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延彬;于欢庆
目的 分析7至11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抽取2016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期间7~11岁且已进行疫苗接种的1796例儿童进行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参与实验的1796名7至11岁儿童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记录不同年龄段未感染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结果 7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43.26%,8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0.52%,9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62.06%,10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6.49%,11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5.39%.研究中的数据与儿童性别,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7岁儿童的血清抗-HBs阳性率为43.26%,其抗体水平低,7~11岁的平均抗体为53.544%,检测不到抗体的儿童为848名,建议7岁儿童在入学前进行乙肝抗体检测,对于检测不到抗体或血清抗-HBs阳性水平较低的儿童建议再次进行疫苗接种.
作者:李贵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86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且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方式,实验组给予正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正畸治疗技术可以更好的强化患者的口腔修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郝艳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连枷胸合并血气胸的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30例连枷胸合并气血胸的相关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2.36±5.6岁.把30名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把受伤后两小时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定位观察组患者,把6小时至3天接受手术的患者定位对照组患者.终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其他情况来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不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和下床时间平均在(92.3±8.7)h,对照组的通气时间和下床时间平均在(85.6±9.6)h.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胸廓畸形痛和神经痛的比例并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急诊肋骨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连枷胸和血气胸能够很好地消除相关胸壁软化的反应,并且也能够将其呼吸系统的功能一并改善,终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让疾病患者得以更好地恢复.
作者:严召喜;李亚杰;熊远政;冯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C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数据库资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等设计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CP方案的中位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与CG方案相当,有效率和两年生存率优于CG方案;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脱发的发生率上低于CG方案(P<0.05),而在恶心呕吐、疲乏、皮疹和肝毒性的发生率方面两方案无差异(P>0.05).结论 CP方案与CG方案相比,疗效稍占优势,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在血液学方面,CP方案毒性反应更低.
作者:何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健脾平肝降压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两组,氨氯地平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健脾平肝降压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0.85±5.29)mmHg、(70.25±5.28)mmHg,均低于对对照组的(148.98±8.98)mmHg、(88.92±6.89)mmHg(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结论 健脾平肝降压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万雪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心血管患病者活动干预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的体力活动进行分析.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体力活动量的结果将患者的体能锻炼和耐力锻炼情况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120例患者体能锻炼方面需加强,中位度M=0,耐力锻炼时间基本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中位度M=189.结论 保健人员应抓住医院、家庭过渡期的关键阶段从而积极开展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依据心血管病活动指南,按照患者的体能水平制订个体化的体力活动方案,目的让患者获得大的健康益处.
作者:许龙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预防保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用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用预防保健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BG、2 hPBG、SBP、DBP水平变化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预防保健干预后,其血糖、血压水平控制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许佳程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策略并分析相应的监督与指导方法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义.方法 对比总结分析两组幼儿园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幼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策略并分析相应的监督与指导方法.结果 观察组幼儿园共发生手足口病47例,占在园儿童数的5.22%.对照组幼儿园共发生手足口病29例,占在园儿童数的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提高园区综合条件,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有利于控制幼儿园手足口病发病率.
作者:刘桂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敷以及运动治疗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自理情况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自理水平,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蕾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CT鉴别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SP)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成MP组,选取同时段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的25例患儿组成MP+SP组,对两组患儿均行CT检查,观察影像学表现出现.结果 MP组患儿胸部CT出现支气管充气相、气肿比例与MP+SP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MP组CT表现中磨玻璃影比例、网状影比例、支气管壁增厚比例、支气管血管舒增厚比例都多于MP+SP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CT表现以病变肺叶大片实变影、支气管管壁增厚为特征性表现,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可从CT表现进行鉴别.
作者:王艳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用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CK、CKMB指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58/60),较比对照组83.63%(46/55)治疗效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K指标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指标改善明显,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兰;谷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对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进行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中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共22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监控、进行前瞻性会诊、在制定压疮个体预防方案给皮肤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结果 对22例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均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分数高于18的患者有3例,分数在13到分之间(包含18分)的患者有8例,分数小于13分(包含13分)的患者有5例,发生Ⅱ压疮的患者总共有3例,且均痊愈出院,发生Ⅲ压疮的患者总共有3例,均好转出院.结论 在对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采用压疮高危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价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27期
藏医是我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0多年.藏医认为人体内有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支配七种物质(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和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汗液),三大因素维持体内的平衡,如果打破平衡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藏医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不仅能够养生保健、防治疾病,还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周毛吉;卡着杰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总结了近年来复方中药制剂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中治疗各内科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近五年来文献中的相关文章.结果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有效率高,疗效稳定.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运用非常广泛,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龚雅婷;韩舰华;宋颖;吴巧玲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肛隐窝炎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行牛黄痔清栓治疗,观察组实行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治疗有效率较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坐浴联合牛黄痔清栓用于治疗肛隐窝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推广.
作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参麦降糖颗粒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参麦降糖颗粒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BG、P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参麦降糖颗粒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 将62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格法为分组依据分成连续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连续护理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连续护理干预,在出院前3天及出院后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甘油三酯(T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测定,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以及住院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后3个月,连续护理组患者的BI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提高幅度及出院前3天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3个月连续护理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值与出院前3天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出院前3天两组指标无差异(P>0.05),且对照组出院前3 d与出院后3个月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住院及出院护理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提高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参照价值.
作者:靳丽;刘斌;高晓慧;刘丹;魏玉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治疗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1:1:1:1的比例分为Ⅰ、Ⅱ、Ⅲ、Ⅳ组,使用药物: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普罗帕酮,观察被研究者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结果 观察Ⅰ、Ⅱ、Ⅲ、Ⅳ组被研究者复律时间,Ⅱ、Ⅲ组(P<0.05),有显著差异,复律成功率与药物不良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并加以救治.
作者:任春青;李东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8周后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内镜疗效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吴茱萸汤加减对肝胃不和兼胃气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薛红阳;齐峰;牛建海 刊期: 201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11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心源性猝死病因.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所有老年患者终结果均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包括冠心病患者8例、肺心病患者3例、急性心肌炎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患者在入院后2~3周猝死率高,有14(58.33%)例患者在期间猝死,并且患者在夜间猝死率较高,猝死率为16(66.67%).结论 高血压、心力衰竭、基础性心脏病等相关合并症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病症的老年患者引起重视,并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危险性保持高度警惕,并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相关病因,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力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贞南 刊期: 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