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生教授培本通络法治疗心病临床验案举隅

焦志玲;曲东辉

关键词:名老中医, 曲生, 心病, 临床验案
摘要:通过分析总结曲生教授治疗心病验案,来探讨曲老的用药经验以及临证思维与辨证方法,为心病的辨治提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HICH)主要是由脑内动静脉或毛细血管出现破裂而引发的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一般高血压特征,是目前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的特点.外科手术仍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什么时期进行手术为适宜,目前神经外科界尚未形成共识.应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争取达到佳手术疗效与预后.本文对HICH外科治疗术式,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作者:李斌;冯屹;谭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门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采用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且术后行抗凝治疗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形成门静脉血栓分为非血栓组与血栓组,分析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出现门静脉血栓37例(43.0%),术前脾静脉内经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76,P=0.003.结论 脾静脉内径是门脉高压症术后抗凝治疗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采用多普勒检测脾静脉直径可对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测作用.

    作者:王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益气祛痰活血法治疗PCI术后白癜风一例

    PCI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金标准和主要手段[1-2].自1986年,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PCI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解除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疾病痛苦.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冠脉痉挛和置入支架后再狭窄较为常见[3].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常累及头面、手等暴露部位,具有多发,易诊而难治的临床特点[4-5].迄今为止,国内外对PCI术后出现白癜风鲜有报道.李庆海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冠心病研究所所长,幼承家训,从医40余年,临床上采用益气祛痰活血法治疗复杂性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受益匪浅,现择录吾师收治的PCI术后白癜风患者1例报道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王雪臣;武亚峰;李庆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西孟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正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左西盂旦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米力农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BNP、LVE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BNP与LVE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LVEF水平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3%,对照组6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左西孟旦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肯定.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痰瘀致眩晕的机制及防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通脉活血汤结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

    目的 探究通脉活血汤对结合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冠心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硝酸酯类、阿斯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波利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汤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应于(硝酸酯类、阿斯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波利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加用通脉活血汤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CRP、FIB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丁华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的现状及应用

    目的 探讨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健康教育对老年人冠心病的现状及应用.方法 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观念等.护士应采取有利于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方法.结果 在心理健康、饮食习惯、遵医服药及运动康复等方面,提高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及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并减少其的疾病复发等.结论 “医养结合”模式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康复,是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医疗模式.

    作者:韩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特点,为临床上诊断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和真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P波增宽和P波双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电图的改变,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可能是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时玉华;郭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探讨

    对于缓慢心律失常,不管是教科书还是治疗指南均首选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推荐及详细介绍.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及时行起搏器介入治疗,紧急状态下仍需药物治疗过渡,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常用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β1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茶碱类及一些中药制剂等,目前无新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出现.本文对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做一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陷胸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验

    仲景之方,需辩证合理、准确,异病同治,可以一方多用,广泛治疗不同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中热爱经方,深入研究经方,习用经方,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也更加崇拜经方,这篇文章就是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经方的体会,小陷胸汤是治疗痰热互结心下经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笔者运用小陷胸汤治疗眩晕、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心悸、气累等心系疾病、咳嗽、咯痰等肺系疾病、呃逆、反酸等脾胃系统疾病、口苦、烦躁等肝胆系统疾病,在临证中每每取得较佳临床效果,下面是关于小陷胸汤在原方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同道墒榷.

    作者:方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郑绍周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胸痹心痛验案举隅

    郑绍周教授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主张扶正以脾肾亏虚为主,尤重肾虚,祛邪以化痰、逐瘀为主,扶正亦可祛邪,辨证论治,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有幸跟师,现将其疗效显著验案举隅,探究其学术思想,以窥全豹.

    作者:孙燕富;赵铎;王丹;鲁晓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出现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血液未能及时有效排除或者脑脊液鼻漏,堵塞鼻腔而导致的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以及各种管路和日常生活护理对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及为重要.2012年10月ICU收了一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

    作者:郝燕青;郝旭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等)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心输出量、心博量、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于粉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体针及火针治疗8周并观察疗效.结果 经体、火针结合治疗8周后,临床治愈21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2%.结论 目前类风温性关节炎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也没有根治方法,属于临床慢性、易反复、难治性疾病,但体、火针结合不失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祁汉登;许兆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45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肺癌晚期化疗反应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进行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对照组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参芪扶正注射液静滴,两组的化疗方案及治疗方式相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神疲乏力等胃肠道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反应,降低化疗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董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曲生教授培本通络法治疗心病临床验案举隅

    通过分析总结曲生教授治疗心病验案,来探讨曲老的用药经验以及临证思维与辨证方法,为心病的辨治提供参考.

    作者:焦志玲;曲东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探讨

    病人在接受心血管介入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血管并发症,造成其恢复速度放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当前就在心血管介入之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刘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40例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B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2.5%高于A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作者:段元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黄连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刚;袁常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