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曼;邢艳秋
目的:探讨高剂量的他汀对冠脉介入手术(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择期PCI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PCI术前24 h给予20 mg的瑞舒伐他汀;B组PCI术前24 h给予10 mg的瑞舒伐他汀;C组空白对照。分别术后24 h观察血肌酐(Scr),根据公式将血肌酐换算成肌酐清除率(Ccr),肌酐清除率的换算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结果 A组和B组较C组均能明显增加肌酐清除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减少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高剂量他汀对其影响与常规剂量相当。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来我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防有效率为64%,观察组预防有效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使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方式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型思路。
作者:肖勇;吴中银;饶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根据相应神经病变部位不同均行神经阻滞治疗,其中治疗组加服中药活血蠲痛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0天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7天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睡眠质量(SQ)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止痛疗效迅速、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旭东;商建飞;张爱萍;盛志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腺炎所致肠梗阻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所致肠梗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所致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军;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病历资料患者,女,51岁,间断胸痛5年,加重伴心悸3天,于2015年2月3日入院。5年来间断出现胸痛、胸闷,伴出汗、心悸等症状,持续时间10~20 min,程度中等,可忍受。数月发作1次,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年前曾因胸痛、心悸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间断口服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3天来胸痛发作频繁,伴心悸、出汗,胸痛持续时间较前延长,持续0.5~1 h,休息或服用硝酸异山梨酯不能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高220/110 mmHg,平素间断口服卡托普利,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于110~220/70~110 mmHg。10年前有甲状腺瘤切除手术史,具体肿瘤性质不详。生育史无异常。查体:体温36℃,脉搏12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92/129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8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肌钙蛋白0.4 ng/mL (0~0.16 ng/mL),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1621 ng/L(0~450 ng/L),心肌酶:肌酸激酶8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7 U/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脂:总胆固醇5.9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 mmol/L,甘油三酯1.77 mmol/L,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舒张末内径48 mm,左房舒张末内径32 mm,射血分数74%,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异常。入院时心电图(见图1):窦性心律,V1~V2ST段抬高0.3~0.4 mV,T波正负双向;第二天心电图(见图2):窦性心律,V1~V2ST段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第四天心电图(见图3):窦性心律,V1~V2ST段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浅。入院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作者:刘育慧;耿清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E(ApoE)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3例为CHD组,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MI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者44名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等相关的血脂指标,同时分析ApoE和MI、C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的TG、ApoE、ApoB以及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HDL-C以及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患者的ApoA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MI组患者TG、ApoE以及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中ApoE和相关血脂项目的相关性明显低于MI组。结论心血管疾病和ApoE的相关性较高,ApoE可作为临床诊断MI的辅助指标。
作者:周广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呼吸及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儿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付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不仅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同时它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自从磷酸肌酸钠发现以来,其安全性,疗效确切及质量的可控性等实验结果使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
作者:马丽曼;邢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提高品管圈在老年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70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前后患者的现状。结果评价前存在问题69例(46%);评价后存在问题22例(15%)。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存在问题的患者大幅度降低,有效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艳;鲁丽萍;王刚琴;何瑾;马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平肝调脂汤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与照组12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平肝调脂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说破以及血脂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调脂汤辅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E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方案;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心悸及乏力症状积分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效果确切,显著缓解EH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协同提高EH的常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更加细化,更突出时间性与标准性护理管理的特征,故可减少患者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长、提升工作效率,其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主要归纳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各类问题,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病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新辉;李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9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心律失常组,各5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找出预测心律失常的指标;同时提供基础护理、对症护理与心理护理。结果可将情绪波动、心力衰竭、溶栓治疗作为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经过护理后心律失常组中无1例患者死亡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心肌梗死诱发心律失常与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伟梅;蒙凯凤;陈少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且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相对于单一疾病,治疗难度更大。所以了解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文卿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温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温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1%,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壮骨汤是一种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该方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张红艳;赵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心电图(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ET与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分析并计算各自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结果 TET与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8%、73.7%,精确性分别为87.8%、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58.7%、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朝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为61.29%,对照组再通率为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的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包建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血栓复发率为12.5%,对照组血栓复发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小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周围性面瘫,是面部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医疗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导致周围性面瘫病理发生变化,造成疾病病程长、疗效差等问题,故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在治疗时,应先对糖尿病高血压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含量,减少血糖对神经的损害,后对周围性面瘫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本文主要讨论糖尿病高血压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病理,在此基础上,因其伴发病症,治疗多有难度且易留后遗症,故根据患者疾病病因特征对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郭霞;田锴;李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