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义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行自拟宁心复律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自拟宁心复律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自拟宁心复律汤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黄金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提高品管圈在老年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心内科收治的70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前后患者的现状。结果评价前存在问题69例(46%);评价后存在问题22例(15%)。结论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存在问题的患者大幅度降低,有效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艳;鲁丽萍;王刚琴;何瑾;马春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2例和氯吡格雷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溶栓前都给予阿司匹林0.3 g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 mg,次日口服75 mg,1次/d。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AMI、死亡、肺水肿等)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57.1%,氯吡格雷治疗组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1个月内死亡及再发心肌梗塞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上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6例,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诊治,观察组给予地尔硫卓结合曲美他嗪诊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治,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以及血压、心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地尔硫卓结合曲美他嗪进行临床诊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体征指标水平。
作者:钟超伶;郏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不仅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同时它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自从磷酸肌酸钠发现以来,其安全性,疗效确切及质量的可控性等实验结果使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
作者:马丽曼;邢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据以往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的患者中,VTE发病率可达40%~60%[1-3]。约80%的DVT无明显临床症状;70%的致死性PE通过尸体解剖被发现[4]。因而,骨科医生需要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防治。
作者:胡三保;孙明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佳护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能够辅助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移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心率、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发病急、危害大、无法治愈的特点,临床尚无法根治,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对患者预后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燕;樊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病率高:目前与深静脉血栓共称为静脉血栓综合症(PTE),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②病死率高:美国PTE的院内死亡率为7%,而5年死亡率可高达32%。③误诊及漏诊率高:由于APE涉及到的学科较多,表现不典型,成为急诊漏诊率高的常见疾病之一。④住院花费高:APE导致的慢性复发性静脉血栓病变,慢性血栓阻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整体的医疗费用。然而也必须认识到,随着对急性APE认知的增加及其研究的进展,APE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预防并且可以治愈的疾病。普及APE的诊断及治疗知识,对于基层医院医疗人员来讲尤为重要。
作者:赵建军;刘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股动脉穿刺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手术风险与穿刺出血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先楠;胡永仓;李荣成;张雄;陈恩友;张杰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为61.29%,对照组再通率为4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的应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包建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及危重症医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心脏重症医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以适应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科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描述现状、阐述人文修养的内涵、要求和查找人文修养培养的先天缺陷,突出并强调了人文修养在心脏重症医师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在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改革当中更加重视心脏重症医师人文修养的培养,为危重症医学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康红军;刘超;毛智;周飞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疗效显著,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8例),实验组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加重期选择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从而快速、安全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封红;孙敏;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心脏重构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LVEsV)、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重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有效防止心肌重构,且不会导致患者体内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严重升高,螺内酯可以预防心肌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艾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更加细化,更突出时间性与标准性护理管理的特征,故可减少患者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长、提升工作效率,其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主要归纳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各类问题,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病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新辉;李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静脉血栓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目前认为DVT与PE是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VT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为第3位,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VTE基本的治疗为抗凝治疗,临床应用多年的抗凝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但因华法林存在起效慢、个体剂量差异大等缺点,新型抗凝药物被进一步研发,本文探讨以下几种新型抗凝药物在VTE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张维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病发率与冠状动脉病变表现特征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早发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G)指标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单支血管病、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会随着年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血压、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高于对照组,且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和冠动脉病变特征有多变性、复杂性,TC、LDL-C、脂蛋白(LP-a),随着发病患者年龄而增加,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性,需尽早预防控制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作者:李广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降压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不仅可控制血压,而且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丽芹;王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循环系统功能监护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皮下淤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荣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