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课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朝丽;李新鹍;戈云芳

关键词:护理学, 基础教学, 微课教学法,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课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的21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使用微课教学法进行教学,2014级的27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理论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学生对微课教学法的认可度较高.结论 微课教学法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能显著提升急救护理学教学质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DBP、SBP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PICC置管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行PICC置管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全过程,分析血栓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PICC置管49例,其中3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延长PICC留置时间.结论 置管术前给予有效的干预,置管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做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给予有效的预防与处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报告如下.

    作者:钟慧娟;骆芹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自愿到我院进行治疗脑出血患者28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1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出血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刘明欣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在脑血管瘤介入栓塞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血管瘤介入栓塞围术期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64例行脑血管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通过随机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患者,参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参照组患者脑血管瘤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脑血管瘤围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差于参实验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血管瘤介入栓塞围术期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拉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湿疡病个案分析

    肛门湿疡病即肛周湿疹,肛周湿疹是发生于肛门及其周围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多数局限于肛门发病,少数可蔓延至会阴、臀、阴囊、阴唇等处.以肛门及其周围出现红斑、脱屑、丘疱疹、渗出和苔藓化等多种类型皮疹伴严重瘙痒为主要表现.常反复发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此种类型皮肤不具备传染性,但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和逐年上涨的高发病率严重困扰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作者:孙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贫血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地中海患者分成A组,50例缺铁性贫血分成B组,50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液检验,比较三组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RB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技术与平均红细胞容积比值(RBC/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情况.结果 B组Hb、RBC值均小于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DW值大于A组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RBC/MCV和RBC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MCV与MCH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贫血疾病的鉴别与诊断中,通过测定血液指标中的Hb、RBC、MCH、RBC/MCV、RDW可获得准确及可靠的信息.

    作者:易桂莲;涂秋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心绞痛患者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对心绞痛患者行护理干预对于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88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指导,护理组行综合护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症状.结果 护理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组的心理症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行综合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郁会敏;田辉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120例,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120例患者中,出现泌尿系感染的有17例;消化系统感染的有33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有66例.与其它类型比较,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因此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本文就呼吸内科中,老年病患受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对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欣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旨在分析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表现.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不伴发心包积液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的方式综合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心包积液的男女比例为2.5:1.0,有82%患者出现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其中患者收缩压、脉压分别为(138.8±35.7)mmHg、(52.9±19.9)mmHg,平均住院其间总死亡率为74%,而相比之下无心包积液患者的收缩压、脉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分别为(164.2±35.7)mmHg、(71.2±23.9)mmHg、30.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回顾性综合评定患有主动脉夹层破裂伴发心包积液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且收缩压、脉压均明显低于无心包积液患者,男性患病情况明显高于女性患者,采取早期确诊,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并积极进行介入手术是治疗此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举措.

    作者:程振华;高波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头孢哌酮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针对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的诊疗现状,对比头孢哌酮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头孢哌酮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和中胜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加良好(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且不良反应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 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比,头孢哌酮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可以作为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红霞;张斌;董建强;张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目的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以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所接受的冠心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2015年2月1日~2016月2月1日),对其中35例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工作,记为常规组(A组),剩下35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性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记为干预组(B组),后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前SAS的评分为(56.0±5.7),护理后的评分为(51.3±2.4),满意度为60%(21/35);B组进行整体护理前SAS的评分为(56.6±5.3),护理后的评分为(41.2±3.9),满意度94.29%(33/35),差异有统计学以(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邵红旭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医院体检中心的运用

    通过构建专业化的体检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医院健康管理的作用,并且促进医院的发展.在实践中,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把体检工作做好,为受检者提供全方面、多层面、方便快捷的体验服务,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武慧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效果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效果.方法 采用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健康生活教育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健康生活教育,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均完成随访2个月.结果 治疗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脂水准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疗效显著,血压达标率高,血脂达标率高,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巩永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成效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起搏器植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住院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殷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特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 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一年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通过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计算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5.35±6.54),抑郁评分为(15.52±3.68),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20±7.58),抑郁评分为(22.86±4.58).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焦虑问题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从抑郁评分情况来看,特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抑郁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云;张红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情况及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肿瘤化疗且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精细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O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1%和5.56%,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落、血栓形成等,予以精细化管理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毛丽芳;谢燕;袁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简析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合理利用

    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目前在很多医院里,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尤其是在妇科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一定要加强与女性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了解女性患者的心理的特征和担心,能够帮助女性患者及时处理焦虑与恐慌感,鼓励女性患者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这些都是妇科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有效沟通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秋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参附注射液+稳心颗粒治疗4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观察

    目的 探寻缓慢性心律失常佳的治疗方案,以参附注射液、稳心颗粒为例.方法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分别接受稳心颗粒单独治疗和参附注射液+稳心颗粒联合治疗方式.结果 通过不同临床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心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各级医院应学习参附注射液+稳心颗粒治疗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管淑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浅谈跖筋膜炎

    本文首先对跖筋膜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从中医的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后分析了跖筋膜解剖特点、在足底生物力学的作用与炎症形成的关系.

    作者:张洫;罗庆金;欧阳建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护理人员以自评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压力情况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比对,针对心血管科的主要压力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中选取3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取情绪压力干预的方案,选择30名护士为对照组,不作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结果 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主要的压力来源是巨大的工作量、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进行情绪压力干预后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P<0.05.结论 情绪压力干预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情绪管理模式,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会勤;史臻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