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栓护理中的优质护理研究

徐红园

关键词:脑血栓患者,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4例接受优质护理的脑血栓患者作为优质组,选择同期接受传统护理指导的4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42例(95.45%)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7.27%),两组护理前的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优质组的ADL评分(78.75±10.4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56.64±11.5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脑梗塞后遗症采用地黄饮子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80例患者,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片联合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地黄饮子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采用地黄饮子加味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循环,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立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卡维地洛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戒酒、科学饮食作息、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血浆BNP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经治疗血浆BNP水平均下降、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LVED值均降低、LVEF值均升高,研究组血浆BNP水平、三项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卡维地洛用于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剂量严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荀爱静;朱小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患者120例,分别采取头孢呋辛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便于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作者:王海又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与二者单一使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6.0%vs 87.5%、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确切,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法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雪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谷氨酰胺联合持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持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持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指标均比对照组较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谷氨酰胺联合持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董英霞;王新文;于慧艳;张丽娜;于兴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逐渐旋松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完成的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诊疗患者,单纯冠脉造影者按1、2次序随机分成A组(造影对照组)、B组(造影观察组).支架治疗者按1、2次序分为C组(支架治疗对照组)、D组(支架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小时始旋松桡动脉止血器旋帽一圈,每2小时旋松一次一圈,直至完全松开,12小时后去除止血器.观察组术后1小时开始松动压脉器半圈,每半小时一次,连续2至3次,此后每半小时旋松1圈,直至完全松开,直接去除止血器.统计两组在临床舒适度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如手部肿胀、皮肤水泡等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1小时始逐步旋松桡动脉止血器,每半小时半圈至一圈,并适时去除止血器,不增加出血风险,但明显降低与止血器相关术后并发症.

    作者:姜国田;史俊康;王娟;孙林;王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用药问题,占总人数的8.35%;其中存在的用药问题主要包括配伍用药不合理,用法和用量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诊断与患者用药不相符和用药禁忌被忽略,各占总人数的1.67%.结论 心血管科临床医师需要充分重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加强用药质量管理,降低不良用药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思考

    眩晕,病位在脑,是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弄清眩晕的病因病机,可以根寻本,能对眩晕患者的诊治起到良好作用.本文从眩晕病的病因病入手,探索眩晕病的中医疗法,以得出眩晕病在中医内科中的诊治思考策略.

    作者: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的发生类型、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 抽取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记录其血管并发症类型,计算其构成比,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其中,14例发生穿刺点渗血或血肿的情况(37.83%)、9例出现假性动脉瘤(24.32%)、14例发生拔管综合征(37.83%).结论 加强对心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对比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采用集束化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效率为74.51%,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率高,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手术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干预组(n=40),所有患者均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传统组实施传统手术护理,干预组实施手术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实施手术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月;田晓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

    目的 明确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脑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价值.方法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脑瘫儿童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儿分成常规组和引导组,为常规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引导组患儿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 引导组患儿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具有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涓;石翠霞;谢瑞娟;邓贇;陈璐;周新盼;杨信才;刘亚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 本次所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儿82例,将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41例的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41例的(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30例(73.17%)、7例(17.07%),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为19例(46.34%)、10例(24.39),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分别为(4.61±0.57、1.92±0.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1.39、3.95±1.06),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改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

    目的 探究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西药和康复治疗的同时使用养脑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愈率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16.67%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变患者脑血液循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光气中毒病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光气中毒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 本研究中的5例患者其中4例来自一起集体性光气中毒事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动脉血气和血常规、生化等临床资料.结果 症状体征:5例患者其中出现咳嗽5(100%)、咳痰1例(20%),胸闷5例(100%),憋喘5例(100%),头痛、头昏4例(80%),恶心、呕吐4例(80%),发绀1例(20%),肺部湿哕音3例(60%),颈部皮下气肿4例(80%),上胸部皮下气肿2例(40%),纵隔气肿2例(40%).结论 急性光气中毒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呛咳、眼痛、憋喘,重度患者伴有头晕、呕吐.实验室检查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及肝肾功能及心肌损伤,影像学资料提示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及并发皮下气肿和/或纵隔气肿.

    作者:王吉慧;周昌虎;翟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急诊心绞痛患者7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分别采用急诊优质护理和急诊常规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为急诊心绞痛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孔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3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7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综合性干预,比较两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3%(26/179)和64.25%(115/17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降低.

    作者:胥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TGF-β1在BCS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BCS患者和正常人中血浆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100例BCS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提取血浆.从血浆中利用ELISA的方法检测TGF-β1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BCS患者的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BCS患者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表达较高,有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庄银苹;杨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作者:何蕾;郑永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下儿童四肢骨折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下儿童四肢骨折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临床收治的儿童四肢骨折行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术患儿58例,分成观察组(喉罩组)和对照组(插管组),每组患儿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的MAP、HR以及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插管与拔管时点的MAP、HR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插管与拔管时点的MAP、HR水平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喉罩用于全麻下儿童四肢骨折弹性髓内针闭合复位术优点明显,是临床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陈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