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梁亚州;胡天勇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穿刺时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慰剂治疗,观察组进行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神经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指脉氧压(SPO2)。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和神经麻木,观察组疼痛及麻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个阶段的MAP、HR和SPO2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效果较优,可促进患者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在治疗中的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对寰枢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寰枢椎骨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骨关节炎于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提升疗效,缓解患者痛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大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可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陈义;朱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病情随访,记录华法林用量、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患者1002例中出现并发症34例,其中出血12例,栓塞22例,相比栓塞组与正常组,出血组患者的华法林用量、PT、NR指标值均明显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给予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利于及时控制INR指标值,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评价PD患者睡眠质量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改良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组PDSS总评分为(81.37士19.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78士1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ESS平均得分(7.08±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HAMD及MMSE评分结果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常见,并受年龄、抑郁、认知状态等因素影响,与H-Y分期无关,临床应重视睡眠障碍的治疗。
作者:辛华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9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加味连朴饮,结束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加味连朴饮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较之对照组的5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时,加味连朴饮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临床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美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体位性低血压(OH)发病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症状隐匿,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且无统一诊疗方案。本文就目前对OH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徐加加;谢志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姚凯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同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9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照当时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加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入院初监测患者基线体温及住院期间体温1次/6 h,依据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正常体温组。治疗结束后安排出院,出院后1~3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病情,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死亡、再入院等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两年后发现,低体温组同体温正常组比较,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再入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低体温,可能为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杜海林;涂富莲;薛斌;吴晓宇;黄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94.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且观察组患者Sper-tus量表的体力限制、情绪控制、症状、社会限制四个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武翠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全方位护理对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5例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环境、心理、生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修耕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耿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高中药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判断疗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疗效显著,时间较短,满意度高。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药物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通冻干粉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确切疗效的方法。
作者:王海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