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丽
半乳糖凝集素-3介导心脏纤维化,是心力衰竭预后生物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独立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死亡率。目前HF治疗方法对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晓静;张雪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高中药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判断疗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疗效显著,时间较短,满意度高。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药物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B超声像图特征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借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声像图分析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分析后,良性病变31例(39.7%),颈部浅表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患者有47例(60.3%),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的长度、内部回声、阻力指数等采用声像学进行检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部浅表性淋巴结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忠波;巩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护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耿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饮水法治疗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3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予以强化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水化治疗对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李贵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同症的中青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老年患者出血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其次为胃癌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组出血病因多见于消化道溃疡,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病率为37.5%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12.20%,且肺部感染为老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状。老年组出现暗红色血便、呕血、仅排黑便、低血压及休克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老年组死亡例数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在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应加强注意。
作者:张立;徐光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患者116例,利用随机法平均分为石决明散组与空白对照组,各58例。做好标记,空白对照组采取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石决明散组采取石决明散治疗,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石决明散组的痊愈患者多余空白对照组,无效患者的数量也少于空白对照组,另外,经过数据处理,发现石决明散组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与贝复舒滴眼液和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相比,它可以更好的改善丝状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更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联合自配中药进行小儿腹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进行腹泻治疗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单纯的采用头孢呋辛钠联合自配中药的方式来治疗,对照组的患儿则单纯采用头孢呋辛钠来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等方面明显的好于对照组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联合中药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以及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落实术前准备及术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加强针对预防瓣周漏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瓣周漏的发生。
作者: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炎性反应的影响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炎性反应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T1时,两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到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可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降低炎性反应。
作者:王秋红;徐全辉;姜德哲;薛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实践探讨颈部血管彩超(US)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经我院转诊至当地某三甲医院行US脑卒中早期筛查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US检查后再次进行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其中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吻合率分别为75%和88.88%。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 US检测能够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与狭窄程度,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定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被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30例。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佳,如SBP、DBP、HR、LVEF等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有效的改善,且应用安全性理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跃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尚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疗法处理,研究组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效果、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室性、室上性及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钾、血清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不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武雯涛;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临床一般护理方式,护理组则采用护理支持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