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将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性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以后的治疗中运用。
作者:田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FIM、Barthel评分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并发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76例和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并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申伟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落实术前准备及术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加强针对预防瓣周漏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瓣周漏的发生。
作者: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治疗后NO(一氧化氮)、NOS(氮气加速指标)、SOD(肝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ET(射血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竹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耳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耳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1月因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3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59岁以下93例,60岁以上137例,男161例,女69例。目测法判断有无耳折。结果耳折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正向一致性(Kappa=0.23,标准误0.07,p=0.00)。耳折判断低龄(<60岁者)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6%,特异性为47.06%,阳性预测值为72.31%,阴性预测值为57.14%,阳性似然比1.50,阴性似然比0.43。耳折判断女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9.36%,特异性为40.91%,阳性预测值为76.36%,阴性预测值为64.29%,阳性似然比1.51,阴性似然比0.26。结论耳折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耳折对低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马卫武;杨天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合并高血压焦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血压稳定情况及焦虑改善情况,焦虑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状态均高于正常,但观察组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均较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3.940、5.312,P<0.05)。结论正确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情况。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糖尿病肾病(DN)也称肾小球硬化症,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继而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DN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作一综述。
作者:王婷;丁英钧;王燕炯;翟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可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陈义;朱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评价普外科不同麻醉方法术后护理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术后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术后去枕平卧6 h然后改为半卧位;观察组术后直接行半卧位或低半卧位,对两组护理体位效果。结果在头痛、呕吐、眩晕、不适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颈丛麻醉的患者,有必要于术后行舒适体位,以此使患者体位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崔光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3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15例。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征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借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声像图分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分析后,良性病变31例(39.7%),颈部浅表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患者有47例(60.3%),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的长度、内部回声、阻力指数等采用声像学进行检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忠波;巩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舒适护理之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