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认识“双心医学”

张欢

关键词:双心医学, 心血管疾病, 心理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作为一门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的综合学科,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双心医学的研究与讨论持续不断,双心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谈对双心医学的认识,并针对其优缺点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措施

    目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监护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荣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胰腺炎致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腺炎所致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所致肠梗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所致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军;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6例,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诊治,观察组给予地尔硫卓结合曲美他嗪诊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治,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以及血压、心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地尔硫卓结合曲美他嗪进行临床诊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体征指标水平。

    作者:钟超伶;郏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解毒活血汤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解毒活血汤在脑膜瘤中的疗效和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膜瘤患者58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对手术治疗和解毒活血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1.6%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4.1%;同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为(3.12±4.4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治疗脑膜瘤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岳姣姣;李华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温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温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1%,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壮骨汤是一种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该方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张红艳;赵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自拟宁心复律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行自拟宁心复律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自拟宁心复律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自拟宁心复律汤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黄金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控制及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社区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岁)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检结果进行整理后,按性别、年龄、饮食习惯、锻炼方式及坚持时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0例,男性多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老年患者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下降;锻炼时间越长可以更好的保持血压稳定。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针对此需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疾病保健知识的宣教,完善社区老年人保健服务体系。

    作者:曹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发病急、危害大、无法治愈的特点,临床尚无法根治,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对患者预后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燕;樊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心电图(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ET与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分析并计算各自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结果 TET与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8%、73.7%,精确性分别为87.8%、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58.7%、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朝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病率高:目前与深静脉血栓共称为静脉血栓综合症(PTE),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②病死率高:美国PTE的院内死亡率为7%,而5年死亡率可高达32%。③误诊及漏诊率高:由于APE涉及到的学科较多,表现不典型,成为急诊漏诊率高的常见疾病之一。④住院花费高:APE导致的慢性复发性静脉血栓病变,慢性血栓阻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整体的医疗费用。然而也必须认识到,随着对急性APE认知的增加及其研究的进展,APE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预防并且可以治愈的疾病。普及APE的诊断及治疗知识,对于基层医院医疗人员来讲尤为重要。

    作者:赵建军;刘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为61.29%,对照组再通率为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的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包建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个性化护理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与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降压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不仅可控制血压,而且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丽芹;王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认识“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作为一门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的综合学科,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双心医学的研究与讨论持续不断,双心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西医两方面谈对双心医学的认识,并针对其优缺点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疾病。

    作者:张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发率与冠状动脉病变表现特征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G)指标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单支血管病、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会随着年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血压、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高于对照组,且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和冠动脉病变特征有多变性、复杂性,TC、LDL-C、脂蛋白(LP-a),随着发病患者年龄而增加,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性,需尽早预防控制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作者:李广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血脂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预防有效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式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型思路。

    作者:肖勇;吴中银;饶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7例,将其分为试验组129例与对照组128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脂变化情况,统计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指标有所改善,对照组无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13.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安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磷酸肌酸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分析

    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不仅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同时它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自从磷酸肌酸钠发现以来,其安全性,疗效确切及质量的可控性等实验结果使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

    作者:马丽曼;邢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舒适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护理总满意度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影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