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东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糖尿病肾病(DN)也称肾小球硬化症,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继而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DN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作一综述。
作者:王婷;丁英钧;王燕炯;翟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2015年9月6日我院收治的69岁男性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因“胸痛6天,再发加重17 h,晕厥2次”入院。入院前6天突发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紧缩感,可忍受,症状持续2天自行缓解。17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部位同前,程度加重,并持续不能缓解,仍未就诊,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先后出现2次意识完全丧失,持续约5 min/次可自行苏醒,于当天上午10时左右入我院急诊就诊,查体:BP90/52 mmHg(多巴胺维持),神志清,呼吸稍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颈静脉怒张,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查肌钙蛋白T(CTnT)5.86 u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66.5 U/L,白细胞16.05×109/L、血红蛋白(HB)135g/l、血小板(PTL)47×10^9/L、中性粒细胞86.9%,D-二聚体3890 ug/L,肌酐306 u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不明显。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未正规体检,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诊断:(1)胸痛查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Ⅳ级;(2)肾功能不全。
作者:陈小艳;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同症的中青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老年患者出血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其次为胃癌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组出血病因多见于消化道溃疡,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病率为37.5%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12.20%,且肺部感染为老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状。老年组出现暗红色血便、呕血、仅排黑便、低血压及休克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老年组死亡例数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在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应加强注意。
作者:张立;徐光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补肾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86例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姜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实践探讨颈部血管彩超(US)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经我院转诊至当地某三甲医院行US脑卒中早期筛查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US检查后再次进行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其中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吻合率分别为75%和88.88%。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 US检测能够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与狭窄程度,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定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因常规治疗为基础,对肺心病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改善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期患98例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抗纤溶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抗纤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抗纤溶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对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可全面改善患者血液流动速度,降低血栓发生概率,帮助其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修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9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加味连朴饮,结束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加味连朴饮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较之对照组的5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时,加味连朴饮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临床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美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晚上服用20 mg。对照组口服托伐他汀钙,晚上服用20 mg。2组患者均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干预,6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3年后对患者行头颅MRA检查,并与3年前狭窄血管进行比较,判断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19条狭窄血管改善。对照组有14条狭窄血管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损、肌肉损害等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均有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作者:覃浩强;韦寅;钟盛武;何奇檀;杨仕良;谢俏;周连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落实术前准备及术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加强针对预防瓣周漏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瓣周漏的发生。
作者: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炎性反应的影响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炎性反应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T1时,两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到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可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降低炎性反应。
作者:王秋红;徐全辉;姜德哲;薛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倍他乐克能够显著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旨在丰富相关临床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待护理一段时间,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及围产儿结局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适当干预,可降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对减轻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孕妇生活及生产质量,各大医院须注重采用干预方法。
作者:盖永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8只,分离其胸主动脉环,根据是否去内皮分为内皮完整组40例和去内皮组28例,内皮完整组按随机数字法再分为格列苯脲干预亚组20例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20例,格列苯脲干预亚组接受非特异性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的预处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接受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的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效应。结果浓度为1*10-5mol/L的利拉鲁肽对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但对内皮完整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更强(P<0.05);利拉鲁肽对格列苯脲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具有确切的舒张效应,其机制与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作者:李俊葓;马玉健;夏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耿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