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苏燕;樊荣

关键词:护理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发病急、危害大、无法治愈的特点,临床尚无法根治,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对患者预后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心率、血压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改善,其改善幅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行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奇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发病急、危害大、无法治愈的特点,临床尚无法根治,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对患者预后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燕;樊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品管圈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品管圈在老年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70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前后患者的现状。结果评价前存在问题69例(46%);评价后存在问题22例(15%)。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存在问题的患者大幅度降低,有效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艳;鲁丽萍;王刚琴;何瑾;马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与六味能消胶囊合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和六味能消胶囊治疗。结果显效51例(73.91%),有效15例(21.74%),无效3例(4.35%),总有效率(96.65%)。显效及有效的患者66例停药后门诊随访1个月,其中排便不费力61例,排便间隔在2天内。停药后症状复发5例,重复上述用药,仍有效。结论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道生理性推进运动,加快结肠内容物的通过,增加排便次数;六味能消胶囊具有通便导泻功能,服用后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功能,减少大肠对水分的吸收,润肠通便。两者合用起到协同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庾美玲;陈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59%,不良反应率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77%,不良反应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身体指标,安全性高,同时还可促使心功能提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清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进展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据以往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的患者中,VTE发病率可达40%~60%[1-3]。约80%的DVT无明显临床症状;70%的致死性PE通过尸体解剖被发现[4]。因而,骨科医生需要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防治。

    作者:胡三保;孙明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探讨高剂量他汀对冠脉介入手术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剂量的他汀对冠脉介入手术(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择期PCI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PCI术前24 h给予20 mg的瑞舒伐他汀;B组PCI术前24 h给予10 mg的瑞舒伐他汀;C组空白对照。分别术后24 h观察血肌酐(Scr),根据公式将血肌酐换算成肌酐清除率(Ccr),肌酐清除率的换算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结果 A组和B组较C组均能明显增加肌酐清除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减少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高剂量他汀对其影响与常规剂量相当。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本科生轮转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必须有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临床带教是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过渡到独立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带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基层中医院临床带教中的工作体会,认为带教老师的规范管理、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在带教中工作缺一不可,紧紧相连,带教的效果对实习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人文修养在心脏重症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及危重症医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心脏重症医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以适应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科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描述现状、阐述人文修养的内涵、要求和查找人文修养培养的先天缺陷,突出并强调了人文修养在心脏重症医师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在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改革当中更加重视心脏重症医师人文修养的培养,为危重症医学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康红军;刘超;毛智;周飞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婴幼儿先心病围术期护理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0例,通过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准备,饮食指导,心功能监测,尿量观察,体温观察,心理护理等,为患儿围术期恢复提供条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预防有效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式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型思路。

    作者:肖勇;吴中银;饶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血脂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月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控制及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社区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岁)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检结果进行整理后,按性别、年龄、饮食习惯、锻炼方式及坚持时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0例,男性多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老年患者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下降;锻炼时间越长可以更好的保持血压稳定。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针对此需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疾病保健知识的宣教,完善社区老年人保健服务体系。

    作者:曹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发率与冠状动脉病变表现特征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G)指标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单支血管病、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会随着年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血压、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高于对照组,且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和冠动脉病变特征有多变性、复杂性,TC、LDL-C、脂蛋白(LP-a),随着发病患者年龄而增加,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性,需尽早预防控制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作者:李广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平肝调脂汤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与照组12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平肝调脂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说破以及血脂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调脂汤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分析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住院编号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指导;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SQ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PSQI总分优于A组,B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大,提升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方敬献;赵学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浅谈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现认为DVT与PE是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DVT发生在深静脉,腿部静脉发生率高,约为90%,也见于手臂、骨盆。按所累及的静脉位置分为远端DVT和近端DVT。远端DVT是指栓塞发生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发生部位低于膝盖。近端DVT是指栓塞发生于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以及髂外静脉。近端DVT是指发生于腘静脉或以上的静脉血栓[1]。

    作者:杨萍;李相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周围性面瘫,是面部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医疗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导致周围性面瘫病理发生变化,造成疾病病程长、疗效差等问题,故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在治疗时,应先对糖尿病高血压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含量,减少血糖对神经的损害,后对周围性面瘫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本文主要讨论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病理,在此基础上,因其伴发病症,治疗多有难度且易留后遗症,故根据患者疾病病因特征对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郭霞;田锴;李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予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检测对于诊断该疾病价值的研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并将其设为a组,另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设为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设为c组,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d组,四组均予心肌酶谱[肌酸肌酶同工酶(CK-C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检测,观察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c、d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a、b组,且b组水平低于a组,c、d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均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检测指标,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具重要价值。

    作者:郑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