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王卫华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 儿童预防接种, 应用作用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的是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将实施预防接种系统护理干预前后的110名儿童分为两组:A组(55名儿童)和B组(55名儿童),A组儿童应用的是常规接种护理方式,B组儿童应用的是系统护理干预方式,比较接种后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儿童接种后副反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分级.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0度和Ⅰ度分别为8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33.33%.观察组患者静脉炎Ⅱ度和Ⅲ度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静脉炎患者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确保用药安全性.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进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医针灸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探究中医针灸治疗颈腰椎病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开展于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颈腰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中医针灸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临床治疗,中医针灸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结果 对比参照组与中医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中医针灸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参照组与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颈腰椎病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诸多临床症状,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武必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及分析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实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应用围术期间实施康复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围术期间采取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 将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案应用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可以获得到更加显著的成效.

    作者:于维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方法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行为现状、及相关防护知识进行探讨、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运用该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制定针刺伤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选择程序、组建团队、制作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措施,对比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后我院针刺伤发生率与上年度刺伤发生率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发生,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脑动脉瘤形成、破裂与脑血管形态学类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脑动脉瘤形成、破裂与脑血管形态学型相关性作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动脉瘤患者100例纳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接收的未见脑动脉瘤形成的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纳为对照组.结果 脑动脉瘤形成在50~60岁的发生率高,并多见患者存在高血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率高,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年龄比未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低,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瘤体子囊存在率高,中前交通动脉瘤一侧优势型存在率高.结论 脑动脉瘤形成、破裂与脑血管形态学类型存在多方面相关性.

    作者:张瀚林;杜蒙;张金亮;王增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80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讨论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妇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80例并发症类型表现大多数类似,其中45%表现为腹部疼痛,20%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他表现为咽喉疼痛腹部疼痛等等现象,但是后期经过精心护理均不同程度的康复,未有因为护理事故导致的恢复不良者.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的并发症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应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观察与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康复.

    作者:凤晓妮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护士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也是一份严谨的工作,容不得出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培养实习护士的能力,利用恰当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十分必要,通过研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可以创设情境,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还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实习护士带教中十分必要,切实可行.

    作者:马秀;熊碧麟;杨静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放射碘(131I)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35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5.71%)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5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17.14%)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亚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狄先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上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黄开碧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与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各项指标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只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血脂三项并未见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甘油三酯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脂、血糖水平,较之单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李芸芸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痛泻要方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03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治疗的肝郁脾虚型泄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痛泻要方加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敷脐,观察两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8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医生推荐应用.

    作者:易克妮;安祯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无缝隙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无缝隙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无缝隙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无缝隙综合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琦;陈欣菊;张传雷;王新亭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床旁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床旁C R 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作为样本,采用床旁CRRT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结果 治疗后,患者胆红素(21.49±0.10)μmol/L、血肌酐(85.70±2.80)μmol/L、心率(84.62±3.77)次/min、氧合指数(173.88±6.17)mmHg、有效率97.33%、死亡率2.67%.结论 将床旁CRRT应用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并加强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管道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肝功能及心功能,降低死亡率,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肇凯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对重症患者采用呼吸内科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1例,分别对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6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明显高于常规组1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胜琼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藏医艾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藏医艾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质量的脑瘫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用烤法、拟灸以及温和灸的方法依照中意的辩证进行分型,将其施疚于患儿的不同经络腧穴,每2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0例脑瘫患儿当中,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患儿有7例,占17.5%;减少出汗的患儿有4例,占10%;在食欲方面出现好转的患儿有10例,占25%;减少遗尿的患儿有5例,占12.5%;其余的患儿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共14例,占35%.总有效率达到65%.结论 通过艾灸能够改善脑瘫患儿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因此,此方法值得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当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端知措;闹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系统卫生所就诊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病因治疗,研究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螺内酯,对照组加服螺内酯胶囊,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血清松弛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血清松弛素和冠心病在病变稳定性、病变程度或是病变范围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究,明确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本组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我院诊治冠状造影正常住院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清松弛素、冠状动脉造影、血糖等检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及松弛素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血清松弛素水平不断升高(P<0.05).结论 血清松弛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斑块状态等,是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断的生化标志物.

    作者:周冰;孔庆瑞;纪东明;赵云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传染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 探索传染科相关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本院的传染科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护理人员一共50人,对这50人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传染科护理的相关风险,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 与传染科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前相比较,传染科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总结得知对于传染科的风险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对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风险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此有利于减少传染科的风险发生概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包丽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急救诊断护理即可,但是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们则是充分运用急诊的护理路径方式.比较以上的两种方式分别应用的效果.结果 以上的护理之中,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的诸多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抢救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质量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许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