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降血压治疗分析

陈强

关键词:高血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降血压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3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15例。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索全方位护理对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5例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环境、心理、生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修耕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探究因常规治疗为基础,对肺心病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改善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期患98例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抗纤溶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抗纤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抗纤溶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对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可全面改善患者血液流动速度,降低血栓发生概率,帮助其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修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Hs-CRP 与血脂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近几年来不同类型冠心病住院患者390例,与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进行对照比较。根据不同类型冠心病的不同病种对hs-CRP浓度、血脂水平的差异作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病种Hs-CRP检测浓度不同,其中脑出血组、脑梗塞组、颅脑外伤组、颅内占位性病变组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均较健康体检组高(P<0.05)。血脂水平四组患者HDL-C、APOA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种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检测力度。

    作者:韩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士品质培养着眼点探讨

    目的:探究护士优良品质培养的方法,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以优良品质作为评价护士的导向,以培养和挖掘护士的爱心为切入点,注重换位思考,在培养护士的同时融入情感,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人性化的帮助,不断进行文化素质培养,促进护患交流,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与减压,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结果通过多方面地对护士进行品质的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要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首先应对护士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在整体上得以提升,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作者:王玉红;白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脑血栓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社区收治的老年脑血栓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意愿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全面性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就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更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脑血栓患者采用全面性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隋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心肌病常规治疗(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超声心动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58±6)%、LVEDd(58.72±5.08)mm、CO (4.47±0.23)L/min相较于对照组(48±6)%、(62.10±5.19)mm、(3.77±1.16)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相较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邱喜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50例

    目的:分析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灸组治疗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治疗中行针灸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缩短排气时间,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敏;隋宏;窦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7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评价PD患者睡眠质量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改良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PD患者病情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D组PDSS总评分为(81.37士19.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78士1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ESS平均得分(7.08±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HAMD及MMSE评分结果呈等级正相关。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常见,并受年龄、抑郁、认知状态等因素影响,与H-Y分期无关,临床应重视睡眠障碍的治疗。

    作者:辛华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对比探讨

    目的:探索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120例,并将其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氧水结合甲硝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总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治疗后NO(一氧化氮)、NOS(氮气加速指标)、SOD(肝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ET(射血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竹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临床一般护理方式,护理组则采用护理支持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支持,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老年难治性胃溃疡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老年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老年难治性胃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给所有患者使用当归补血加味汤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疗效比较好,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2%,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明显。结论对老年难治性胃溃疡采用当归补血加味汤治疗,疗效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同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9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照当时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加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入院初监测患者基线体温及住院期间体温1次/6 h,依据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正常体温组。治疗结束后安排出院,出院后1~3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病情,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死亡、再入院等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两年后发现,低体温组同体温正常组比较,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再入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低体温,可能为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杜海林;涂富莲;薛斌;吴晓宇;黄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降血压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3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15例。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深径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深径的B超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应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深径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旨在丰富相关临床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待护理一段时间,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及围产儿结局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适当干预,可降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对减轻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孕妇生活及生产质量,各大医院须注重采用干预方法。

    作者:盖永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