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影响

马雅静;张盼盼;杨萌萌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溶栓治疗,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行溶栓治疗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发生并发症4例(7.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溶栓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精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2组与实验3组,各37例。同时选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以随机法分为实验4组与实验5组,各40例,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作为对照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用量:实验2组75 mg/d,实验3组150 mg/d;实验4组与实验5组采用序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用量:实验4组75 mg/d,实验5组150 mg/d。对比每组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结果用药5天后:①实验2、3组患者血清VASP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4、5组患者血清VASP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4、5组患者用药后,组间血清 VASP磷酸化水平改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有积极影响作用。

    作者:窦艳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降压调脂汤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反应少,治疗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胜利;尉庆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的优质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的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81例与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迷走反射、心率失常、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组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迷走反射、心率失常、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制定的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龙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办法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结果针对各项风险深入分析,主要由患者本身、护理人员疏漏、客观条件简陋等方面造成,为改善护理效果,降低风险,可通过制定良好的科室护理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调休时间及各项人、物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结论通过分析临床上潜在风险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雪莲;徐杏安;魏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儿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给予感冒清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控制小儿感冒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肾绞痛患者24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均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40.0 mg,试验组同时给予2%的利多卡因进行穴位封闭加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安全有效、快捷,痛苦小,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高慧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94例与参考组93例。试验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参考组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参考组的总有效率为7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较为显著,生物利用度较高,且作用时间较硝酸甘油延长,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浅析脑血管病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康复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致残率得到降低的同时,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生存13例,死亡3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Ⅰ~Ⅱ级生存率为25.0%,病死率为18.8%。观察组生存15例,死亡1例;ADLⅠ~Ⅱ级生存率为62.5%,病死率为6.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生存率高、病死率低,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作者:韩桂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休息、口腔护理、解热镇痛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剂口服,连续治疗4~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效16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5%;平均退热时间(2.1±1.2)天,疱疹消退时间(3.2±0.8)天,饮食恢复至正常时间(2.7±0.7)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旭晨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与对照组9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非洛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恶心、轻度外周水肿、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对照组为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浆比黏度下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断流术,研究组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自由门静脉压(FP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刘岩;董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简述蒙医辨证护理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蒙医辨证护理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蒙医辨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辨证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78例与参照组76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疗效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76/7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8.16%(6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SBP)指标为(129.1±3.1)mmHg,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37.2±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75.22%,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