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丹
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5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一般护理组有效率71.11%,综合护理组有效率为93.31%,综合护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恢复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急诊内科进行护理时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资料中所反映的护理情况进行整理总结,找到合适的护理对策.结果 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康复出院,再入院的患者为2例,对院方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97.67%.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急诊内科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减少了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B.专著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例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全程组,各24例,前者给予常规措施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结果 全程组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心肌梗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连朴饮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18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连朴饮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0%高于对照组的7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朴饮辅助枸橼酸铋钾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枸橼酸铋钾起效快,连朴饮药力持久,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鼎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心脉麻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服用复脉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脉麻痹阻型心律失常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级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中医复脉汤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药物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脉汤治疗心脉麻痹阻型疗效显著,能有效地调节血脉与神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兰;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记录两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血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较之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硝普钠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韩林海;莫利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便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便秘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利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在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措施,并观察总体效果.结果 本组48例患者经治疗和临床护理干预后,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 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相应处理措施与处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两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行介入手术(PTCA+STENT)背景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同时,针对这些临床特点而相应的给予有效处理对策进行干预.结果 本研究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35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9.5%(35/44),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支架后无复流情况而死亡.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时,极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因此,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其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必要时给予相关药物以及临时起搏器进行防护,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正确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是否对患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方法 挑出我院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真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对立面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分别对每个组别进行有关高血压的正确认知教育、心理暗示与沟通、饮食方面的建议、运动方面等一系列健康及护理教育.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被健康与护理教育干预和正常状态下的患者在身体及身心等一系列方面的表现.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的对比分析,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正常状态下管理.可以认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卫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微创左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微创左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67例患儿均未出现死亡.患儿在术后心脏杂音均全部消失,术后均给予患儿1~4天抗生素治疗,留置胸管24 h,共引流胸液10~80 mL.67例患儿中,出现并发胸腔积液2例,抽出积液约130 mL,并发胸膜外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不张2例.结论 采用左腋下直切口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创口美观,需要手术器械简单且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金中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诊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9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皮细胞在AngⅡ与AngⅣ的影响下,p22phox中mRNA与蛋白表达的增加明显,但对mRNA的影响较小.MDA测定中,pACE2会抑制患者MDA水平,减少Ang Ⅱ的生成,维持平衡性,减少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论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调控血压稳定的两大系统,两者为拮抗关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族物,其能生成血管紧张素(1-9)、水解血管紧张素Ⅰ等,在调节机体水盐代谢、氧化应激、血容量和血管张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廉亚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动脉硬化指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红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酸酯类、他汀类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联合万爽力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冠心病疾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联合万爽力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疗效,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实现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朱利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利喜定静脉注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 3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予利喜定 25 mg于5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0.1~0.2 mg/min静滴,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心衰改善情况.结果 用药10 min后血压明显下降,30 min达到高峰,60 min后稳定,有效率达100%,此过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中利喜定起效快,疗效明显、稳定、副作用少.
作者:王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7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龄老年组)与对照组的基线特征情况,观察组进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氯吡格雷疗法,比较两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年龄、心率、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因素之一为高龄,与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死率,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孟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术前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术后观察患者睁眼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及药物用量,并观察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药物用量及语言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麻醉后6 h、12 h、24 h、48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予以服用依那普利,B组予以服用硝苯地平,C组予以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两种药物.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均有所下降,A组与B组幅度下降不明显,C组相较于A、B两组幅度下降效果显著.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