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生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 研究组47例中,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47例中,痊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陈洪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讨论肺康复干预策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肺康复干预策略进行治疗,评判标准: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康复干预策略可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划分标准为护理方法的异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此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冯敏;吕薇;吴琼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30只眼)与对照组(26例、30只眼),分别对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高于对照组53.8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6.92%,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更具效果.
作者:谢观荣;罗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脑血管科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症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实施循症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神经缺损情况,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陈羽;张慧琴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急诊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管理方式为依据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加用PDCA循环法,对两组护理成效予以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为9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喻晨;简婷婷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经典名方补中益气汤,是诞生于我国金元时期的一位名医李东垣,这个方子的用途是补中益气、调补脾胃.在内科杂症、妇科、五官科、儿科等多个学科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在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压力性尿失禁、产后缺乳、带下、产后尿潴留等常见妇科病中涉及到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等症状的使用其加减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皮文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6月的血液透析共4709次做为对照组,2017年7月~12月的血液透析共4726次做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对照组4709次血液透析中,共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034例次,发生率为21.98%;观察组4726血液透析中,共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425例次,发生率为8.99%.两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故值得推广.
作者:玉恩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为今后我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血液系统疾病小儿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病情访问,再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医院的保存病例.结果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存在的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结论 通过适当增加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的数量,合理进行儿科护理人员的编制,增强岗位培训,提升护理水平以及加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等措施,达到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岩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与牵引联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择78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实施针灸、推拿与牵引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上肢麻木、颈部疼痛、眩晕、视觉障碍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优于参照组(76.9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单独采用针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身体健康,但与联合治疗模式相比,其临床效果一般,针灸、推拿与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更佳,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常海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中药灌肠法治疗,试验组患者以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 试验组2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23例)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15例);统计随访7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试验组8%(2例)低于对照组20%(5例).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明显,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同时降低了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
作者:张琴;丁玉杰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亲情护理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共选择60例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各30例的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接受亲情护理的作为观察组,将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发作频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接受亲情护理可有效降低疾病发作频率,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杨阳;沈鲜萍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分为两组(传统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传统组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试验组93.3%(P<0.01);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戴文俊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回顾分析尤其是研究生物学信息的相关证候研究,在临床治疗上来看HP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探讨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收集收治我院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手术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比较采用t检验,收集的患者资料各50例资料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是治疗冠脉狭窄常用的方法,其可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PCI术后仍有不少患者会再发心绞痛,此时中医治疗显示出了绝对的优势.本人有幸跟师贵州省名中医卫蓉教授,选取卫老师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其中一例进行总结,以期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炜;卫蓉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监测在痛风/高尿酸血症人群达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我院门诊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愿意规范尿酸检测,A1组为双能CT下关节未见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患者,A2组为双能CT下可见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患者;B组:不规则监测尿酸患者,B1组为双能CT下关节未见痛风石/尿酸盐结晶患者或者不愿意行CT检查者,B2组为双能CT下可见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3个月、6个月尿酸达标率及痛风结晶溶解变化情况.结果 A组3个月、6个月的尿酸达标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盐结晶个数及大尿酸盐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尿酸盐结晶个数及大尿酸盐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血尿酸监测用于痛风/高尿酸血症人群可有效提高尿酸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健梅;张雄;苏小霞;郝佩佩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治疗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9)以及观察组(n=59),两组患者将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并心衰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剂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 mg起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上.
作者:顾彬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PCI术中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PCI术中予0.9%氯化钠注射液等量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PCI术后冠脉血流、超声心动图指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冠脉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STEMI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冠脉血流、提高心功能,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建辉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本次研究分析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疑似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研究样本为8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检测中,8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44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36例;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有39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有41例;由此可知,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其诊断敏感性为88.9%(39/44).结论 此次研究证实,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而言,其敏感性较高,为可靠的诊断方式,可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朱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基本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患30例,对病患的心电图资料展开回顾性的分析,同时对比冠脉造影资料加以对比,对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心电图抬高段Ⅲ>Ⅱ中,右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有19例,远多于左回旋支病变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心电图ST段压低AVL>I率为80.00%,左回旋支病变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患所显示的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此,其心电图可为临床提供诊断预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吉秀霞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