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铁军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导致的,从而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带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董凯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12例,治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膏药外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饮水法治疗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3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予以强化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水化治疗对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李贵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强使用化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急诊PCI手术前后强化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在急诊PCI手术前后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 (S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Cr、SCysC显著低于对照组,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手术前后强使用化阿托伐他汀可以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
作者:苗丽;宋建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消渴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消渴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87%;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Cys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渴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状况非常有利,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玉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病情随访,记录华法林用量、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患者1002例中出现并发症34例,其中出血12例,栓塞22例,相比栓塞组与正常组,出血组患者的华法林用量、PT、NR指标值均明显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给予适量的华法林进行抗凝利于及时控制INR指标值,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FIM、Barthel评分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穿刺时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慰剂治疗,观察组进行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神经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指脉氧压(SPO2)。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和神经麻木,观察组疼痛及麻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个阶段的MAP、HR和SPO2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效果较优,可促进患者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在治疗中的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障碍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周鑫;梁亚州;胡天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21.05%,显著低于实验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良好。
作者:左少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旨在丰富相关临床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待护理一段时间,从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及围产儿结局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适当干预,可降低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对减轻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孕妇生活及生产质量,各大医院须注重采用干预方法。
作者:盖永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加味归肾汤对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是3.3%,并发症率是3.3%;对照组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73.4%,发症率是33.33%,复发率是10%。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归肾汤治疗肾虚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被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30例。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佳,如SBP、DBP、HR、LVEF等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有效的改善,且应用安全性理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跃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比两组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27例(62.79%),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15例(34.88%)。研究组患者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从多个渠道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使得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加,要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患者夜间的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预防夜间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27.36±10.42)mmHg、DPB (76.12±5.29)mmH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美芹;刘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尚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观察QT、心率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