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

吴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特点, 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相应处理措施与处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行介入手术(PTCA+STENT)背景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同时,针对这些临床特点而相应的给予有效处理对策进行干预.结果 本研究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3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9.5%(35/44),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支架后无复流情况而死亡.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时,极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因此,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其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必要时给予相关药物以及临时起搏器进行防护,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③

    C.专著中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目.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页码.例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行为对心肌耗氧量及血压的影响分析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肌细胞作为一种不可重生细胞,临床发生结构变化时难以逆转,在其治疗上已有各种规范治疗指南,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从HF患者的日常临床行为上研究其对心肌耗氧量、血压等常见心血管指标的影响,以了解其基本原理,并辅助临床用药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海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积极抢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一般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死亡,29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情绪稳定,顺利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达96.67%.结论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

    作者:曹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要点分析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的特点规律.全面回顾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2014年的护理工作实践,分析主要特点,探索主要规律,提出提高护理质量举措.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基本符合护理规范、适应科室特点、发挥了主要功能作用,但在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现代医疗新特点,不断满足患者的新要求、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新发展上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下更大功夫.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不断推进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

    作者:梁凤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拔管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血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直接拔管,观察组在局部麻醉的方式下进行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心率情况及拔管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拔管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现拔管反应的13例患者进行相应处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CABG)后均恢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后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行拔管,能够有效减少拔管反应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够提高恢复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操作中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顽固缺血状态、新近梗死以及少量出血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而且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克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银杏叶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在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时应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伴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了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临床实践治疗与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同辛伐他汀联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护理方法并对其临床降压与降脂的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7%,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降脂的总有效率为74%,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总胆固醇以及平均动脉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使用氨氯地平同银杏叶片联合的治疗方法,其有着十分理想的疗效,值得应用并对其大力地推广.

    作者:何永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89例流行性腮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和对照组患儿14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能够减少利巴韦林耐药性,同时提高抗病毒的功效,对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翠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0.67%,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定心汤治疗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70例.甲组服用美托洛尔联合定心汤治疗,乙组单独服用美托洛尔,丙组单独服用定心汤治疗.对比分析三组 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甲组的心率控制总有效率高于乙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定心汤对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的患者.随机对其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本护理,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病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66%,实验组心血病患者在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患者病情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对心血管病全面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这样一来,中医和西医可以实现宏观与微观上的优势互补.以前,我们对心血管病的了解是不全面、不彻底,也会有一些谬论.只有将二者结合,从个体到整体、移动到停止、宏观到微观、功能到构造、特性到共性、显性到隐性、治本到治标采取多角度、深层次的全面分析,这样可以对心血管病有深入的了解,才会提升对疾病的治疗.本文对上面相关问题进行解析.

    作者:孙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①

    A.期刊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序号]文章作者姓名,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期刊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②

    B.专著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例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采取正常药物是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正常药物是采取精心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 采取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采取全方位精心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正确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是否对患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方法 挑出我院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真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对立面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分别对每个组别进行有关高血压的正确认知教育、心理暗示与沟通、饮食方面的建议、运动方面等一系列健康及护理教育.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被健康与护理教育干预和正常状态下的患者在身体及身心等一系列方面的表现.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的对比分析,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正常状态下管理.可以认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卫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5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一般护理组有效率71.11%,综合护理组有效率为93.31%,综合护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恢复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并观察总体效果.结果 本组55例患者经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后,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 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低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低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诊的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其主要接受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4例患者,其主要单纯接受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并将其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1, P<0.05).结论 通过对低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普博;郑云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措施,并观察总体效果.结果 本组48例患者经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后,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 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