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与研究

陈永富;杨志波;秦英科;施云军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对照组主要采用内科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康复治疗疗效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和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对比探讨

    目的:探索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120例,并将其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氧水结合甲硝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总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氧水结合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穿刺时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安慰剂治疗,观察组进行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神经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指脉氧压(SPO2)。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点疼痛和神经麻木,观察组疼痛及麻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个阶段的MAP、HR和SPO2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效果较优,可促进患者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在治疗中的效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从事的工作活动,是结合了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及社会医学的全科医疗活动,其整合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临床医疗专科的服务,故具有“全科”特点。全科医疗属于一体化的保健医疗服务体系,其以个人为中心服务对象,常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范围,是综合性的防治保健基层医疗系统。基于中医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医学理论指导下,中医全科医疗整合了多门医学领域的专科知识和医疗技能,充分发挥出中医全科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特色及优势服务作用,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全科医生在预防、临床诊疗、保健、康复及养生等多方面充当着教育指导者、协调服务者,甚至扮演着卫生健康的守门人角色。中医的理念是“治未病”,主要是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及瘥后防复等思想的贯彻,在临床预防医疗、临床诊治医疗、康复医疗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特此重点探讨了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心肌病常规治疗(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超声心动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58±6)%、LVEDd(58.72±5.08)mm、CO (4.47±0.23)L/min相较于对照组(48±6)%、(62.10±5.19)mm、(3.77±1.16)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相较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邱喜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诊疗进展

    体位性低血压(OH)发病率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症状隐匿,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且无统一诊疗方案。本文就目前对OH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徐加加;谢志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进展

    糖尿病肾病(DN)也称肾小球硬化症,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继而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DN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作一综述。

    作者:王婷;丁英钧;王燕炯;翟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析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及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FIM、Barthel评分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通冻干粉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确切疗效的方法。

    作者:王海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心功能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乙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E/A比值进行记录与对比,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与同工酶。结果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程度和肝功能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损害过程中发挥出协同作用。今后必须要加大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研究,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长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同症的中青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并存症、出血及病死原因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老年患者出血病因多为消化道溃疡,其次为胃癌与急性胃黏膜病变;中青年组出血病因多见于消化道溃疡,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并存病率为37.5%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12.20%,且肺部感染为老年患者主要的并发症状。老年组出现暗红色血便、呕血、仅排黑便、低血压及休克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老年组死亡例数也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在进行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时应加强注意。

    作者:张立;徐光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耳折对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预测价值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耳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耳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1月因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3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59岁以下93例,60岁以上137例,男161例,女69例。目测法判断有无耳折。结果耳折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正向一致性(Kappa=0.23,标准误0.07,p=0.00)。耳折判断低龄(<60岁者)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6%,特异性为47.06%,阳性预测值为72.31%,阴性预测值为57.14%,阳性似然比1.50,阴性似然比0.43。耳折判断女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9.36%,特异性为40.91%,阳性预测值为76.36%,阴性预测值为64.29%,阳性似然比1.51,阴性似然比0.26。结论耳折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耳折对低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马卫武;杨天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8只,分离其胸主动脉环,根据是否去内皮分为内皮完整组40例和去内皮组28例,内皮完整组按随机数字法再分为格列苯脲干预亚组20例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20例,格列苯脲干预亚组接受非特异性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的预处理,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干预亚组接受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的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效应。结果浓度为1*10-5mol/L的利拉鲁肽对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但对内皮完整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作用更强(P<0.05);利拉鲁肽对格列苯脲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预处理后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幅度与未处理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具有确切的舒张效应,其机制与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作者:李俊葓;马玉健;夏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出血后脑血肿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肿吸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肺心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健康者46名作为常规组,均接受了常规检查和心脏检查,包括了解到了患者的脉搏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患者心动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了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输出量、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心输出量、左右心室舒展末期内径、脉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Tei指数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测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作者:杨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颈部血管彩超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实践探讨颈部血管彩超(US)在老年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经我院转诊至当地某三甲医院行US脑卒中早期筛查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US检查后再次进行DSA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循环系统:颈总动脉分叉处吻合率为72.22%;其中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的吻合率分别为75%和88.88%。后循环系统:US对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低,只适用于闭塞的椎动脉的判定。结论 US检测能够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与狭窄程度,为脑卒中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莫定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7%,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冠心病是严重的危及人类生存的疾病之一,是二十一世纪医学面临的挑战,其治疗在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案。但是临床的治疗中存在着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的问题,下面就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作者:陈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