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50例

李敏;隋宏;窦林

关键词:针灸, 恶性肿瘤, 胃肠功能紊乱
摘要:目的:分析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灸组治疗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治疗中行针灸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缩短排气时间,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比两组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27例(62.79%),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15例(34.88%)。研究组患者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从多个渠道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使得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加,要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患者夜间的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预防夜间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索全方位护理对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5例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环境、心理、生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修耕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疗法处理,研究组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效果、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研究组室性、室上性及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钾、血清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不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武雯涛;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同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9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照当时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正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加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入院初监测患者基线体温及住院期间体温1次/6 h,依据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正常体温组。治疗结束后安排出院,出院后1~3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病情,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死亡、再入院等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两年后发现,低体温组同体温正常组比较,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再入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低体温,可能为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杜海林;涂富莲;薛斌;吴晓宇;黄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对比探讨

    目的:探索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120例,并将其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氧水结合甲硝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总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7%,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姚凯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小组不同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舒适护理之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50例

    目的:分析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灸组治疗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组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治疗中行针灸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缩短排气时间,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敏;隋宏;窦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同症的中青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老年患者出血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其次为胃癌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组出血病因多见于消化道溃疡,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病率为37.5%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12.20%,且肺部感染为老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状。老年组出现暗红色血便、呕血、仅排黑便、低血压及休克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老年组死亡例数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在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应加强注意。

    作者:张立;徐光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病情随访,记录华法林用量、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患者1002例中出现并发症34例,其中出血12例,栓塞22例,相比栓塞组与正常组,出血组患者的华法林用量、PT、NR指标值均明显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给予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利于及时控制INR指标值,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12例,治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尚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合并高血压焦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血压稳定情况及焦虑改善情况,焦虑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状态均高于正常,但观察组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均较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3.940、5.312,P<0.05)。结论正确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及血压情况。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单独化疗对比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试析采用单独化疗与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试验组则采用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CD4+、CD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医扶正消积法治疗结肠癌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贾金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RI 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特点。结果37例患者,MRI共显示病灶78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病灶分别有21个、32个和25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的患者MRI在软骨层内出现短T1信号、长T2信号及关节面下骨质片状边界模糊的长T1稍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边缘毛糙模糊,韧带内信号不均MRI T1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低相混合的信号,而T2W1则呈现条线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断裂者韧带连续性中断,变形挛缩;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MRI呈现为在低信号的三角形区域内出现条线状高信号影,撕裂者达关节面缘,或低信号的三角形半月板截断、移位变形(桶柄样撕裂)。结论不同膝关节损伤患者MRI信号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依此对具体病症进行诊断,对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康志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辨证施护在三级护理查房中的实践应用

    目的:通过开展辨证施护三级护理查房,探讨对中医护理质量及各级护理人员中医理论与技术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内科10个病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即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开展辨证施护护理查房。结果实施辨证施护三级护理查房后中医护理质量、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量、低年资护理人员中医理论成绩、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开展辨证施护三级护理查房,有助于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判断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外因,从而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采取正确的施护方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和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颖;吴清清;刘晓宁;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观察QT、心率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