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患者116例,利用随机法平均分为石决明散组与空白对照组,各58例。做好标记,空白对照组采取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石决明散组采取石决明散治疗,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石决明散组的痊愈患者多余空白对照组,无效患者的数量也少于空白对照组,另外,经过数据处理,发现石决明散组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与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相比,它可以更好的改善丝状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更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对寰枢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寰枢椎骨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骨关节炎于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提升疗效,缓解患者痛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大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2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脱发、恶心、嗜睡等。但由于程度较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对癫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兆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穿刺时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慰剂治疗,观察组进行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神经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指脉氧压(SPO2)。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和神经麻木,观察组疼痛及麻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个阶段的MAP、HR和SPO2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效果较优,可促进患者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在治疗中的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评价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护理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术后去枕平卧6 h然后改为半卧位;观察组术后直接行半卧位或低半卧位,对两组护理体位效果。结果在头痛、呕吐、眩晕、不适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颈丛麻醉的患者,有必要于术后行舒适体位,以此使患者体位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崔光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8只,分离其胸主动脉环,根据是否去内皮分为内皮完整组40例和去内皮组28例,内皮完整组按随机数字法再分为格列苯脲干预亚组20例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20例,格列苯脲干预亚组接受非特异性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的预处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接受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的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效应。结果浓度为1*10-5mol/L的利拉鲁肽对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但对内皮完整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更强(P<0.05);利拉鲁肽对格列苯脲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具有确切的舒张效应,其机制与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作者:李俊葓;马玉健;夏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试析采用单独化疗与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试验组则采用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CD4+、CD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贾金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护士优良品质培养的方法,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以优良品质作为评价护士的导向,以培养和挖掘护士的爱心为切入点,注重换位思考,在培养护士的同时融入情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人性化的帮助,不断进行文化素质培养,促进护患交流,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与减压,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结果通过多方面地对护士进行品质的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要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首先应对护士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在整体上得以提升,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作者:王玉红;白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调查,同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我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调查患者疗效,同时调查患者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为(91.2±11.8)次/min,舒张压平均为(82.5±6.7)mmhg,收缩压平均为(135.2±11.4)mmhg,且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云攀;刘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姚凯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实践探讨颈部血管彩超(US)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经我院转诊至当地某三甲医院行US脑卒中早期筛查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US检查后再次进行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其中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吻合率分别为75%和88.88%。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 US检测能够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与狭窄程度,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定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被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30例。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佳,如SBP、DBP、HR、LVEF等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有效的改善,且应用安全性理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跃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合并高血压焦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血压稳定情况及焦虑改善情况,焦虑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状态均高于正常,但观察组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均较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3.940、5.312,P<0.05)。结论正确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情况。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补肾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86例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姜长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