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盖永芹

关键词:孕期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危孕妇,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研究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旨在丰富相关临床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待护理一段时间,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及围产儿结局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适当干预,可降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对减轻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孕妇生活及生产质量,各大医院须注重采用干预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心脑血管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该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6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QOL(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脑血管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患者给予多方面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症状及不良情绪,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屈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并发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76例和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并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申伟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FIM、Barthel评分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心功能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乙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E/A比值进行记录与对比,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与同工酶。结果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程度和肝功能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损害过程中发挥出协同作用。今后必须要加大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研究,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长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连朴饮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9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加味连朴饮,结束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加味连朴饮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较之对照组的5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湿热阻胃证消化性溃疡时,加味连朴饮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临床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美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RI 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特点。结果37例患者,MRI共显示病灶78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病灶分别有21个、32个和25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的患者MRI在软骨层内出现短T1信号、长T2信号及关节面下骨质片状边界模糊的长T1稍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边缘毛糙模糊,韧带内信号不均MRI T1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低相混合的信号,而T2W1则呈现条线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断裂者韧带连续性中断,变形挛缩;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MRI呈现为在低信号的三角形区域内出现条线状高信号影,撕裂者达关节面缘,或低信号的三角形半月板截断、移位变形(桶柄样撕裂)。结论不同膝关节损伤患者MRI信号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依此对具体病症进行诊断,对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康志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比两组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27例(62.79%),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15例(34.88%)。研究组患者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从多个渠道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使得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加,要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患者夜间的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预防夜间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颈部浅表淋巴结 B 超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征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借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声像图分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分析后,良性病变31例(39.7%),颈部浅表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患者有47例(60.3%),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的长度、内部回声、阻力指数等采用声像学进行检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忠波;巩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高血压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探究因常规治疗为基础,对肺心病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改善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期患98例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抗纤溶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抗纤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抗纤溶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对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可全面改善患者血液流动速度,降低血栓发生概率,帮助其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修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落实术前准备及术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加强针对预防瓣周漏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瓣周漏的发生。

    作者: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老年难治性胃溃疡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老年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老年难治性胃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给所有患者使用当归补血加味汤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疗效比较好,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2%,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明显。结论对老年难治性胃溃疡采用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疗效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定为老年组,另外选取中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即定为中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检查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及症状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老年心律失常的具体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存在胸闷、心肌功能减弱、胸闷痛、头晕、心悸症、晕厥等症状者较多,且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病症特点,及早调整其心率状态、改善其心肺功能、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

    作者:热孜完古丽·依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12例,治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诊疗进展

    体位性低血压(OH)发病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症状隐匿,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且无统一诊疗方案。本文就目前对OH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徐加加;谢志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脾胃虚弱型胃炎采用参苓山蛸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参苓山蛸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浅表性胃炎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参苓山蛸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胃脘腹胀、暖气、反酸、恶心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1年复发3.2%(2/63);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2.9%,复发率14.5%(9/6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山蛸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浅表性胃炎效果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快速改善的同时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