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周乾
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且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相对于单一疾病,治疗难度更大。所以了解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文卿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与六味能消胶囊合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和六味能消胶囊治疗。结果显效51例(73.91%),有效15例(21.74%),无效3例(4.35%),总有效率(96.65%)。显效及有效的患者66例停药后门诊随访1个月,其中排便不费力61例,排便间隔在2天内。停药后症状复发5例,重复上述用药,仍有效。结论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道生理性推进运动,加快结肠内容物的通过,增加排便次数;六味能消胶囊具有通便导泻功能,服用后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功能,减少大肠对水分的吸收,润肠通便。两者合用起到协同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庾美玲;陈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血栓复发率为12.5%,对照组血栓复发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小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及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周围性面瘫,是面部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医疗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导致周围性面瘫病理发生变化,造成疾病病程长、疗效差等问题,故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在治疗时,应先对糖尿病高血压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含量,减少血糖对神经的损害,后对周围性面瘫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本文主要讨论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病理,在此基础上,因其伴发病症,治疗多有难度且易留后遗症,故根据患者疾病病因特征对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郭霞;田锴;李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预防有效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式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型思路。
作者:肖勇;吴中银;饶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舒适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护理总满意度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影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更加细化,更突出时间性与标准性护理管理的特征,故可减少患者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长、提升工作效率,其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主要归纳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各类问题,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病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新辉;李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为61.29%,对照组再通率为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的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包建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神经衰弱患者使用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70例,按照数字法进行分组,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劳拉西泮西药治疗,2 mg/次,3次/d。观察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增加经颅磁刺激,心理辅助治疗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8.57%;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5.63±5.3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4.67±6.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两组治疗有效率和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疗效突出,对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长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0例,通过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准备,饮食指导,心功能监测,尿量观察,体温观察,心理护理等,为患儿围术期恢复提供条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35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9%,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树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据以往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的患者中,VTE发病率可达40%~60%[1-3]。约80%的DVT无明显临床症状;70%的致死性PE通过尸体解剖被发现[4]。因而,骨科医生需要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防治。
作者:胡三保;孙明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E(ApoE)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3例为CHD组,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MI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者44名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等相关的血脂指标,同时分析ApoE和MI、C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的TG、ApoE、ApoB以及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HDL-C以及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患者的ApoA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MI组患者TG、ApoE以及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中ApoE和相关血脂项目的相关性明显低于MI组。结论心血管疾病和ApoE的相关性较高,ApoE可作为临床诊断MI的辅助指标。
作者:周广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2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溶栓前都给予阿司匹林0.3 g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 mg,次日口服75 mg,1次/d。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AMI、死亡、肺水肿等)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57.1%,氯吡格雷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1个月内死亡及再发心肌梗塞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上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59%,不良反应率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77%,不良反应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身体指标,安全性高,同时还可促使心功能提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清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予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检测对于诊断该疾病价值的研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并将其设为a组,另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设为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设为c组,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d组,四组均予心肌酶谱[肌酸肌酶同工酶(CK-C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检测,观察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c、d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a、b组,且b组水平低于a组,c、d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均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检测指标,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具重要价值。
作者:郑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股动脉穿刺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手术风险与穿刺出血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先楠;胡永仓;李荣成;张雄;陈恩友;张杰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作为一门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的综合学科,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双心医学的研究与讨论持续不断,双心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谈对双心医学的认识,并针对其优缺点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疾病。
作者:张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保护。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7.14%,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下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4 h及治疗3天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出血与脑水肿,从而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崔国胜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