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柱
体位性低血压(OH)发病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症状隐匿,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且无统一诊疗方案。本文就目前对OH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徐加加;谢志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耳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耳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1月因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3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59岁以下93例,60岁以上137例,男161例,女69例。目测法判断有无耳折。结果耳折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正向一致性(Kappa=0.23,标准误0.07,p=0.00)。耳折判断低龄(<60岁者)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6%,特异性为47.06%,阳性预测值为72.31%,阴性预测值为57.14%,阳性似然比1.50,阴性似然比0.43。耳折判断女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9.36%,特异性为40.91%,阳性预测值为76.36%,阴性预测值为64.29%,阳性似然比1.51,阴性似然比0.26。结论耳折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耳折对低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马卫武;杨天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征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借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声像图分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分析后,良性病变31例(39.7%),颈部浅表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患者有47例(60.3%),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的长度、内部回声、阻力指数等采用声像学进行检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忠波;巩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半乳糖凝集素-3介导心脏纤维化,是心力衰竭预后生物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独立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死亡率。目前HF治疗方法对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晓静;张雪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舒适护理之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定为老年组,另外选取中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即定为中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检查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及症状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老年心律失常的具体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存在胸闷、心肌功能减弱、胸闷痛、头晕、心悸症、晕厥等症状者较多,且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病症特点,及早调整其心率状态、改善其心肺功能、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
作者:热孜完古丽·依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耿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比两组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27例(62.79%),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15例(34.88%)。研究组患者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从多个渠道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使得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加,要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患者夜间的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预防夜间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12例,治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并发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76例和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并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申伟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可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陈义;朱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对照组主要采用内科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康复治疗疗效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和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富;杨志波;秦英科;施云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试析自拟中药方剂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巧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炎性反应的影响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炎性反应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T1时,两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到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可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降低炎性反应。
作者:王秋红;徐全辉;姜德哲;薛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晚上服用20 mg。对照组口服托伐他汀钙,晚上服用20 mg。2组患者均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干预,6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3年后对患者行头颅MRA检查,并与3年前狭窄血管进行比较,判断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19条狭窄血管改善。对照组有14条狭窄血管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损、肌肉损害等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均有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作者:覃浩强;韦寅;钟盛武;何奇檀;杨仕良;谢俏;周连姬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