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马丽

关键词:依那普利, 硝苯地平, 联合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予以服用依那普利,B组予以服用硝苯地平,C组予以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两种药物.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均有所下降,A组与B组幅度下降不明显,C组相较于A、B两组幅度下降效果显著.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以及小骨孔开颅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微创穿刺治疗方法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小骨孔开颅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微创穿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血肿情况较小骨孔开颅治疗手段相比,效果较差.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方法能够缩短住院的时间,且造成较小的创伤,但在血肿清除率方面,应用小骨孔开颅术疗效较优.

    作者:米万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

    目的 探析胺碘酮医治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取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16例.比较组采取慢心律实施治疗,0.15 g/次,3次/d;研究组服用胺碘酮实施治疗,0.2 g/次,3次/d,心律不齐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后,更改为0.2 g/次,2次/d,持续医治14天,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逐渐减少药量,剂量0.15 g/次, 1次/d.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15/16),比较组的总有效率为62.5%(10/1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比较组有5例产生不良现象,如呕吐、恶心等.结论 胺碘酮医治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现象的效果良好,使用后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运用.

    作者:杨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 对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药物动力学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在狗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在狗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满足双室模型,血药浓度表现为吸收快、消除慢.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慢、过程较长,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长,对其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原因、特点,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0月心内科护理人员36名,发放问卷调查其工作压力的来源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的变化.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护理人员主诉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多的是工作任务重及夜班加班多,所占比例分别为91.67%及83.33%;在干预后,护理人员的HAMA及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因素较多,针对护理人员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能够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症状,缓解其工作压力.

    作者: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全程组,各24例,前者给予常规措施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结果 全程组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心肌梗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急诊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抢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死亡,29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情绪稳定,顺利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达96.67%.结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

    作者:曹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人性化医护在心血管病内科护理过程中对心血管疾患者促进效果.方法 在某院选取心血管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病症进行分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程度医护,观察患者身体康复状况和心理状态.结果 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整体上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要好,住院时间也比较短,对于医院以及护士的满意度普遍比较高.结论 人性化心血管内科护理极大提高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控制心理衰竭并发症复发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作者:刘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相应处理措施与处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行介入手术(PTCA+STENT)背景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同时,针对这些临床特点而相应的给予有效处理对策进行干预.结果 本研究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3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9.5%(35/44),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支架后无复流情况而死亡.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时,极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因此,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其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必要时给予相关药物以及临时起搏器进行防护,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便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便秘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利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银杏叶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在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时应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伴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了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临床实践治疗与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同辛伐他汀联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护理方法并对其临床降压与降脂的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7%,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降脂的总有效率为74%,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总胆固醇以及平均动脉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使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其有着十分理想的疗效,值得应用并对其大力地推广.

    作者:何永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对策

    目的 探究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急诊内科进行护理时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资料中所反映的护理情况进行整理总结,找到合适的护理对策.结果 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康复出院,再入院的患者为2例,对院方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97.67%.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急诊内科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减少了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及新技术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兰;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记录两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血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较之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硝普钠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韩林海;莫利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救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实施了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70例未进行院前急救,直接行院内急救(对照组),对比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0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急救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毅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采取正常药物是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正常药物是采取精心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 采取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采取全方位精心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予以服用依那普利,B组予以服用硝苯地平,C组予以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两种药物.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均有所下降,A组与B组幅度下降不明显,C组相较于A、B两组幅度下降效果显著.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9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皮细胞在AngⅡ与AngⅣ的影响下,p22phox中mRNA与蛋白表达的增加明显,但对mRNA的影响较小.MDA测定中,pACE2会抑制患者MDA水平,减少Ang Ⅱ的生成,维持平衡性,减少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论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调控血压稳定的两大系统,两者为拮抗关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族物,其能生成血管紧张素(1-9)、水解血管紧张素Ⅰ等,在调节机体水盐代谢、氧化应激、血容量和血管张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廉亚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并观察总体效果.结果 本组55例患者经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后,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 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鲁南欣康联合通心络治疗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 探讨鲁南欣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1例,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给予鲁南欣康以及心络胶囊.观察组仅给予鲁南欣康治疗,对比观察并记录心电图ST-T变化、症状体征改善情况,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鲁南欣康单用和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鲁南欣康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鲁南欣康单独使用.

    作者:王云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针对该问题,对心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治疗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相应的糖代谢检测,在空腹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心血管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糖代谢结论.结果 从200例诊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代谢明显受损的为80例,占总数的40%,而糖尿病患者为60例,占总数的30%.结论 在相对空腹测量患者血糖的情况来说,血糖耐性实验的诊断更加的准确,及时发现心血管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对于防治患者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