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锋
目的 探讨盐酸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1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以及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得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较之单纯应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能够加强药物所发挥的作用,缩短药物显效时间,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缓解,从而促进患者抑郁症的减轻,应作为临床首选.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川崎病静脉内注射IVIG治疗耐药的危险因素积分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院行IVIG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2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IVIG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109例与无效组19例.分析加权积分丙种球蛋白耐药危险因素.结果 有效组的AST、ALT、LDH、CRP、总胆红素水平均比无效组低,血小板、血钠水平均比无效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治疗静注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积分可预测IVIG无反应,以及冠脉损伤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张群群;苏军;吕艳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时应用中医辨证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7月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西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时应用中医辩证法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正合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采用中西结合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腹泻患儿6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单药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治性腹泻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汉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注入硝酸甘油,观察组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 0-3级)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达到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心肌再灌注能力,改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红;付敏;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评估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人流术后月经稀少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SAS与炎症密切相关,肥胖、间断低氧、机械应力损伤是造成OSAS的主要因素.OSAS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有很多研究证实炎症因子和代谢紊乱均可导致睡眠紊乱.本文旨在探讨炎症因子与代谢指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提出了可能的新的检验指标,为深入探讨OSAHS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艳梅;陈爱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力衰竭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54例(19.3%)合并脑血管病;68例(24.3%)合并器质性心脏病;89例(31.8%)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68例(60.0%)合并脏器功能不全.2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有69例,占24.6%.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76.3±3.8)岁明显比无心衰患者(73.6±3.4)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老年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8例(55.1%)LVEF超过5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31例(44.9%)LVEF低于50%,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瓣膜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急诊手术、肺功能异常、年龄与性别是引起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发病受到基础病、手术、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心衰的发病风险,需要确保老年危重症患者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良好的肾脏功能,适当的减少手术.同时,需要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的特征,对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俞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1 心肺运动试验概述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X)综合工程学及医学中运动与气体代谢测试的技术,通过对运动状态下的摄氧量(VO 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心率(HR)、分钟通气量(VE)等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心肺等脏器对运动的反应,从而评估心肺功能状态(见图1).CPX是将心与肺作为整体,无创、定量而客观地评价心肺储备功的科学工具,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用于评价心肺储备能力和心肺协调性水平的普遍且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也是心脏康复中开具运动处方的理论基础.
作者:关怀敏;罗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再度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农村为44.60%,城市为42.51%,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农村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灾区,这与基层医疗模式滞后等诸多因素有关,基层医疗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医学模式阶段,以患者为中心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没有得到普及和重视,重治疗而轻预防与康复,所以,基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持续攀高.荟萃分析显示,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全因病死率下降8%~37%,心源性病死率下降7%~38%,猝死降低37%.因此,心脏康复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心脏康复才能弥合医疗服务链的断裂,才能改变被动式、碎片化的医疗健康体系,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完整的医疗服务.才能达到降低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同时,心脏康复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提高其生活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病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案,试验组采取联合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谷聪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检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依那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各90例,根据诊室血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轻、高度高血压总有效率为94.4%,不良反应发生6例;硝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12例.结论 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都非常好,但硝苯地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依那普利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王文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患儿100例,其中男孩占到55%,女孩占到45%,年龄大体分布在1~10岁,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常见的各种因素.结果 心血管儿科护理中常见不安全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服务意识占35%;责任意识:32%;业务能力20%;交互能力:13%.结论 提高心血管儿科护理人员的担当意识,防患于未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应措施,以此将心血管儿科常见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控制在低限度.
作者:王洁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冠心病的临床干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三种,但实际上心脏康复治疗的作用在冠心病患者的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还是重在疾病的下游治疗,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工作还很不完善、很不到位.本文谈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价值、目前面临的困惑以及如何规范开展心脏康复管理工作.
作者:赵明中;郝晓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血管合并症,将其分成常规组(无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70例与观察组(心血管合并慢阻肺患者)102例.按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类型,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分成A组35例、B组22例、C组20例、D组25例.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对各组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2.5±0.3)次、死亡率为10.47%高于常规组的(1.3±0.4)次、2.33%(P<0.05);观察组四小组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次数、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则会使COPD患者死亡的几率加大,且增加急性加重的次数,因此,临床需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
作者:易园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配合治疗度、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自我保护能力、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治疗护理,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水平更为明显,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护理干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针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来评价及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及健康生活方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下降,但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但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改善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值得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仲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在输血检验中,对比并研究盐水法与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受血者114例,分为对照组(采用盐水法)与观察组(采用低离子聚凝胺),各57例,研究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中稳定性94.7%、准确度96.5%、阳性检出率14.03%、耗时(3.6±0.2)min、灵敏度98.2%;对照组中稳定性78.9%、准确度75.4%、阳性检出率3.5%、耗时(8.3±0.5)min、灵敏度80.7%;因此,观察组的应用价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的盐水法,然而其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阳娟;黄骥;阳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且PaO2水平较对照组低,PaCO2和SaO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