏死标志物.比较两组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的例数.结果入选256例患者中67例(26.2 %)存在AR.女性在AR组中的比例明显比敏感组高(52.2%比20.6%,P=0.0065).PCI术后,CK-MB升高情况:AR组38例(56.7%),阿司匹林敏感组42例(22.2%),P=0.012,TnI升高情况:AR组41例(61.2%),阿司匹林敏感组67例(35.4%),P=0.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中PCI术后CK-MB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是阿司匹林敏感组的2.5倍.同样AR组中PCI术后TnI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是阿司匹林敏感组的近2倍(1.73倍).经多元逐步回归检验患者是否存在对阿司匹林的抵抗现象是PCI术后CK-MB升高的独立预测指标(OR=2.5;95%可信区间为1.5~6.5;P=0.018).结论 AR现象在冠心病患者中确实存在,而且能显著增加非急诊PCI 治疗患者术后心肌坏死危险性.

    作者:张妍;梁静;周玉杰;袁慧;张永志;董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近年研究认为,动脉的炎症也是导致肺动脉血栓栓塞原因之一.我们就23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PTE)患者溶栓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内皮素-1(ET-1)血浆浓度的变化分析APTE其相互作用及规律,旨在寻找APTE时肺损伤的敏感和预后指标.

    作者:赵迎新;张维君;周玉杰;温绍君;马涵英;房芳;刘宇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标记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炎症反应激活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1].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8 h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2].因此早期发现识别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黄超联;曾勇;逯春鹏;姜荣生;康林;白书玲;陆爱民;孙晓燕;陈新;陈明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不全支架术一例

    患者男,65岁,因饮酒后突发晕厥5 min入院,自然苏醒后心悸、胸闷,无肢体偏瘫及言语功能障碍.有2年高血压、活动后胸闷、眩晕病史.查体:肥胖体形.服药后右上肢动脉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颈部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作者:高海;颜红兵;朱小玲;李南;艾辉;李响;叶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电子束CT血流检查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

    目的评价电子束CT单层血流检查(EBCTSF)及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EBCTCA)综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25例冠心病患者先进行电子束CT(EBCT)单层容积扫描(平扫+增强),采用中心线法重建冠状动脉的三维图像,后选择支架远端层面进行EBCTSF,量化分析冠状动脉的血流特征.将上述检查结果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1段病变血管中置入35个支架, EBCTSF 2例不成功(成功率92%,23/25),EBCTCA均获成功.狭窄支架的血流峰值、密度增高值和曲线下面积等血流指标显著性降低,峰值延迟时间显著延长(P<0.05).EBCTSF和EBCTCA二、三维图像综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的敏感性是85.7%(6/7),特异性是92.9%(26/28),阳性预测值75%(6/8),阴性预测值96.5%(26/27),诊断准确性是91.4%(32/35),较单纯应用二维图像或二维+三维图像检查明显提高了检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的准确率(P<0.01或P<0.05).结论 EBCTSF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时具有重要辅助作用,联合应用EBCTCA能提高支架内狭窄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尤其是支架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观察中有重要价值,可以起到初步筛选作用,使有创检查更有针对性,明显减少有创检查次数,有效推迟有创检查间期.

    作者:周渊;戴汝平;高润霖;吕树铮;陈韵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造影时造影剂过敏导致喉头痉挛、水肿二例

    喉头痉挛、水肿是冠状动脉造影中造影剂过敏导致的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害患者生命.现报道2例因造影剂过敏导致的喉头痉挛、水肿.

    作者:张鹤萍;胡大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颈内静脉封堵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膜部室间隔缺损一例

    下腔静脉肝段缺如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异常,合并室间隔缺损更为罕见,我们报道1例经颈内静脉成功封堵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的室间隔缺损.

    作者:唐建军;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李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一例

    鲁登巴赫综合征是指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二尖瓣狭窄,该综合征传统依靠外科手术治疗.随着ASD介入治疗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开展,部分病例可经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可以避免外科手术的痛苦以及因二尖瓣再狭窄需要再次开胸的困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现报道我院成功经皮介入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滔;沈向前;周胜华;祁述善;方臻飞;吕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敏感性短QT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23岁,因1个月内反复发作性心悸伴晕厥6次入院.否认有家族性心脏猝死史.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检查心脏大小及功能正常,血清电解质(血钾、钠、氯和钙)均正常.窦性心电图示短QT间期综合征如图1所示.

    作者:单其俊;曹克将;黄建飞;施海峰;管耘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