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良彩
目的 分析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的体检健康人员60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均使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和肽素水平进行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copeptin水平、血清cTnI浓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肽素水平的测定,对于早期心肌梗死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可以尽早的检出病症,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刘莹;刘跃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西药管理措施,发现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实施质量改进,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提升管理质量及药剂的合理应用率.结果 经针对性管理措施实施后,其药物的合理应用率为93.33%,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临床中应加强对西药的合理应用管理,建立健全的用药制度,以此提高用药的安全,保障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梁永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对于早期中风偏瘫的患者使用中医的针刺与汤剂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方法 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的基础上中医的针刺和汤剂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两组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均显著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的针刺和中药汤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借鉴与应用.
作者:高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比较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应用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36例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为Ⅰ组,36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为Ⅱ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Ⅰ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心电图∑ST、HR、NST、RPP、SBP五项指标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作者:郭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探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后,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2.5%,研究组达到9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应用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之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压状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贵;何顺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持续性咳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咳嗽的患儿58例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一般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盐酸丙卡特罗的治疗方式,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成效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咳嗽的患儿采用盐酸丙卡特罗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领域的不断采纳与推广.
作者:谭春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VESD、LADD及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王焕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工作,为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进行急救护理.结果 在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采用急救护理后,有5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00%,另外,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有3例在入院后死亡,在抢救的过程中有2例死亡.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中应用急救护理,可起到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乌日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日~2017年3月20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将其心绞痛的发生次数减少,意义重大.
作者:李润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本科接诊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40例,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都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A组同时加用倍他乐克.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均明显优于B组的75.0%、30.0%,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倍他乐克,有助于降低顽固性高血压病患的血压水平,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作者:纪良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冠心方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例数35例,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7例,有效率71.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袁全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发生顽固性心衰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西医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西医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在实验组中达到无效标准的患者的危险性出现降低.结论 对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使用中医理论治疗以及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永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120例,分别采取头孢呋辛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便于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作者:王海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医护理在肺癌患者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肺癌癌性疼痛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35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及35例的观察组(中医护理组).采用NRS疼痛缓解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24 h及48 h的疼痛感进行评分比较.同事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RS评分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24 h及48 h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5.31±0.44)、(3.38±0.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2±0.58)、(4.91±0.38),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有5例感觉不满意,4例感觉较差,满意度为74.28%,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感觉不满意,满意度为97.14%,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对肺癌癌性疼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程明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光气中毒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 本研究中的5例患者其中4例来自一起集体性光气中毒事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动脉血气和血常规、生化等临床资料.结果 症状体征:5例患者其中出现咳嗽5(100%)、咳痰1例(20%),胸闷5例(100%),憋喘5例(100%),头痛、头昏4例(80%),恶心、呕吐4例(80%),发绀1例(20%),肺部湿哕音3例(60%),颈部皮下气肿4例(80%),上胸部皮下气肿2例(40%),纵隔气肿2例(40%).结论 急性光气中毒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呛咳、眼痛、憋喘,重度患者伴有头晕、呕吐.实验室检查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及肝肾功能及心肌损伤,影像学资料提示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及并发皮下气肿和/或纵隔气肿.
作者:王吉慧;周昌虎;翟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与二者单一使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6.0%vs 87.5%、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确切,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法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雪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治疗快速心律失常采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适当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比观察组的92.00%要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适当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医学不断采纳与推广.
作者:张迪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作者:何蕾;郑永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3月30日期间,各科室送检标本,对其中耐药菌株的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科室的耐药菌株情况以及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3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微生物阳性标本2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20株,革兰阳性菌则为90株.共检出50例耐药菌株,其中重症监护室与外科标本中的耐药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儿科以及内科的耐药菌株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检出的耐药菌株中,比例高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使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合理规划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降低细菌耐药性,加强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
作者:袁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病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疗法时的佳手术室干预配合技术.方法 选择72例患上结直肠癌且于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进入我院展开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疗法的确诊者,以手术室中干预技术的不同对其分组:A组37例配合施予护理干预,B组35例施予普通干预,统计其手术指标、不适症状临床发生率.结果 A组37例失血量及其手术时长优于B组35例,(P<0.05);A组共3例出现不适症状,B组有10例,(P<0.05).结论 于结直肠癌病例中施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疗法时,于手术室内展开护理干预配合技术十分可靠,推荐应用.
作者:闫旭丽;姜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