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7%,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诊治疗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定为老年组,另外选取中年心律失常患者78例,即定为中年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检查情况,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及症状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老年心律失常的具体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存在胸闷、心肌功能减弱、胸闷痛、头晕、心悸症、晕厥等症状者较多,且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病症特点,及早调整其心率状态、改善其心肺功能、尽量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以及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预防和及早治疗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
作者:热孜完古丽·依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姚凯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晚上服用20 mg。对照组口服托伐他汀钙,晚上服用20 mg。2组患者均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进行干预,6个月后复查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3年后对患者行头颅MRA检查,并与3年前狭窄血管进行比较,判断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19条狭窄血管改善。对照组有14条狭窄血管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无严重肝损、肌肉损害等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对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防治多发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恶化均有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优于阿托伐他汀钙。
作者:覃浩强;韦寅;钟盛武;何奇檀;杨仕良;谢俏;周连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索全方位护理对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55例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环境、心理、生活、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修耕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并发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76例和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并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申伟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护理总有效率;选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2±5.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52.4)mL,患者满意度为(94.7±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等心理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药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高中药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判断疗效,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疗效显著,时间较短,满意度高。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药物应用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比两组患者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27例(62.79%),对照组患者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发生心绞痛15例(34.88%)。研究组患者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以从多个渠道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使得夜间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加,要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患者夜间的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时纠正,预防夜间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蒲参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40例作为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蒲参胶囊加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以血脂水平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对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高于对照组,其对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尤其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其优势表现在对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上。
作者:陈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导致的,从而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带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董凯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西医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延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魏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障碍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周鑫;梁亚州;胡天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对鉴别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的起源于右冠窦和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ECG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对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V2S/AV3R比值高于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后间隔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75%,特异性66.7%;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移行在V3,特异性58.3%,敏感度100%,准确性70.8%。结论体表心电图图形特征,对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和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定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德启;欧知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选取2015年9月6日我院收治的69岁男性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因“胸痛6天,再发加重17 h,晕厥2次”入院。入院前6天突发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紧缩感,可忍受,症状持续2天自行缓解。17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部位同前,程度加重,并持续不能缓解,仍未就诊,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先后出现2次意识完全丧失,持续约5 min/次可自行苏醒,于当天上午10时左右入我院急诊就诊,查体:BP90/52 mmHg(多巴胺维持),神志清,呼吸稍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颈静脉怒张,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查肌钙蛋白T(CTnT)5.86 u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66.5 U/L,白细胞16.05×109/L、血红蛋白(HB)135g/l、血小板(PTL)47×10^9/L、中性粒细胞86.9%,D-二聚体3890 ug/L,肌酐306 u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不明显。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未正规体检,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诊断:(1)胸痛查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Ⅳ级;(2)肾功能不全。
作者:陈小艳;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5%,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7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伴心血管病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闫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耳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耳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1月因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3例与对照组57例,其中59岁以下93例,60岁以上137例,男161例,女69例。目测法判断有无耳折。结果耳折与冠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正向一致性(Kappa=0.23,标准误0.07,p=0.00)。耳折判断低龄(<60岁者)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6%,特异性为47.06%,阳性预测值为72.31%,阴性预测值为57.14%,阳性似然比1.50,阴性似然比0.43。耳折判断女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9.36%,特异性为40.91%,阳性预测值为76.36%,阴性预测值为64.29%,阳性似然比1.51,阴性似然比0.26。结论耳折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耳折对低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马卫武;杨天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通过调查甲型流感病毒患者48例,研究板蓝根的抗病毒性;利用试管稀释的方法检测出板蓝根的抗菌性;观察板蓝根的消肿、解热的作用。通过对我院以往的服用过板蓝根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板蓝根对甲型流感患者直接作用的有效率为100.00%,板蓝根对于甲型流感患者治疗作用的有效率为68.75%,板蓝根对于甲型流感患者预防作用的有效率为81.25%。了解到板蓝根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板蓝根能够很好的抑制病毒、细菌、机体内的毒素、解热、消肿,提升服用者的免疫能力;板蓝根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过敏反应,患者患有荨麻疹、多发性肉芽肿、发生溶血发应、严重影响到服用者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机制观察其是否能够服用板蓝根,从而能够确保患者安全服用药物。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尚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