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

杨成霞

关键词:心脏超声, 高危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 筛查,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MRI 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特点。结果37例患者,MRI共显示病灶78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病灶分别有21个、32个和25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的患者MRI在软骨层内出现短T1信号、长T2信号及关节面下骨质片状边界模糊的长T1稍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边缘毛糙模糊,韧带内信号不均MRI T1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低相混合的信号,而T2W1则呈现条线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断裂者韧带连续性中断,变形挛缩;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MRI呈现为在低信号的三角形区域内出现条线状高信号影,撕裂者达关节面缘,或低信号的三角形半月板截断、移位变形(桶柄样撕裂)。结论不同膝关节损伤患者MRI信号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依此对具体病症进行诊断,对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康志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姚凯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下增加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是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包括集体教育、个别讲解。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方式、服药、门诊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得分明显提升,而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患者对药物及门诊随访的依从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春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高中药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判断疗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疗效显著,时间较短,满意度高。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药物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尚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研究不同饮水法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饮水法治疗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3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予以强化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水化治疗对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李贵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降血压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3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15例。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心脑血管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该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6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QOL(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脑血管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患者给予多方面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症状及不良情绪,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屈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观察QT、心率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12例,治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8只,分离其胸主动脉环,根据是否去内皮分为内皮完整组40例和去内皮组28例,内皮完整组按随机数字法再分为格列苯脲干预亚组20例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20例,格列苯脲干预亚组接受非特异性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的预处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接受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的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效应。结果浓度为1*10-5mol/L的利拉鲁肽对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但对内皮完整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更强(P<0.05);利拉鲁肽对格列苯脲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具有确切的舒张效应,其机制与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作者:李俊葓;马玉健;夏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消化内科开展临床诊断方法和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病诊断及消化内科用药类型和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患者60例的有关资料,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疗效。结论采取对医院消化内科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用药层面上的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该科室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合理性,将医院消化科室的用药失误率降到低,实现真确的用药,为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作者:雷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NF 配合电针疗法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NF配合电针疗法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电针疗法、内科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以及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的同时辅助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PNF)训练,对照组患者除上述PNF训练外接受上述其他疗法治疗,探讨PNF配合电针疗法对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状况以及ADL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配合电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晓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炎性反应的影响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炎性反应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T1时,两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到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可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降低炎性反应。

    作者:王秋红;徐全辉;姜德哲;薛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晚上服用20 mg。对照组口服托伐他汀钙,晚上服用20 mg。2组患者均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干预,6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3年后对患者行头颅MRA检查,并与3年前狭窄血管进行比较,判断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19条狭窄血管改善。对照组有14条狭窄血管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损、肌肉损害等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均有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作者:覃浩强;韦寅;钟盛武;何奇檀;杨仕良;谢俏;周连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定为老年组,另外选取中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即定为中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检查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及症状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老年心律失常的具体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存在胸闷、心肌功能减弱、胸闷痛、头晕、心悸症、晕厥等症状者较多,且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病症特点,及早调整其心率状态、改善其心肺功能、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

    作者:热孜完古丽·依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障碍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周鑫;梁亚州;胡天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