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脑钠素的变化

赵士超;曹林生;吴淑伦;韩跃刚;王留义;赵振芳

关键词:曲美他嗪, 慢性心力衰竭, N-端脑钠素前体, 脑钠素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上曲美他嗪),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均于给药前及给药后4周观察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并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及x线心胸比,检测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结果对照组虽能改善心胸比和左室射血分数,但心排血量和心排指数无显著变化;而治疗组加用万爽力后能显著改善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且能显著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指数(P<0.05);两组对心率、血压、平均肺动脉压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BNP、Nt-proBNP血浆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心肌缺血,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促进游离脂肪酸更多地合成磷脂而参与细胞膜的构建,保护细胞膜等,从而多方面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而BNP、Nt-proBNP血浆浓度是一个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111例,男79例,女32例,年龄(56.9±7.8)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81例,正常者30例.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史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作者:温尚煜;张新;李淑丽;代春梅;王金平;王丽那;唐玉龙;黎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初步结果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近斯疗效.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6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大动脉炎和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和记录降压药物用量,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刘光耀;王红勇;胡厚祥;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腺苷对心肌梗死闭塞血管开通后心肌微灌注改善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对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局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观察其对梗死心肌血流恢复后微灌注的改善.

    作者:盖鲁粤;刘宏斌;韩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兔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兔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法,建立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8),并于心肌内分别注射pcDNA3-bFCGF100μg和pcDNA3 100μg,饲养至2、6、12周处死;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和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的情况.

    作者:李易;谭强;张小勇;光雪峰;孙林;张光明;马雁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PCI术后心肌损伤及其意义的探讨

    目的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减少,然而术后心肌酶学升高者较常见.为探讨酶学升高的机制及其意义,作者对部分行PCI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贾志梅;高远;齐国先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8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C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再通患者间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1)T组和C组溶栓再通患者分别为24例和23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T组CK和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1265±728)和(114±67)U/L,显著低于C组的(1739±814)和(159±72)U/L(P<0.05);T组CK及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或0.01).(3)T组33%(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C组的65%(15例)(P<0.05).(4)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T组为(58±10)%,显著高于C组的(51±10)%(P<0.05);室壁运动指数T组为1.25±0.23,显著低于C组的1.43±0.25(P<0.05).结论对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马虹;何建桂;吴素华;胡承恒;曾武涛;董吁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的探讨亚急性、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行PTCA术的冠状动脉闭塞病例(115支闭塞血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将病人分为二组:43例为亚急性闭塞组(1~30天)72例为慢性闭塞组(1~108个月),均按常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操作.

    作者:彭剑;朱国英;王人彭;苏晞;万海燕;宋丹;陈国洪;李炬;程光辉;熊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体表心电图判读

    目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直径>50%)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高,因此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CS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的结果,提出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12导联体表ECG的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频高能量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ayfiled公司ACOLYSIS SYSTEMTM超声溶栓仪(40kHz,18W/cm2),通过导管技术对25例AMI者进行消融,观察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并测量残余狭窄程度,观察消融中有无冠脉痉挛、撕裂等改变,检测手术前后CK-MB、心电图ST段及临床症状的改变.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二例

    例1 女性,34岁.1990年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用正规法华林抗凝治疗.术前偶有心动过速发作,因发作频繁于2001年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取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电极在二尖瓣左房侧后壁消融成功.

    作者:罗国庆;王晓华;赖珩莉;阮冬云;洪浪;周文英;王东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878例首次心肌梗死后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我院完成择期冠状动脉造影(≤6个月)的首次AMI连续病例878例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前壁组合导联483例(55.0%),下壁组合导联366例(41.7%),侧壁和/或后壁19例(2.2%),不详者10例(1.1%).

    作者:罗彤;杨跃进;高润霖;陈纪林;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陈在嘉;宋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DSE、SPECT检测家猪慢性冬眠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1)比较硝酸甘油介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方法与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对慢性冬眠心肌(chronic hibernating myoeatrdium,CHM)的检出率.(2)探讨造成两种检测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东野;朱红;夏勇;潘德峰;杨煜;史春志;钱文浩;任少阳;侯先存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高风险冠心病患者PCI术115例报告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合并以下临床情况判断为高风险冠心病患者:①≥70岁高龄患者58例,其中8例年龄≥80岁;②急性心肌梗死54例,其中4例伴心原性休克;③不稳定心绞痛25例;④控制不佳糖尿病32例;⑤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病变13例;⑥中风4例;⑦慢性心功能不全(LVEF≤35%)18例;⑧肾功能不全(Cr≥140μmol/L)5例;⑨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⑩血液系统异常4例.

    作者:夏勇;钱文浩;吴建东;徐晤;张超群;李文华;潘德峰;郝湛军;李东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血运重建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存活心肌,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把握适应证及判定PCI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行PCI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

    作者:马依彤;王朝霞;穆玉明;茹仙古丽;韩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直接支架术致心包填塞一例

    患者,女,71岁,因反复胸痛、胸闷5年,加重1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糖尿病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供血呈右优势型,冠脉走行区未见明显钙化,LM正常,LAD70%偏心节段狭窄,TIMI 3级血流,LCX及RCA正常.

    作者:侯善荣;张瑞岩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左主干冠状动脉瘤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临床的积极推广普及,有关冠状动脉瘤的报道逐年增多,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逐渐被认识,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潘德锋;夏勇;徐晤;陈建辉;陈清枝;李东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单一靶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靶静脉的标测方法,评价电隔离单一靶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住院90例房颤患者中进行单一静脉电隔离的14例病人.男性10例,女4例.年龄39~64(51±10)岁.均有频发的房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右室尖部电极导管.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形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以及大头消融电极导管.

    作者:高连君;杨延宗;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心脏大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并发症与合并症.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如能确定触发房颤的靶大静脉,则行靶大静脉的电隔离,如不能确定靶肺静脉,则经验性地行主要肺静脉(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电隔离,术后重复肺静脉造影.

    作者: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行胸部CT检查了解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局麻下股静脉穿刺插管,沿下腔静脉逐渐向上,到达头臂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入口处进行造影,明确狭窄部位.

    作者:黄岚;温向阳;周音频;Philippe ICARD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resuits from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phenotypically mod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SMCs) that migrate and synthesize large amoun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 vafety of growth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tenotic lesions includ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