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红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庞会心

关键词:活血化瘀, 红曲, 心脑血管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胸痹”和“中风”,传统中医对此类疾病有详细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方药。根据中医理论,治疗疾病应抓住主要病因。心脑血管疾病无论那种证型,都存在“血瘀”问题,因此,活血化瘀法对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尤为明显。另外,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尤为明显,而中药红曲中含有他汀物质。本文就传统中医活血化瘀方剂与中药红曲相结合,论述其组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NF 配合电针疗法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NF配合电针疗法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电针疗法、内科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以及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的同时辅助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PNF)训练,对照组患者除上述PNF训练外接受上述其他疗法治疗,探讨PNF配合电针疗法对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状况以及ADL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配合电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晓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进展

    糖尿病肾病(DN)也称肾小球硬化症,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继而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DN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作一综述。

    作者:王婷;丁英钧;王燕炯;翟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观察QT、心率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临床一般护理方式,护理组则采用护理支持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高中药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判断疗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疗效显著,时间较短,满意度高。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药物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旨在丰富相关临床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待护理一段时间,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及围产儿结局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适当干预,可降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对减轻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孕妇生活及生产质量,各大医院须注重采用干预方法。

    作者:盖永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心功能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乙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E/A比值进行记录与对比,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与同工酶。结果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程度和肝功能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损害过程中发挥出协同作用。今后必须要加大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研究,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长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单独化疗对比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试析采用单独化疗与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试验组则采用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CD4+、CD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贾金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疗法处理,研究组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效果、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室性、室上性及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钾、血清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不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武雯涛;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患者116例,利用随机法平均分为石决明散组与空白对照组,各58例。做好标记,空白对照组采取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石决明散组采取石决明散治疗,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石决明散组的痊愈患者多余空白对照组,无效患者的数量也少于空白对照组,另外,经过数据处理,发现石决明散组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与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相比,它可以更好的改善丝状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更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7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评价PD患者睡眠质量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改良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组PDSS总评分为(81.37士19.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78士1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ESS平均得分(7.08±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HAMD及MMSE评分结果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常见,并受年龄、抑郁、认知状态等因素影响,与H-Y分期无关,临床应重视睡眠障碍的治疗。

    作者:辛华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心脑血管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该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6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QOL(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脑血管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患者给予多方面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症状及不良情绪,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屈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Hs-CRP 与血脂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近几年来不同类型冠心病住院患者390例,与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进行对照比较。根据不同类型冠心病的不同病种对hs-CRP浓度、血脂水平的差异作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病种Hs-CRP检测浓度不同,其中脑出血组、脑梗塞组、颅脑外伤组、颅内占位性病变组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均较健康体检组高(P<0.05)。血脂水平四组患者HDL-C、APOA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种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检测力度。

    作者:韩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同症的中青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老年患者出血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其次为胃癌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组出血病因多见于消化道溃疡,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病率为37.5%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12.20%,且肺部感染为老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状。老年组出现暗红色血便、呕血、仅排黑便、低血压及休克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老年组死亡例数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在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应加强注意。

    作者:张立;徐光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

    目的:试析自拟中药方剂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巧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