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玮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分析与诊断价值

    目的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常规诊断通常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心肌酶学等检验学技术,但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探讨相关病例及心电图的阳性改变,特别是心律失常或ST-T改变的阳性改变明显增多,通过分析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图形阳性特点及随病程发展出现的一系列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检查所得结果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的阳性率高于60%以上,远高于患儿心肌酶学异常,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83.6%(92/110),心肌酶学65.5%(72/110),由此可见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分析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媛;邓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伴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刍议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传遍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运用准确、及时的治疗措施可减轻死亡率、病残率,保障病患生存质量.该病病情复杂,个体化差异大,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研究旨在通过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围术期血压控制等方面内容,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干预手段展开综合比对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脑血栓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脑血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颈动脉斑块改善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正姣;宋新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白细胞介素6(IL-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TC、TG、LDL-C、IL-6、hs-CRP水平高于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袁秋学;田广军;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射血分数改善性心力衰竭

    欧洲心脏学会指南以心脏左室( LV )射血分数(LVEF)作为分类标准,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LVEF介于40%-49%)以及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 LVEF>50%).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LVEF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对HFmrEF的定义中也未区分先前有低LVEF病史的患者和从未拥有过HFrEF的群体.因此,射血分数改善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improved ejection fraction,HFiEF)的概念应运而生,即LVEF曾经低于35%,后转变为大于40%的心力衰竭.本文也将对HFiEF的临床特点、预后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张不凡;张恩魁;孔庆研;杨云蔚;杨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基层医院中药人才现状谈中药人才传承培养

    由于我国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导致专业的中药理论及宝贵的经验后继无人,不仅导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缓慢,还给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带来了隐患.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医院中药人才的现状及人才缺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及建议,为以后人才的培养和中药的传承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作者:费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了解其临床特征,并且分析其治疗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收纳符合标准的64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可以看出对照组在恢复明显优于治疗组,因此,可以判定治疗效果.结论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与脑白质病变与内侧颞叶萎缩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冀旭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治疗糖尿病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治疗糖尿病临床价值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格列齐特治疗,预见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率优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治疗糖尿病患者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格列美脲的效果更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卢成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析联用多奈哌齐、尼膜同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

    目的 分析和探讨联用多奈哌齐、尼膜同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认知功能障碍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多奈哌齐+尼膜同)和参照组(尼膜同),观察和比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发生的不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多奈哌齐、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柴琳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社区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社区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自我检测能力及正确服药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于临床采用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并提升患者的自我检测能力以及正确服药状况,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玉梅;马艳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 患者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康复相比于下肢较难康复,为了研究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及肩手发生率的影响效果,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初发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前,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29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出现1例肩手综合征,而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肩手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对比,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治疗结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董红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方法对抬高床头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自制床头量角器法与经验目测法对抬高床头角度≧30°准确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上海市某二级综合医院进行机械通气且满足无床头抬高禁忌症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自制床头量角器法抬高床头,对照组采用经验目测法.采用重复测量法分析每天交接班时(8:00、16:00、0:00)检测床头抬高角度.结果 试验组抬高床头角度≥30°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床头量角器方法提高患者床头抬高的准确性,规范了护理行为,使床头抬高管理有了量的依据.

    作者:王怡红;马晓芸;陈佳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西医治疗组予常规低流量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西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加用化瘀消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BC、Hb、Hct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均明显降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消汤治疗高原细胞增多症可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作者:史得全;梁虎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简析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治疗效果和不良问题发生率两个评价标准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所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92%,所有心血管疾病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20%.结论 中药临床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高,非常难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宁文虹;张玉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比分析多普勒彩色超声、B超诊断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实际效果

    目的 探究剖宫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检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B超诊断)和观察组(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分别统计并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其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相较于B超,其对于剖宫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丽娜;乔磊;杨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一系列的相关护理措施,从而探讨护理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中有57例(95%)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理想,满意出院.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优势有微创、痛苦轻、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利于保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利于防止术中癌细胞的种植,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量,若再精心配合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则可进一步保障患者术后疗效,使其尽早满意出院.

    作者:冯争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冠心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单纯的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患者睡前阿托伐他汀的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8d后,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梗塞的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脑梗塞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LDL-C及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梗塞疾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作者:陈会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

    目的 探究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总结对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具体的不安全因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外界因素、技术因素及人员因素等.结论 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可对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规避,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

    作者:刘亮;李娟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汗证的研究进展

    本文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汗证的国内文献,从内治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突出中医药治疗小儿汗证的优势.

    作者:徐迪;沈瑞;冯晓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