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跃滨
目的:探讨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通过调查甲型流感病毒患者48例,研究板蓝根的抗病毒性;利用试管稀释的方法检测出板蓝根的抗菌性;观察板蓝根的消肿、解热的作用。通过对我院以往的服用过板蓝根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板蓝根对甲型流感患者直接作用的有效率为100.00%,板蓝根对于甲型流感患者治疗作用的有效率为68.75%,板蓝根对于甲型流感患者预防作用的有效率为81.25%。了解到板蓝根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板蓝根能够很好的抑制病毒、细菌、机体内的毒素、解热、消肿,提升服用者的免疫能力;板蓝根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过敏反应,患者患有荨麻疹、多发性肉芽肿、发生溶血发应、严重影响到服用者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机制观察其是否能够服用板蓝根,从而能够确保患者安全服用药物。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糖尿病肾病(DN)也称肾小球硬化症,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继而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DN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作一综述。
作者:王婷;丁英钧;王燕炯;翟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调查,同时对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我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调查患者疗效,同时调查患者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为(91.2±11.8)次/min,舒张压平均为(82.5±6.7)mmhg,收缩压平均为(135.2±11.4)mmhg,且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云攀;刘美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社区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意愿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全面性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就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更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脑血栓患者采用全面性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隋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被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30例。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佳,如SBP、DBP、HR、LVEF等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有效的改善,且应用安全性理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跃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补肾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86例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补肾中药复方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姜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实践探讨颈部血管彩超(US)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经我院转诊至当地某三甲医院行US脑卒中早期筛查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US检查后再次进行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其中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吻合率分别为75%和88.88%。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 US检测能够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与狭窄程度,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定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消渴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消渴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87%;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Cys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渴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状况非常有利,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玉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下增加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是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包括集体教育、个别讲解。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方式、服药、门诊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得分明显提升,而在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患者对药物及门诊随访的依从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任春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2015年9月6日我院收治的69岁男性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因“胸痛6天,再发加重17 h,晕厥2次”入院。入院前6天突发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紧缩感,可忍受,症状持续2天自行缓解。17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部位同前,程度加重,并持续不能缓解,仍未就诊,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先后出现2次意识完全丧失,持续约5 min/次可自行苏醒,于当天上午10时左右入我院急诊就诊,查体:BP90/52 mmHg(多巴胺维持),神志清,呼吸稍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颈静脉怒张,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查肌钙蛋白T(CTnT)5.86 u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66.5 U/L,白细胞16.05×109/L、血红蛋白(HB)135g/l、血小板(PTL)47×10^9/L、中性粒细胞86.9%,D-二聚体3890 ug/L,肌酐306 u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不明显。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未正规体检,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诊断:(1)胸痛查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Ⅳ级;(2)肾功能不全。
作者:陈小艳;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体位性低血压(OH)发病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症状隐匿,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且无统一诊疗方案。本文就目前对OH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徐加加;谢志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胸痹”和“中风”,传统中医对此类疾病有详细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方药。根据中医理论,治疗疾病应抓住主要病因。心脑血管疾病无论那种证型,都存在“血瘀”问题,因此,活血化瘀法对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尤为明显。另外,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尤为明显,而中药红曲中含有他汀物质。本文就传统中医活血化瘀方剂与中药红曲相结合,论述其组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作者:庞会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3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探究双侧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峰值流速(PV)、阻力指数(RI)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双侧CCA内径、双侧ICA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MT、PV、RI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赵敏;梁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定为老年组,另外选取中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即定为中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检查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及症状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老年心律失常的具体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存在胸闷、心肌功能减弱、胸闷痛、头晕、心悸症、晕厥等症状者较多,且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病症特点,及早调整其心率状态、改善其心肺功能、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
作者:热孜完古丽·依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通冻干粉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确切疗效的方法。
作者:王海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